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大力开展产业扶贫加快精准脱贫步伐提案
关于大力开展产业扶贫加快脱贫步伐提案 内容:
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长效脱贫的基础和支撑,是贫困乡村和农户探索脱贫致富的内生性机制,是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的关键路径。去年以来,我县以产业扶贫为抓手,坚持因村施策、因户施法、对症下药、靶向治贫,聚焦聚力产业发展,产业扶贫成为精准扶贫的主桥梁。
一、产业扶贫的现状和成效 1、产业扶贫政策导向明确。产业扶贫政策旗帜鲜明,推动了产业扶贫快速发展。相继出台了产业扶贫项目实施办法、产业扶贫奖补考核办法,形成了产业激励机制;
出台《*创新发展扶贫小额信贷实施方案》《*扶贫小额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实现了产业发展保障;
明确规定每年新增财政收入的*%用于精准扶贫,精准扶贫整村推进资金中的*%用于产业扶贫,保证了发展后劲。
2、产业项目模式引导清晰。积极推广符合县情、群众认可的产业扶贫模式,放大产业扶贫带动效应。农业高效种养模式实用性强。梳理出的*个产业高效种养模式,具有极强的针对性,起到了带动效应。产业扶贫模式借鉴性强。印发的《产业扶贫发展带动*例》,是体现各地特色、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因人施法的典型范例,具有极高的的借鉴意义。三是产业项目整合形成了合力。出台财政资金统筹管理使用办法,整合资金*万元实施*个产业扶贫项目,带动*个贫困户稳定脱贫。
3、市场主体带动作用明显。据调查,全县有*家企业、*家有带动能力的市场主体和若干家庭农村与*个村、*多户贫困户对接,以多种带动模式引领贫困户脱贫致富。一是“市场主体+产业推动+合作扶贫”模式。*先后与*个村采取包种苗、包技术、包饲料、保底回收,与村集体和*户贫困户共同出资年底分红方式,发展生态生猪养殖,带领村集体和贫困户共同致富。二是“市场主体+委托帮扶+发展分红”模式。*与*个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委托经营协议,银行发放扶贫贷款*万元,贫困户每投放*头牛到公司代养,每年就可纯获利*元。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村能人+贫困户”的模式。这种模式在各地都有相应典型,形成了把产业示范、产业雇佣和捆绑帮扶融合在一起。
4、土地流转创新助推产业扶贫。一是土地股份合作保基本。全县已建立*家土地股份合作社,带动*户贫困户参与到产业链条上来,预计可使每户增收*元。二是反租倒包双效益。*将流转的土地反租给贫困户,合作社包项目、技术和收购,免费配套生产设施,让贫困户借鸡下蛋脱贫致富。三是代耕代种有保证。家庭农场的兴起是土地规模化效益的体现,一个要田种,一个田要托,代耕代种应运而生,贫困户可以安心打工创收。
二、存在的问题 1、政府、企业、贫困户三者关系没有理顺,没有形成产业扶贫的合力。政策和机制设计没有完全调动起各方面的积极性,造成政府“大包大揽”,企业“隔河抱腰”,贫困户“被动参与”的局面。存在重基础建设、重形象建设,轻扶贫到户、轻思想引导的倾向,对那些非“兜底”的贫困户,在致力处理好“扶业”与“扶志”、“输血”与“造血”的辩证关系上认识不足,在帮贫困户树信心、找门路上着力不够,致使产业扶贫的内生动力难以激活。同时,贫困户主动脱贫意识不强,存在“等、靠、要”思想,把产业扶贫资金当作救助资金,不愿积极创业就业,不谋求发展产业,被动地坐等“政府兜底”。
2、产业扶贫项目针对性不强,低端化、同质化问题突出。部分扶贫产业选择前期论证不够,上马的多数是短平快项目,弱小散、大路货特点突出,附加值不高,形不成规模,打不开市场,尤其是在项目选择上跟风复制、产业单一,在多数农产品供大于求的情况下,这些同质化项目很可能一起垮塌,市场风险极易导致贫困户受损返贫,出现“产业扶贫若干年,卖难返贫一夜间”。
3、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市场主体与贫困主体之间的对接路径不够通畅。缺少实力强、带动面广,特别是加工型、产业链条完整的市场主体,此外,农业产业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新型经营主体数量少、实力弱、盈利差、履盖面窄,自身产业发展压力大,难以持久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贫困群众从加工、销售等延伸的产业链中受益不多。
具体建议:
1、立足资源优势,对接市场,选准扶贫产业。产业扶贫的首要任务是选准产业方向。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千差万别,贫困户经营能力和脱贫需求也各不相同,要立足本地比较优势,坚持市场导向,遵循市场和产业发展规律,尊重不同群众创业发展意愿,科学制定产业扶贫规划,合理确定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和规模,大力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带动作用大的特色产业,着力培育见效快、投资低、适合贫困户的富民产业,使产业与扶贫对象所在地区相适应,与扶贫对象自身相匹配。
2、按照产业发展规律,打造特色产业。培植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根据本地资源和传统优势,找准主导产业和优先方向,集中力量发展少数主导产业,打造品牌,形成规模效应,避免遍地开花,平均用力。针对扶贫产业普遍产业链短,产业发展各环节不均衡,难以形成良性循环的产业链条的现状,要高水平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瞄准链条补短板,突出产业链条的连接和延伸,有机融合初精加工增值链、资源循环利用链、质量全程控制链,实现特色产业化集群发展,使贫困户在就业和从事规模化种养殖方面获得稳定收益。
3、对接资本和市场,培育产业龙头。龙头企业是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专业合作社是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的有效途径。推进产业扶贫,特别要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大扶持力度,着力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各类市场主体,鼓励做大做强,大力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将贫困户组织起来,有效对接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让贫困农户分享“接二连三”链条增值效益。
4、深化土地股份化工作改革,加强土地流转制度创新。要鼓励按照“三变”,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思路,加快“三社”的发展。要因村施策推行村社合一、自主经营、集体管理的方式,在支部有战斗力,班子有信心,党员群众信任的地方,推行村委会和土地股份合作社两块牌子、一套班子,让资源变资本,农民变股民,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带着群众走共同致富道路;
要因地制宜推行村社合一、社社合作、章程管理的方式,通过与专业合作社依章程合作,共同承担风险,合理规避风险,壮大村集体和群众的收益;
要因势利导推行村社合一、社企合作、合同管理的方式,按照东进牧业的模式,即土地股份合作社和企业合作,通过经济合同约定双方的责任。
5、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指导,完善各项服务体系。产业扶贫只能把贫困农户引上路,懂农业的贫困农民才能走上小康路。要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培养一批懂农民、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完善一系列的三农服务体系。加大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力度,健全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与有关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强化技术培训和指导;
采取有效措施,调动广大基层农技人员从事产业扶贫能动性,使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加快推进关键技术普及推广应用;
积极培养当地乡土专家、科技示范户、青年农场主、职业农民等新型技术力量,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推荐访问: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信息 广东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文化扶贫精准脱贫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主要做法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自检自查报告 全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幻灯片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某县关于精准扶贫 产业精准扶贫及案例分享 产业扶贫精准化政策论析
上一篇:党员干部要努力提高政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