谁是终极英雄20215篇
谁是终极英雄20215篇
谁是终极英雄2021篇1
今天,我读了《小英雄雨来》,被雨来的故事所深深打动了。雨来是一个机灵鬼,从小爱游泳,聪明活泼,逗人喜爱的孩子。雨来妈妈因要到区上去开秘密联络会,到河边去唤正在玩耍的雨来回家。雨来听到妈妈叫他后,顽皮地跟母亲开起了玩笑,一个猛子潜入水下,待母亲失望地走后,才从水中突然冒出,哈哈傻笑。他虽然顽皮,但他从小就热爱祖国,热爱科学,懂得民族大义,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而且小雨来也很聪明,他知道引鬼子到地雷阵里去,他也知道巧妙地从鬼子手里逃出来,他更知道保护着八路军出村。雨来真是我们该敬佩的英雄。
如果没有作家管桦笔下的小雨来,也许在抗战时期就没有那么多与雨来一样的小英雄,如王二小、张嘎。“--”初期,一次,冲击北京市文联的“红卫兵”要揪斗管桦。当一群脸上还带着稚气、对管桦一无所知的中学生,拿着皮带朝管桦步步逼近时,其中有人问了一句:“管桦是谁?”旁边有人回答:“就是写《小英雄雨来》的那个作家。”那些学生都是学着《小英雄雨来》长大的,听了这句话,满脸杀气的孩子们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他们怎么好意思对塑造出自己童年崇拜过的偶像的人动手呢?管桦因此躲过了一劫。可见,“小英雄雨来”这个形象影响了多少代人呢!
我们与雨来的生活比,在21世纪的我们可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学校里安心的读书,不怕炸弹的弹片击穿,不怕导弹的气浪掀翻,永远快乐的生活着。但是他们却生活在战争中,罪恶的子弹仍在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每天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并且不能安心读书。跟他们相比,我们真实太幸福了!
让我们一起来珍惜现在的和平,一起来维护永远的和平,让“和平之花”永远开放,让罪恶的子弹永远消失,让我们共同来维护我们的家园!
谁是终极英雄2021篇2
袁隆平的故事
袁隆平,平头小脸,其貌不扬,土里土气。你想不到他是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而正是这个显得有些平凡和土气的老头,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和才华,在古老的土地上创造了非凡的奇迹——目前在我国,有一半的稻田里播种着他培育的杂交水稻,每年收获的稻谷60%源自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种子。
是怎样的力量把一个人的命运紧紧联系并且积极影响着16亿人的命运呢?又是一种怎样的力量促使着袁隆平年轻时违背母亲的意愿作出自己的人生选择?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促使他执着于杂交水稻的研究而最终走向成功的呢?
“知识+汗水+机遇+灵感=成功”是他一生的缩写
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从一棵天然杂交稻开始, 袁隆平开创了水稻育种的新历史。作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是中国的英雄,也是有着世界性贡献的杰出科学家,他获得的一系列国际奖励可资证明。若回答“下个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没有哪位科学家比袁隆平更有资格回答了。
关于超级杂交水稻,不善言辞的袁隆平有着讲不完的故事。当别人问他成功的秘诀时,他以“知识+汗水+灵感+机遇”作了精辟的回答,并且还讲了一个故事。
从“1953年到1966年,我在农校一边教课,一边做育种研究,每年都去农田选种。从野外选出表现优异的植株,找回种子播种,看它第二年的表现,这样来筛选具有稳定遗传优异性状的品种,这称为系统选育法,是常用的一种方法。1962年,我在一块田里发现一株稻鹤立鸡群,穗特别大,而且结实饱满、整齐一致,我是有心人,没有放过它。第二年我把它种下去,辛苦培育,满怀希望有好的收获,不料大失所望,再长出来的稻子高的高,矮的矮,穗子大小不一。这时候一般人感到失败就放弃了,我坐在田埂上想为什么失败了呢,我想到第一年选出的是一棵天然杂交种,不是纯种,因此第二年遗传性状出现分离,而如果按照那棵原始株杂交种的产量来计算,亩产能达到1200斤,这在60年代是非常了不起的——我突发灵感,既然水稻有杂交优势,我为什么非要选育纯种呢?从此我致力于杂交水稻育种。”
谁能够想象到,一个关系着16亿中国人吃饭问题的伟大的探索与成功,就这样由袁隆平的一个意念而开始并最终诞生了。
为了杂交水稻,袁隆平几乎奉献了自己的一切,知识、汗水、灵感、心血,没有什么不是为了那梦寐以求的杂交水稻。在研究的初期阶段,为了获得一株必需的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他和新婚妻子一起,在1964年到1965年连续两年的酷暑季节顶着烈日大海捞针般地寻觅在安江农校实习农场和附近生产队的稻田里,在前后共检查了4个常规水稻品种的14000多个稻穗后,终于找到了6
株雄性不育的植株。
身体的劳累还在其次,学术界权威的质疑与反对,使袁隆平承受着巨大的舆论压力。当时学术界流行的经典遗传学观点认为,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许多不良的因子已经被淘汰,积累下来的多是优良的因子,所以自交不会退化,杂交也不会产生优势,从而断言搞杂交水稻没有前途,甚至说研究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然而无论是科学道路上的挫折、失败,还是人为的干扰、破坏,所有的磨难都无法动摇袁隆平执着的梦想。他坚信实践才是真正的权威,火热的生命加上知识的力量能够改变一切。
1966年,经过两个春秋的艰苦试验,对水稻雄性不育株有了较多的感性认识后,袁隆平把获得的科学数据进行理性的分析整理,撰写出首篇重要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在中国科学院出版的权威杂志《科学通讯》第4期发表。这篇论文的发表,标志着在国内开了杂交水稻研究的先河,这不仅是一个普通意义上的水稻育种课题的启动,而且开创了一个划时代的崭新的研究领域。在随后的30多年间,他在杂交水稻这个领域始终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他的研究成果一个接一个,他创造的杂交水稻神话一个接一个。从1976年至1999年,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水稻35亿亩,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相当于解决了3500万人口的吃饭问题,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袁隆平用知识在中国古老的土地上,圆了华厦民族几千年都在渴盼的梦想,写下了一个震惊世界的神话。
1999年6月,“ 袁隆平 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昭示着高科技与资本的紧密结合,将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对于科技与知识的力量,怕是鲜有人能比袁隆平有着更深切的认识了。
假设我们的超级稻大面积推广时“1亩平均增产400斤,推广1亿亩每年就可以增产粮食400亿斤,相当于目前国内一个中等省份一年的粮食总产量。而我搞超级稻研究,只需要国家1000万元的投资。所以科技进步产生的效益是巨大的。那么,水稻亩产提高的潜力到底还有多大呢?我跟你讲,潜力非常大。在理论上,水稻的光合作用对地表太阳能的利用率可以达到5%。目前全国水稻的平均亩产为800斤左右,只相当于利用光能的1 2%,通过科技进步,只要把光能利用率提高到理论水平的一半即2 5%左右,即意味着亩产翻番。我们的超级稻成功并推广后,预计可使全国水稻平均亩产增至1200~1300斤。现在我的学生们,年轻的一代的科研人员技术手段更先进了,开展分子水平的育种,效率更高。展望一下,达到3%的光能利用率是可能的,那时16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就解决了。你说科技的力量大不大?”
梦,诞生于儿时那片美丽的园艺场
然而,回眸 袁隆平 的成功之路,可能谁也无法想到,他之所以会如此义无反顾的选择以农业作为自己奋斗一生的事业,竟只是缘于儿时感觉到的刹那间的
美丽。
1930年9月,袁隆平出生于江西德安。他的童年及青少年时代主要是在武汉和重庆度过。对于这样一个生长在大城市,并自小就上教会学校的人来说,在风华正茂的时候违背母亲的意愿选择学农,实在是出人意料。
大约我“6岁时一次郊游,曾在武汉郊区参观了一个园艺场。满园里郁郁葱葱,到处是芬芳的花草和一串串鲜艳的果实。我觉得那一切实在是太美丽了!美得我当时就想,将来我一定要去学农。”
没有指点江山的豪情壮志,没有功成名就的意气风发,有的只是质朴的表白,有的只是对美丽的特别感悟与无悔执着。时隔60多年的漫长岁月,袁隆平忆及当年的感受,仍不免双眼灼灼,神采焕发。可见当年那片花果鲜艳的园艺场,在风雨飘摇、国事艰难的年代,曾是多么深刻地打动了一个孩子纯真的心。这片美丽的记忆,成了袁隆平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情结与梦幻,使他从此与“农”结下了不解之缘。也正是这片美丽的永远,最终改变了袁隆平一生的命运,并进而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16亿中国人的命运。
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的袁隆平,为了追求心中的梦,毅然从四川重庆来到了偏僻的湘西雪峰山旁的安江农校任教。
在安江农校,他一呆就是19年。回顾在安江农校的教学生涯,袁隆平感触良深:“我在教学过程中,积累了较多的生物学知识和农业生产实践经验。因此在以后的作物育种科研中,才具有一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里,袁隆平以非凡的努力完成了知识与经验的积累,为将来的科研打下了基础;同时,一场梦魇般的饥荒最终促使他全力以赴的编织杂交水稻梦。安江农校成为袁隆平腾飞的起点。
一生的付出,为的是战胜记忆中那梦魇般的饥荒
20世纪60年代初期,一场罕见的饥荒席卷神州大地。安江农校宁静的校园也无法幸免。袁隆平为这沉痛的现实深深感到不安。在这种情况下,青年袁隆平响应党的号召,和学生们一起来到黔阳县的硖州公社秀建大队支农。生产队长老向企盼地对他说:“袁老师,听说你正在搞科学试验,如果能研究出亩产800斤、1000斤的新稻种,那多好啊!我们就可以不怕饥荒了,苦日子也就可以结束了。”老队长的话又一次唤醒袁隆平蕴藏在心底的童年之梦,从那一刻开始,他将“所有人不再挨饿”奉为终生的追求。
三年困难时期,我亲眼见过有人饿死倒在路边、田坎上,很多人因饥饿得“
了浮肿病。当时我们农校的老师被下放到艰苦的地方锻炼,在集体食堂里,我们吃的菜就是一大锅红薯藤,加一小酒杯的油来煮,跟猪食差不多。饭是双蒸饭,用水蒸了两次,饭粒儿看起来大,吃下去一会儿就饿,整天想的就是能吃顿饱饭就好了。
人类能否战胜饥饿?我认为主要靠科技进步,再有一个和平环境,通过不“
断研究,取得农业科技的不断提高,就能解决饥饿问题。我是学农的,每年做点优产育种研究,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我曾经做过一个好梦,梦见我们试验田里种的水稻,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帚那么长,粒子像花生米那么大,我们几个朋友累了,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回忆起当年的那场灾难,袁隆平那种济世情怀,那种对生命的真挚的呵护与关爱,让人分明感受到了一位伟大科学家内心的崇高与博大。
梦当然只是梦。为了通过科研的力量在实践中一步步接近这个梦,袁隆平以一种义无反顾的精神一头扎进了杂交水稻这个世界性的难题中。不为别的,就为了让现实中落后、贫困的农村能变得富饶而美丽。为此,他所经历的困苦与磨难超出了常人的想象。但他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着,努力着,“真的,我从没后悔,我这个人有点痴,认准的一定要走到底”。他一直这样说,也一直这样做。杂交水稻已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培育杂交水稻,是他生命中最强的音符
对于一个几千年来受贫穷与饥饿折磨的民族,有着高产量的杂交水稻良种来帮助解决吃饭问题,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贡献啊。难怪一些地区的农民称他为当代“神农”,而国际同行称他的研究是“全人类的福音”。他先后获得了国内国际多项顶尖大奖,身兼数十个学术和社会职务。浩瀚宇宙中,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小行星闪烁翱翔;风云市场上,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股票隆重上市。袁隆平,由安江农校的一名普通教师,终于登上了中国“杂交水稻之父”的殿堂。
不知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辉煌、荣耀、名利,却丝毫也没有使 袁隆平 发生任何改变,他还是始终如一的恋着杂交水稻事业。从播种到收获,他依然风尘仆仆的骑着摩托车去试验田;从春夏到秋冬,他依然分秒必争的察看着育种基地。他心中想的只有他的试验,只有他的杂交水稻。
通过科技进步,现在我国常规水稻的亩产平均为“700斤左右,我们培育的杂交水稻平均亩产达800斤左右。我们正在研究一种超级杂交水稻,亩产将达到1500~1600斤,有希望在2~3年内培育成功,那时又将推动全国的水稻产量上一个大的台阶。我们?超级?稻的培育十分紧张,不管我在哪,都要求基地三天报一次数据,这样我就可以随时对情况进行分析。我们有信心,提前两年实现亩产800公斤的目标。”
1998年,国家国资局对“袁隆平”品牌进行了无形资产评估,认定其价格达1000亿元人民币。对此,在社会上反响很大,各方面给予积极评价,并誉为昭示着中国知识经济的风暴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时代的真正到来。
农平高科“”上市后,社会上有人称“袁隆平一夜之间变成了亿万富翁”,他却很平静,对此一笑了之。他仍然一如往日的奔波在试验田地里。
在我的有生之年,我还有两大心愿:一是把超级杂交稻研究成功,大面积“
应用于生产,这样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就解决了;再一个是让杂交稻进一步由中国走向世界,?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
虽已届古稀之年,但袁隆平仍是魂牵梦萦着杂交水稻;虽已没有了园艺场的美丽与缤纷,但那种淳美与质朴,却更能透出一种科学巨人所特有的崇高品质与境界。
谁是终极英雄2021篇3
我们都知道在以前新中国正打仗呢。有一个小英雄名叫雨来,他非常想要参加八路军去打那些罪该万死的日本鬼子。
雨来住在芦花村里,一天,鬼子要进村扫荡。要抓情报员李大叔,李大叔来到了雨来家里搬开缸,他钻到了地洞里面,让雨来把缸搬回去。雨来刚把缸搬回去鬼子又来了。什么什么雨来有没有一个人过来。雨来只摇摇头说不知道。后来把鬼子气得要拉出去枪毙,就在河边,雨来眼疾手快地跳到河里,吓到鬼子直往河里开枪,那能打的到雨来吗。我们的小英雄雨来早已从河水游到远处躲起来了。
过了一会儿李大叔听到外面没有动静了这才到了洞口的另一边推开木板,又听见有人吆喝着“豆腐了”这是芦花村的暗号,意思是敌人已经走远了,李大叔这才爬了出来,后来一大听才知道雨来被敌人打死在河里了,李大叔慌忙跑到了河边一看河沿上已经有人了,后来又顺着河岸的下游找,找啊找,终于找到了雨来,他还活着。
过了几天。雨来,三钻儿,铁头等十三个小朋友决定要去参加八路军,他们约好晚上一起动身出发,你是晚上都从家里溜出来等集合了以后,朝着八路军离去的方向走去。后来遇上了一个老爷爷,老爷爷让他们在家里先休息过一会儿再走,于是他们都上了老爷爷的车回了芦花村,他们还以为这是去八路军的那里的车呢。回到家没几天鬼子又来扫荡了。八路军也来了,将鬼子们杀了个干净,收获了不少枪械。
我认为雨来不是舞枪弄棒的莽夫。他是一个心细,三思而后行的机智小孩子我一定要向雨来学习。
谁是终极英雄2021篇4
今天,当我凝视着革命先烈们用鲜血染红的国旗,又回想到了那炮火纷飞的岁月。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英雄事迹。
为了祖国的解放,无数的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在战火中出生入死,在监牢里坚贞不屈,在刑场上大义凛然。战斗英雄有很多比如:邱少云、董存瑞、黄继光、刘胡兰等。其中邱少云、董存瑞是知道最早的英雄人物。
邱少云在1952年10月,为打击盘踞在上甘岭的美国和南朝鲜军队,被选派参加潜伏部队,并担任了发起冲击后清除障碍的爆破任务。12日上午,敌机向其所在的潜伏区队进行低空扫射,并投中燃烧弹。飞迸的燃烧也燃遍他全身。为了不暴露潜伏目标,邱少云任凭烈火烧焦身体。他双手深深的插进泥土里,身体紧紧的贴着地面,直至壮烈牺牲。
董存瑞1948年5月25日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接连炸毁四座炮楼、五座碉堡,胜利完成任务。二班、四班接连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他毅然决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不仅仅是邱少云、董存瑞还有很多的英雄为了祖国的解放而牺牲。是什么让他们这么坚定,是他们坚定不移的意志力和对祖国能够解放的信心。
同学们,我们是时代的幸运儿,我们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做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好少年。
谁是终极英雄2021篇5
有人说,军人天生为打仗,为打仗而生,为打仗而备,纵马革裹尸、战死沙场,尤未有悔。表现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革命战士英勇冲锋,悍不畏死、前仆后继,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不惜流血牺牲,其英风浩气历沧桑巨变而光彩熠熠。有人说,军人的脊梁骨是钢铁铸就的,可以击倒不可以征服,可以打残不可以打散,可以打退不可以打垮。纵面前刀兵林立、虎狼成群、绝地险谷,尤自面不改色、豪迈出击。初心不改、军魂勇在,军人的价值在红色基因接续传承中不断发扬光大。
海拔5000多米的高原,“进藏先遣英雄连”连旗迎风招展。连旗下,全连官兵庄严宣誓:向王焯冉烈士学习,发扬“先遣精神”,坚决完成边防斗争任务……
1950年,先遣连130多名官兵在党支部书记李狄三带领下,以牺牲63人的悲壮,将五星红旗插上藏北高原。
当年,李狄三病情严重时,恳请党支部不要再给他用药,把最后一支盘尼西林留给其他战友……70年后,面对滔滔激流时,23岁的王焯冉同样选择了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
那天,王焯冉和战友马命等连夜渡河增援一线,第4次蹚河时有人被激流冲散,王焯冉和马命拼尽全力将3名战友推上岸,自己却被冻得几乎失去知觉。
突然,王焯冉一只脚被卡在了水下巨石缝中。危急时刻,他将马命猛地推向岸边:“你先上,如果我死了,照顾好我老娘!”马命获救了,王焯冉则永远倒在了刺骨的激流中。
一个英雄的集体,必然是团结的集体。回顾那晚的战斗,官兵们含泪讲述着一个又一个生死与共、舍命相护的故事——
看到祁发宝受到攻击重伤倒地,营长陈红军当即带着官兵,冲进“石头雨”、“棍棒阵”营救团长。
听到有人喊“营长连长被围攻了”,陈祥榕迎着对手冲去,用身体和被砸坏的盾牌护住营长连长。
发现还有战友被围攻,肖思远再次冲向前去,拼死营救战友,用身体为战友遮挡石块、棍棒的攻击。
“团长顶在最前面阻挡外军,营长救团长、战士救营长、班长救战士。”回顾那场战斗,一名指挥员动情地说,我官兵上下同欲、生死相依是这次战斗以少胜多的关键所在。
边防斗争中,各级指挥员与官兵同住地窝子、同爬执勤点、同吃大锅菜、同站深夜哨、同背给养物资,平时铆在一线、战时带头冲锋,凝聚起以命相托的生死情谊和团结战斗的强大力量。
军人的价值令人钦敬,也不限于以上三点,还可以是老百姓心坎里的依靠,还可以是危机关头的挺身而出,是地区和平的定海神针,这些或抽象或具体,或宏观或微观的认识,构成了广大人民对军人价值的判断,构成了每个人心目中“最可爱的人”的光辉形象。当前,愈是面临严峻复杂的形势,愈是面对国际国内的困难阻碍,愈是要把人民军队建设好,愈是要秉承红色基因传承、精兵习武、军民共建,军爱民、民拥军,纵历滔滔巨浪、风霜雨雪、峡谷绝壁,也必将披荆斩棘、乘风破浪、迎难而上: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上一篇:关于见义勇为事迹材料作5篇
下一篇:湖南抗疫英雄事迹简介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