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知识测试()
《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知识测试(两篇)
篇一 第一部分单选题
1.(C)应当按照管理权限,加强对公职人员的教育、管理、监督,依法给予违法的公职人员处分。
A.纪律检查机关
B.监察机关
C.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
D.公职人员所在党组织
2.政务处分的种类共分为(C)种。
A.4 B.5 C.6 D.7
3.记过政务处分的期间为(C)个月。
A.6 B.10 C.12 D.18
4.降级、撤职政务处分的期间为(C)个月。
A.12 B.18 C.24 D.30
5.政务处分期自(B)起计算。
A.政务处分决定作出之日
B.政务处分决定生效之日
C.政务处分决定公布之日
D.政务处分决定公示之日
6.有关机关、单位、组织集体作出的决定违法或者实施违法行为的,对(D)依法给予政务处分。
A.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
B.直接责任人员中的公职人员
C.直接责任人员
D.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中的公职人员
7.公职人员因不明真相被裹挟或者被胁迫参与违法活动,经批评教育后确有悔改表现的,可以(D)政务处分。
A.减轻
B.免予
C.不予
D.减轻、免予或者不予
8.因过失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刑期超过(C)的公职人员,应予以开除。A.半年 B.一年半 C.三 D.二年
9.公职人员有两个以上违法行为的,应当(B )确定政务处分。
A.一并 B.分别 C.加重 D.从重
10.公职人员应当给予撤职以下多个相同政务处分的,可以在一个政务处分期以上、多个政务处分期之和以下确定政务处分期,但是最长不得超过(D)个月。
A.24 B.32 C.36 D.48
11.公务员以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在政务处分期内,不得晋升职务、职级、衔级和级别;其中,被( C )的,不得晋升工资档次。
A.降级、撤职
B.记大过、降级、撤职
C.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
D.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
12.公职人员因犯罪被单处罚金,或者犯罪情节轻微,未造成不良影响,人民检察院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人民法院依法免予刑事处罚的,予以(C )。
A.记大过 B.降级 C.撤职 D.开除
13.公职人员被开除的,自(B)起,应当解除其与所在机关、单位的人事关系或者劳动关系。
A.政务处分决定作出之日
B.政务处分决定生效之日
C.政务处分决定公布之日
D.政务处分决定公示之日
14.不按照规定请示、报告重大事项,情节较重的,予以(B );情节严重的,予以( )。
A.记过或者记大过;降级或者撤职
B.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降级或者撤职
C.记过或者记大过;开除
D.降级或者撤职;开除
15.违反规定出境或者办理因私出境证件的,予以(A );情节严重的,予以( )。
A.记过或者记大过;降级或者撤职
B.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降级或者撤职
C.记过或者记大过;开除
D.降级或者撤职;开除
16.以下情节严重的,可以予以开除的是( A )。
A.弄虚作假,骗取职务、职级、衔级、级别、岗位和职员等级、职称、待遇、资格、学历、学位、荣誉、奖励或者其他利益的
B.篡改、伪造本人档案资料的
C.拒不执行或者变相不执行、拖延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命令的
D.违反规定取得外国国籍或者获取境外永久居留资格、长期居留许可的
17.利用宗族或者黑恶势力等欺压群众,或者纵容、包庇黑恶势力活动,情节严重,应予以(D)。
A.记大过 B.降级 C.撤职 D.开除
18.对于受到降级以上政务处分的,应当由人事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在作出政务处分决定后( B )内办理职务、工资及其他有关待遇等的变更手续;特殊情况下,经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办理期限,但是最长不得超过( )。
A.一个月 三个月
B.一个月 六个月
C.三个月 六个月
D.三个月 十个月
19.调查终结后,被调查人涉嫌其他违法或者犯罪行为的,监察机关应依法移送( B)处理。
A.任免机关
B.主管机关
C.公安机关
D.检察机关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自2020年( C )起施行。
A.6月20日
B.6月30日
C.7月1日
D.7月20日
第二部分多选题
1.公职人员有下列(A BCDE)情形,可以从轻或者减轻给予政务处分。
A.主动交代本人应当受到政务处分的违法行为的
B.配合调查,如实说明本人违法事实的
C.检举他人违纪违法行为,经查证属实的
D.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挽回损失或者消除不良影响的
E.在共同违法行为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
F.对被调查人或者涉案人员逼供、诱供,或者侮辱、打骂、虐待、体罚或者变相体罚的
答案:ABCDE
2.公务员以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在政务处分期内,不得晋升()。
A.职务 B.职级 C.衔级 D.职称 E.级别 F.岗位和职员等级
答案:ABCE
3.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从事管理的人员有违法行为的,监察机关可以予以()。
A.警告 B.记过 C.记大过 D.降级 E.撤职 F.开除
答案:ABC
4.违反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规定,隐瞒不报,情节较重的,予以()。
A.警告 B.记过 C.记大过 D.降级 E.撤职 F.开除
答案:ABC
5.向公职人员及其特定关系人赠送可能影响公正行使公权力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等财物,或者接受、提供可能影响公正行使公权力的宴请、旅游、健身、娱乐等活动安排,情节严重的,予以()或者()。
A.警告 B.记过 C.记大过 D.降级 E.撤职 F.开除
答案:DE
6.利用宗族或者黑恶势力等欺压群众,或者纵容、包庇黑恶势力活动的,予以();情节严重的,予以()。
A.警告 B.记过 C.记大过 D.降级 E.撤职 F.开除
答案:EF
7.政务处分决定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A.被处分人的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
B.被处分人的履职情况
C.违法事实和证据
D.政务处分的种类和依据
E.不服政务处分决定,申请复审、复核的途径和期限
F.作出政务处分决定的机关名称和日期
答案:ACDEF
8.监察机关对经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公职人员予以()的,应当先依法罢免、撤销或者免去其职务,再依法作出政务处分决定。
A.警告 B.记过 C.记大过 D.降级 E.撤职 F.开除
答案:EF
9.下列()情形,复审、复核机关应当变更原政务处分决定,或者责令原作出决定的监察机关予以变更。
A.适用法律、法规确有错误的
B.政务处分所依据的违法事实不清或者证据不足的
C.对违法行为的情节认定确有错误的
D.违反法定程序,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
E.政务处分不当的
F.超越职权或者滥用职权作出政务处分决定的
答案:ACE
10.监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的,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理。
A.违反规定处置问题线索的
B.收受被调查人或者涉案人员的财物以及其他利益的
C.诬告陷害公职人员的
D.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干预调查工作、以案谋私的
E.违反回避等程序规定,造成不良影响的
F.包庇被调查人的
答案:ABDE 第三部分判断题
1.政务处分的种类为:警告、严重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答案:错
解析:政务处分的种类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2.警告政务处分的期间为十二个月。
答案:错
解析:警告政务处分的期间为六个月。
3.政务处分决定自作出之日起生效,政务处分期自政务处分决定生效之日起计算。
答案:对
4.公职人员二人以上共同违法,根据各自在违法行为中所起的作用和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分别给予政务处分。
答案:对
5.公职人员主动交代本人应当受到政务处分的违法行为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给予政务处分。
答案:错
解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给予政务处分。
6.公职人员阻止他人检举、提供证据的,应当从重给予政务处分。
答案:对
7.公职人员因过失犯罪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应当予以开除。
答案:错
解析:公职人员因过失犯罪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一般应当予以开除;案件情况特殊,予以撤职更为适当的,可以不予开除,但是应当报请上一级机关批准。
8.公职人员因犯罪被单处罚金,或者犯罪情节轻微,人民检察院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人民法院依法免予刑事处罚的,予以开除。
答案:错
解析:公职人员因犯罪被单处罚金,或者犯罪情节轻微,人民检察院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人民法院依法免予刑事处罚的,予以撤职;造成不良影响的,予以开除。
9.公职人员有两个以上违法行为的,应当分别确定政务处分。
答案:对
10.对公职人员的同一违法行为,监察机关和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不得重复给予政务处分和处分。
答案:对
11.公务员以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在政务处分期内,不得晋升职务、职级、衔级和级别;其中,被记大过、降级、撤职的,不得晋升工资档次。
答案:错
解析:其中,被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的,不得晋升工资档次。
12.公职人员被开除的,自政务处分决定生效之日起,应当解除其与所在机关、单位的人事关系或者劳动关系。
答案:对
13.散布有损宪法权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国家声誉的言论的,予以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较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
答案:对
14.公开发表反对宪法确立的国家指导思想,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反对社会主义制度,反对改革开放的文章、演说、宣言、声明等的,予以撤职或者开除。
答案:错
解析:予以开除。
15.不按照规定请示、报告重大事项,情节较重的,予以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严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
答案:错
解析:情节较重的,予以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严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
16.工作中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行为的,予以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较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
答案:错
解析:工作中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行为,造成不良后果或者影响的,予以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较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
17.参与或者支持迷信活动,造成不良影响的,予以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较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
答案:对
18.严禁以威胁、引诱、欺骗及其他非法方式收集证据。以非法方式收集的证据不得作为给予政务处分的依据。
答案:对
19.政务处分决定书应当及时送达被处分人和被处分人所在机关、单位,并在一定范围内宣布。
答案:对
20.监察机关对经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公职人员予以政务处分的,应当先依法罢免、撤销或者免去其职务,再依法作出政务处分决定。
答案:错
解析:予以撤职、开除的。
篇二 一、填空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共(七)章(六十八)条。
2.公职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受法律保护,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受政务处分。
3.监察机关对涉嫌违法的公职人员进行调查,应当由(2)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
4.公职人员有两个以上违法行为的,对其政务处分最长不得超过 (48)个月。
5.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从事管理的人员有违法行为的,监察机关可以予以(警告、记过、记大过)。
6.公职人员被开除的,自(政务处分决定生效)之日起,应当解除其与所在机关、单位的人事关系或者劳动关系。
7.收受可能影响公正行使公权力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等财物 ,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
8.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在政务处分期内,不得晋升职务、岗位等级和职称;
其中,被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的,不得晋升(薪酬待遇等级)。
9.作出政务处分决定前,监察机关应当将调查认定的(违法事实)及拟给予政务处分的依据告知被调查人。
10.监察机关对经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公职人员予以撤职、开除的,应当先依法(罢免、撤销)或者免去其职务,再依法作出政务处分决定。
二、单选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自(C)起施行。
A.2020年1月1日 B.2020年6月30日 C.2020年7月1日 D.2020年12月30日 2.为了规范政务处分,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促进公职人员依法履职、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从业、坚持道德操守,根据(D),制定本法。
A.《中国共产党章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适用于(A)对违法的公职人员给予政务处分的活动。
A.监察机关 B.纪委机关 C.纪检监察机关 D.纪委监委和组织人事部门 4.担任领导职务的公职人员有违法行为,被罢免、撤销、免去或者辞去领导职务的,监察机关(B)给予政务处分。
A.应当同时 B.可以同时 C.不能同时 D.协商给与 5.不按照规定请示、报告重大事项,情节严重的处分是(D)。
A.警告 B.记过 C.记大过 D.降级或者撤职 6.违反规定取得外国国籍或者获取境外永久居留资格、长期居留许可的,予以(B)。
A.降级或者撤职 B.撤职或者开除 C.严重警告或记大过 D.立案或移送司法机关 7.根据政务处分期间的规定,警告的期间为(C)。
A.一个月 B.三个月 C.六个月 D.十二个月 8.给予公职人员政务处分,坚持(A)原则,集体讨论决定, 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A.党管干部 B.惩戒与教育相结合 C.宽严相济 D.党委决策 9.根据规定,公职人员在被立案调查期间,未经监察机关同意,不得(C)。
A.晋升职务 B.继续履行职责 C.出境、辞去公职 D.申请复审 10.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从事管理的人员受到政务处分的,应当由(D)根据具体情况减发或者扣发补贴、奖金。
A.县级人民政府 B.乡镇人民政府 C.县级或者乡镇人事部门 D.县级或者乡镇人民政府 三、判断题 1.已经退休的公职人员退休前或者退休后有违法行为的,不再给予政务处分。
2.记过处分的期间是十个月。
3.政务处分决定自下发文件之日起生效。
4.被撤职的公职人员,按照规定降低职务、职级、衔级和级别,同时降低工资和待遇。
5.主动上交或者退赔违法所得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给予政务处分。
6.公职人员因犯罪被单处罚金,或者犯罪情节轻微,人民检察院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人民法院依法免予刑事处罚的,予以开除。
7.对公职人员的同一违法行为,监察机关和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应当分别给予政务处分和处分。
8.被开除的公职人员,不得录用为公务员以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
9.公办的教育、科研、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单位中的人员,在政务处分期内,不得晋升职务、岗位和职员等级、职称。
10.已经离职或者死亡的公职人员在履职期间有违法行为的,不再给予政务处分。
11.违反规定,在公务接待、会议活动、办公用房以及其他工作生活保障等方面超标准、超范围的最重处分是撤职。
12.违反规定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活动,或者违反规定兼任职务、领取报酬的最重处分是予以开除。
13.公职人员在工作中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行为的最重处分是予以撤职。
14.公职人员拒不承担赡养、抚养、扶养义务的最重处分是予以开除。
15.政务处分决定书应当及时送达被处分人和被处分人所在机关、单位,并在全社会宣布。
四、简答题 1.政务处分的种类有哪几种? 2.政务处分决定书应当载明事项有哪些? 3.公职人员有两个以上违法行为的如何处分? 4.公职人员应当从重给予政务处分的情形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七章、六十八条 2.法定事由 3.2 4.48 5.警告、记过、记大过 6.政务处分决定生效 7.开除 8.薪酬待遇等级 9.违法事实 10.罢免、撤销 二、选择题 1-5:C D A B D 6-10:B C A C D 三、判断题 1. √ 2. ⅹ 解析:12个月 3. ⅹ 解析:作出之日 4. √ 5. ⅹ 解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给予政务处分 6. ⅹ 解析:造成不良影响的,予以开除 7. ⅹ 解析:不得重复给予政务处分和处分 8. √ 9. ⅹ 解析:单位中从事管理的人员 10. √ 11. √ 12. √ 13. ⅹ 解析:最重处分是开除 14. √ 15. ⅹ 解析:在一定范围内宣布 四、简答题 1.政务处分的种类有哪几种? 答:(一)警告;
(二)记过;
(三)记大过;
(四)降级;
(五)撤职;
(六)开除。
2.政务处分决定书应当载明事项有哪些? 答:政务处分决定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被处分人的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
(二)违法事实和证据;
(三)政务处分的种类和依据;
(四)不服政务处分决定,申请复审、复核的途径和期限;
(五)作出政务处分决定的机关名称和日期。
3.公职人员有两个以上违法行为的如何处分? 答:应当分别确定政务处分。应当给予两种以上政务处分的,执行其中最重的政务处分;
应当给予撤职以下多个相同政务处分的,可以在一个政务处分期以上、多个政务处分期之和以下确定政务处分期,但是最长不得超过四十八个月。
4.公职人员应当从重给予政务处分的情形有哪些? 答:一是在政务处分期内再次故意违法,应当受到政务处分的;
二是阻止他人检举、提供证据的;
三是串供或者伪造、隐匿、毁灭证据的;
四是包庇同案人员的;
五是胁迫、唆使他人实施违法行为的;
六是拒不上交或者退赔违法所得的;
七是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从重情节。
推荐访问:政务礼仪知识讲座 党纪知识测试 党员法规知识测试 党会党建知识测试 保护学生视力知识测试 知识测试活动方案 肝炎知识测试题 办案业务知识测试 票据防伪知识测试答案 游记小品两篇
上一篇:机械工程师评审技术总结
下一篇:浅谈未来住宅建筑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