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植树节活动方案3篇
学校植树节活动方案3篇
学校植树节活动方案篇1
一、活动背景
_年_月_日,是我国第_个植树节。为了进一步为省会生态环境改善贡献自己的力量,充分体现_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_公司将举办“约会绿色·扮靓春天”植树节活动,同时也为答谢广大业主对我们支持和信任,让广大业主在这个春风和煦,春意盎然的春天里,感受春的脚步,呼吸_的第一缕清新空气。
二、活动目的
重在答谢支持项目的新老客户,让其感受公司的人性化管理氛围,体验作为项目业主的优越性。同时向社会展示项目信息及概况,吸引更多购房置业者的关注。
三、活动时间
_年_月_日(暂定)。
四、植树地点
_林场。
五、活动组织
主办方:_公司。
协办方:_新闻广播。
承办方:_传媒。
六、活动和宣传执行
_网负责全面宣传和现场组织执行。
七、活动规模
200人左右(注:根据具体报名人数可以调整)
八、活动效果及预期
此次以义务植树公益活动答谢支持项目的新老客户,彰显_企业文化理念,同时也让广大业主在此次活动中,了解和体验绿色环保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并借助_网对活动的全程报道,扩大_的知名度,从而达到销售的目的。
为保证此次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取得圆满成功,通过活动执行方_网以及合作媒体进行前期预热、中期执行以及后期跟踪报道的系列宣传方案,将全方位的为此次活动进行宣传报道,可以说活动本身将公益事业、客户答谢、广告宣传融为一体,具有较高的价值回报。
九、活动宣传流程
_月_日条幅宣传和活动现场拍摄。通过专业的采编、视频团队。现场拍照、合影、视频采访等手段全方位展示本次活动。
学校植树节活动方案篇2
为纪念我国第41个全民义务植树节及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_周年,加快推进我区城乡绿化步伐,决定组织开展_学校义务植树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时间
_年3月12日上午10:00
二、地点
学校附近的郊区或林区
三、活动目的
1、情感目的: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主人翁和团队合作精神。遇到挫折要相互体谅,相互帮助,能像一家人一样相亲相爱;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获得社会和学生家长的好感和认可。
2、能力目的:
在实践过程中每名同学要体现各自的才能,发挥出学生的自觉与自律,向社会展示学校的风采;提高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与相互协作的能力。
3、知识目的:
了解“植树节的来历”、“植树与环保”、“有关植树节的活动”等资料,向大自然学习,回去后向同学和父母宣传。
四、有关事项
1、集合
3月12日12:00全体师生在校门口集中。带队提前10分钟到场,清点人数以及签到。
2、出发
12:30由学校出发前往目的地。实践组成员提前过去,划分好场地,分好工具。沿途举黄冈数学公益宣传旗帜,要求学生着统一服装,注意言行,文明礼貌。带队老师负责学生安全,严禁在路上嬉戏打闹。
3、到达场地
13:00预计到达场地,清点人数,并向学生说明相关事项,要注意安全。并邀请该场地的林地工作人员讲述植树的要领和日常维护树木的知识。
4、开始植树
14:00各小组各自拿分好的工具,前往植树地点,对划分好的场地,分小组植树。
5、植树评比
15:00对各小组植树成果进行评比,为优秀的小组发放_数学优惠券或小礼品。
“我和小树同生长”
6、15:30宣传组发放卡片、笔和绳子给学生,学生写下自己的愿望、想说的话、署名、标注日期,用绳子将卡片挂在自己植的树上,并与小树合影留念。
7、16:00全体师生在横幅下集合,照相留念,并交回工具等。
学校植树节活动方案篇3
战国时期的孟子曾经向梁惠王献策说,五亩大的宅地,如果周围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何愁没有衣服穿?(《孟子·梁惠王上》)司马迁说:“安邑千树枣;燕、秦千树栗;蜀、汉、江陵千树橘;淮北、常山已南,河济之间千树萩;陈、夏千亩漆……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史记·货殖列传》)最后一句话,太史公说得很明白——拥有很多树木的人,财富可以与千户侯相比。
在古代,有“居之一岁,种之以谷;十岁,树之以木”的谚语,就是说,如果你在某地仅住三两年,种种粮食就可以了,如果要长住,那就要考虑种点树了。当然,这个树多是指经济林木,如太史公所说的枣树、栗树、橘树等。《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第三》引《襄阳记》载,吴国丹阳太守李衡,生前种柑橘树千余株,临终前对儿子说,我们家很穷,但我种有千株柑橘树,就像一千个木奴,不吃你的喝你的穿你的,却可以替你纳税,补贴你用度。后来,李衡种的柑橘树长成了,“岁得绢数千匹,家道殷足”。一直到东晋成帝咸康年间(335-342年),其宅周围尚存所种之树的枯株。
历史上,许多王朝都特别重视植树。唐代沿袭北齐和隋制,王公以下皆有永业田。什么是永业田呢?即私有田(现代曾称“自留地”),免税,但是按要求在永业田里必须种上一定数量的榆、枣、桑树,或其他适宜的树木(《新唐书·食货一》)。
宋太祖赵匡胤即位之后,重申后周显德三年(956年)的法令:“课民种树,定民籍为五等,第一等种杂树百,每等减二十为差,桑枣半之。”太宗即位,规定“两京、诸路许民共推练土地之宜、明树艺之法者一人,县补为农师……”(《宋史·食货上一》)这就是说,不光是会种田的,会种树的同样可以做农师,足见朝廷对种树的重视。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璋一登基就下令:“凡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各半亩,十亩以上倍之……栽桑以四年起科。不种桑,出绢一疋。”(《明史·食货二》)种桑树者四年之后再纳税,如果不种,就要接受“罚款”了。
政府以法令的形式,或靠“惠农政策”引导、鼓励人民多植树,一方面能够加快社会财富的积累,另一方面可以使国家在林木消费上不至匮乏,老百姓也能从种树中得到实惠。据贾思勰记载,有些地方的人生儿育女了,要给每个婴儿栽上二十株树。当然,这也是出于经济考虑,等孩子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树也成材了,可以做车轮,按一棵树可做三副车轮,一副值三疋绢计算,二十棵树共值一百八十疋绢,足够结婚的费用了。
不过也有种树是为了绿化环境的,西汉政府就曾规定:“城郭中宅不树艺者为不毛,出三夫之布。”(《汉书·食货志下》)住宅周围要种树,否则就视为不毛之地,要受罚的。这显然是为了美化居住环境,至于种么树则没有明确规定,可以是柳树,也可以是其他的树种。
上一篇:植树节学生演讲稿11篇
下一篇:诚信为主题演讲稿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