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杂志精品 英语学习杂志800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英语学习杂志精品 英语学习杂志800,供大家参考。
《英语学习 》 杂志
在一个满是阳光的下午, 一边翻阅清新雅致的版面, 一边体会意境悠远的文章, 这就是《英语学习 》 带给我们的满足。
《万象》 杂志发表过一篇题为《伟大的杂志》 的文章, 说的就是《英语学习 》 。
易格英语学习 网 文章作者复旦大学中文系的教授严锋说, 多年来对这本杂志怀有"一种特殊感情". "《英语学习 》 创刊的年头, 正是我们把国门关上的时候, 不过并没有完全关严, 还是有意无意留下了 一些门缝, 《英语学习 》 正是那门缝之一。
"那时候, 严锋还是一个小学生, 在"没有电视, 更没有蜡笔小新"的年代里, 他在父亲的书架上找到了
1958 年到 1966 年的《英语学习 》 杂志。可以想象, 在那个知识荒芜的年代, 杂志里的西方童话和英汉对照的文学读物为其带来的启 蒙欣喜。
2009 年, 《英语学习 》 已经走过 50 多个春秋。
这本杂志在中国人学英语的历史中, 留下了 深深的痕迹。
在几代老读者的记忆中, 它 是亲切而清新的:
跟那个时候的课本一般大小, 薄薄的 64 页, 看上去更像是一本小册子。
刊名由时任外交部长的陈毅亲笔题写, 繁体字, 很儒雅, 印在封面上永远是墨黑的字, 保持了 毛笔书写的本色。
封面设计通常很简单, 色调如刊名一样素朴而健康……
《英语学习 》 主编侯毅凌回忆到, 英语中有一句民谚说得很形象:
"早出的鸟儿吃到虫。
"《英语学习 》 创刊时, 国内 英语读物严重匮乏, 有全国"独此一家"的优势, 再加上创办单位( 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的名声,这本杂志的迅速普及可说是顺理成章的事, 杂志的单期发行量一度超过了百万册。
而在期刊市场竞争日 益激烈的今天, 《英语学习 》 依然保持着外语类期刊中的大刊地位。
其中固然有品牌效应的因素, 但更主要的是杂志本身品质的保证。
侯毅凌一直对于大学者为《英语学习 》 写"小文章"的事津津乐道:
最初的杂志虽没有署名主编, 但外语界同仁大多知道, 担当实际主编工作的是北外的元老教授之一的刘世沐先生, 参与发起者中还有许国璋、
王佐良、 周珏良( 在外语界, 此三位先生享有"许老"、 "王公"和"周公"之尊称)
。
以大学者的境界而言, 文章之事已无大小之谓, 大小文章一样是要殚精竭虑地去做, 不同的只是对读者对象的考虑。
在他们手里, 学问是举重若轻的。
20 世纪 90 年代, 已入古稀之年的周珏良先生在《英语学习 》上撰写的一系列"英诗赏析"文章, 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如今, 北外英语系的师资成为《英语学习 》 强大的作者资源。
特约作者中,
有英国剑桥的语言学博士主持"汉玉精雕"、 "词语故事"栏目 , 有北外英语系教授, 也有即将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的华裔美籍才女撰写"Kat" s Eye"专栏文章等, 杂志的高品质还吸引了 像 Jon Lu 这样英文写得很漂亮的海外作者,这在同类杂志中是不多见的。
杂志多年来得以保持品质更与编辑部所有成员 的努力分不开。
侯毅凌将其归结为"传统"——他的前两任主编高厚堃和朱炳和教授都是很严谨的人, 对稿子的审 读和校改极为用心。
他们完美主义的工作作风影响了 每一个编辑, 也成了 编辑部延续下来的传统。
"美国有一家叫" 约翰老爹" ( Papa John)
的比萨饼店, 做得很成功, 店老板约翰说他的成功秘诀就是丢掉所有做得不好的饼。
在甄选稿件上, 《英语学习 》 采用的就是约翰老爹的原则。
"随着英语热的升温, 英语出版市场迅猛发展, 同类杂志不断涌现。
相比之下, 《英语学习 》 的名字, 没有时尚的字眼, 显得不轻松、 不娱乐。曾经, 编辑部内 争论过是否要"与时俱进"地给杂志改个名称。
经过反复斟酌和思考, 大家决定还是保留杂志这一朴素的名字。
后来的事实证明, 这一决定是明智的。
在各种时尚时髦的刊名里, 《英语学习 》 反倒是实实在在, 成就了 杂志朴素沉静的品格, 印在了 几代读者的头脑中。
编辑部为了 适应不同层次的读者需要, 还推出了 "阳光英语"系列读物以及有声读物《新锐空间》 。
这些读物秉承《英语学习 》 严格选材、 精心制作的风格, 赢得了 读者一致好评。
同时, 于今年三月 推出《学语学习 》50 年精选版, 《辫子和英国诗》 、 《别了 , 漫游奇境的爱丽丝》 、 《和比利跳慢舞》 等 10 种精心选编的图书, 为读者奉献了 一场英语阅读盛宴。
对于一本杂志来说, 50 年, 的确漫长, 却也十分短暂。
面对未来, 侯毅凌坦言, 我们所追求的, 正是一位读者在来信中对杂志的评价——《英
语学习 》 就是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