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形式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形式 当前,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开展得如火如荼,关于课堂教学形式的探讨亦开始步入一个新的阶段。纵观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形式手段日渐丰富,传统的教学观或被推翻,或被注入全新的活力,课堂建构形式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
一、精心设计教学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新课程标准提出,倡导形成性评价,突出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为了响应此号召,现在的语文课堂大都树立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是课堂活动的主体,而教师则只是充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课堂讲授时间不得过半。正因为如此,这样的课堂对学生与老师提出的要求较之传统的教学变得更高。学生需要在课前全面熟悉教材,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课堂的自主活动准备发言的依据与源泉。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也要相应做到细致深入,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能力。必要的学习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接收面,开掘学生的潜在能力。比如有的语文教师因为教学内容的需要,不仅仅满足于本学科的学习,同时还博览群书,对其他学科的知识多有涉猎,由“专一”变“全能”。例如,教授《短歌行》时,许多教师只是浮泛于教材下的注释介绍,对于写作此诗的背景了解甚少,导致学生的情绪单纯因电视剧片段的播放才有所触动,缺乏必要的兴奋点持续支撑着。有的教师讲解方式有所不同,将本课的重难点内容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提出来:“忧”什么?为什么而 “忧”?如何解“忧”?这三个问题紧紧联系,串联起整首诗歌内容,引导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渴求,也放飞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的空间,激发出学生诵读言说的欲望。假如教师对文中涉及到的相关历史学、地理 学“人才需求”问题的深深思考,或是因老师侃侃而谈其他学讲解,那么学生也许会由文本而想到自身,产生对当今社会等知识又都能熟稔于心,在课堂还能穿插给学生进行讲解,那么学生也许会由文本而想到自身,产生对当今社会“人才需求”问题的深深思考,或是因老师侃侃而谈其他学地提升了自我,变“不学”为“要学”。
二、努力营造人文情境,关注培养学生的独特创造性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艺术。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堂教学要注重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与统一。为了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能够接受一定的人文精神熏陶,语文教师常常会适时采取播放视频或配乐朗诵的方式渲染气氛,创设人文情境,寻找学性。而这样的氛围营造的学生的动情点,培育学生思维的创造确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效果,许多学生通过这种视觉、听觉上的感知不由自主地反复诵读文本,渐渐走近文本,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感悟、体会并欣赏文本的无穷魅力。无论教育在进行什么样的改革,传统教学中的一些有益的教学方式是不能弃之不顾的,朗读即是一个培养学生能力的优良手段。比如,一些教师在讲授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优良教学手段。古代诗歌散文教学的重点在于诵读感知文时,既播放配乐朗诵,又同时展示应景的美丽画面,教师自身还在一旁随音乐有表情、有感情地跟着诵读,学生便情不自禁地被此情此景感染,高声诵读,认真感受文本传达的内容。因为有了这样的情绪和氛围,当教师再要求学生大胆言说自己对文本的感悟时,学生们都纷纷举手,各自阐释自己见到文章的第一感觉和重读诗文的另一番感受。这种人文情境的营造为何会取得如此大的影响力呢?其实这说明的不过是一个最简单的道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大声诵读中,学生可以了解 词句的节奏,可以理解文本的真实世界,可以将文本语言变成自己的话,自己的语言,由文本而及自身,体悟到文本之外的社会生活世界。当学生在一次次的发言中感受到反复朗诵文章的魔力,使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大大提高时,他们也就会不 自觉地滋生出阅读感悟文本的热情,构建或更新自己的语言或人文世界,变“要学”为“勤 学”。
三、积极创建民主课堂,重视挖掘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新的教育理念倡导教育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学生个体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素质和家庭、学校、社会的原因,课堂学习表现会有很大不同。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 不能只关注优等生的积极性,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十分注意每位学生的特点,关注个体差异,研究独立性、自觉性相对较差的学生的心理,创建宽松、民主、合作的课堂,因材施教,运用合适的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带动程度不好的学生,为他们提供尝试和思考的机会,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很多教师在教授古文时,总是惯于以 “课文阐释者”的形象示人,这样的课堂常常出现“教师在上面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的尴尬局面,对于程度较差的学生而言,更不用指望他们会对如此课堂产生浓厚兴趣。为了改变古文的教学状况,调动学生学习古文的积极性,有的教师尝试着改变教学方式,偶尔使用 “换位”教学法,营建一种平等、民主的氛围,促使学生在课前详读文章,主动了解知识,课堂上成为 “主人”,共同探讨、质疑、解决讲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样的课堂,既提高了优等生的学习热情,树立起他们的榜样作也就被调动起来了。“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学生经过亲身实践,认识到教师工作的 艰难,在学习中产生成就感;
教师经过多变的教学形式,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培养学生自身的素质及修养。正是在这样宽松、民主的课堂中,每位学生都尽展才能,变“勤学”为“乐学”,变“苦学”为“乐学”。
尽管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还存在诸多不足,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充实,譬如多数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课堂气氛热闹非凡,可是教师自身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的指导性作用不甚明显,令学生收获甚微,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教师们能够共同参与教学改革,虚心求学,在实践中提高自己,在研究中完善自己,课堂教学的形式会更为异彩纷呈,中国教育改革的道路会愈走愈广阔。“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才是春”,身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都应当努力使 自己成为缤纷教坛的一朵奇葩,为中国教育的春天散发出自我的迷人芬芳,长久留香。
推荐访问: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快乐蒙语文课堂教学 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特点 语文 课堂教学的好课评价 如何搞活课堂教学小学语文 《论语》思想与语文课堂教学 职中语文活力课堂教学反思 英语文本解读与课堂教学 语文翻转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