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吃春饼的由来10篇
立春吃春饼的由来10篇
立春吃春饼的由来篇1
1、迎春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事先必须做好准备,进行预演,俗称演春。然后才能在立春那天正式迎春。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立春后,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喜欢外出游春,俗称出城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2、送春
立春这天,民间艺人会制作许多小泥牛,称为“春牛”,送往各家各户,谓之“送春”。也有的地方在墙上贴一幅画有春牛的黄纸,黄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农事。
3、贴宜春字画
春天到了,给门壁上张贴宜春字画,这种风俗在唐代长安就有。据记载:立春日,唐代长安人常在门上张贴迎春祝吉的字画,字称“宜春字”,画称“宜春画”。
4、籍田礼
古代在立春日举行的籍田礼,籍田的内容包涵有对地母的祈求。在籍田仪式后聚饮,这是后世“团拜”和“贺年”的一种雏型的仪俗。
5、糊春牛
糊春牛这项风俗活动是在立春前开始进行的,按传统的作法,由县政府(县衙)聘请纸扎能手好匠,于立春前到县城聚会,精心制作春牛图像。一般用竹篾绑成牛的骨架,用春木做腿,再糊上纸,涂上颜料,一个牛的形象就制作成功了。俗谓糊上红黄色的纸多,当年就“五谷丰收”;糊上黑色纸,当年收成不好。所以知县安排多用红黄纸,以得民心。春牛糊好后,举行开光点睛仪式,即设立香案,顶礼朝拜。
6、鞭春牛
鞭春牛又称鞭土牛,起源较早后来一直保存下来,山东民间要把土牛打碎,人们争抢春牛土谓之抢春,以抢得牛头为吉利。
7、吃春饼、春卷
立春这一天,潮汕民间还有吃春饼、春卷一俗。据《四时宝鉴》说:“立春日春饼、生菜,号春盘。”春饼是以麦面烙制或蒸制的薄饼,以豆芽、韭黄、粉丝等炒成的合菜作馅儿包着食用。春饼的特点是薄而软,形状根据各人的喜好可大可小。
8、咬春
立春这一日,中国民间讲究要买个萝卜来吃,叫做咬春。因为萝卜味辣,取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老北京人讲究时令吃食,立春这天要吃春饼,吃春饼就是咬春,也有叫吃春盘的,这一日从一大清早,就有人挑着担子在胡同里吆喝:萝卜赛梨。那时候,再穷的人家,也要买个萝卜给孩子咬咬春。
9、句芒神
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鸟身,执规矩,主春事。在周代就有设东堂迎春之事,说明祭句芒由来已久。
浙江地区立春前一日有迎春之举。立春前一日抬着句芒神出城上山,同时又祭太岁。太岁为值岁之神,坐守当年,主管当年之休咎,因此民间也多祭之。迎神时多举行有大班鼓吹、抬阁、地戏、秧歌、打牛等活动。从乡村抬进城后,人们夹道聚观,争掷五谷,谓之看迎春。
山东迎春祭句芒时,根据句芒的服饰预告当年的气候状况:戴帽则示春暖,光头则示春寒,穿鞋则示春雨多,赤脚则示春雨少。其他地区则贴"春风得意"等年画。广州地区则在立春前后,击鼓驱疫,祈求平安。
10、戴春鸡
戴春鸡是陕西铜川一带人民的古老风俗。每年立春日,用布制作一个约3厘米长的公鸡,缝在小孩帽子的顶端,表示祝愿“春吉(鸡)”。立春日,妇女用线穿豆挂于牛角,或用麻豆撒在牛的身上,认为这样做可以使幼儿免患麻疹。
立春吃春饼的由来篇2
1.句芒神
在“立春”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的历史悠久,至少在3000年前,就已经出现。当时,祭祀的句芒亦称芒神,是主管农事的春神。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鸟身,执规矩,主春事。在周代就有设东堂迎春之事,说明祭句芒由来已久。
2.鞭春牛
鞭春牛,又称鞭土牛,起源较早,后来一直保存下来。山东民间要把土牛打碎,人们争抢春牛土,谓之抢春,以抢得牛头为吉利。另外还有采茶祭春牛活动,湖北地区还举行龟子报春活动。
3.咬春
立春时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饼、萝卜、五辛盘等,每逢立春世界,街市上都有不少叫卖春卷的小贩。此处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过去认为咬春就是吃萝卜,其实也包括吃春饼;二是所谓讨春就是迎春之意。为什么要吃萝卜呢?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可以解春困。
4.祭祖
在许多地区,立春要祭祀祖先。如广东《新安县志》载:“民间以是日有事于祖祠。在立春时供奉祖先的食品也较特殊。河南《汝阳县志》载:设春宴,啖春饼,荐卜、梨。”临颖县志把立春祭祀称为咬春。
5.躲春
在传统民俗学上,到了立春这一天就该躲春。因为立春这天气候开始交接,新的气场会对部分人群有不利的影响,更甚者会影响一年的运气,所以躲春的习俗就出现了。。传统留下来的习俗,每到立春这一天不能有口舌之争、必须要和和睦睦、心平气和地迎接这一天。更有一些地方习俗里面,躲春这一天不宜搬迁、看望病重患者及参加丧事等,以免招惹晦气,影响一整年的运气。
6.拜太岁
中国有迎太岁的习俗,把太岁想象成了值班的神,迎太岁就能平安富足。作为一种传统习俗,目前“拜太岁”这一活动在中国的北京、广州、台湾、香港等地以及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十分盛行。那么什么时候是太岁当值之时呢?从古代传统的干支纪年规则上来讲,那就是立春之时就是新旧太岁进行交接之时。
立春吃春饼的由来篇3
传说吃了春饼和其中所包的各种蔬菜,将使农苗兴旺、六畜茁壮。有的地区认为吃了包卷芹菜、韭菜的春饼,会使人们更加勤(芹)劳,生命更加长久(韭)。
老北京人立春吃春饼与普通的烙饼不一样,讲究用烫面,烙出来不仅要薄,而且一张春饼要能一分为二地揭开。饼里夹上菜,菜样一定要多,要荤素搭配,有驴肉、熏肚、熏肘子、酱口条、酱小肚等肉菜,还要有炒粉丝、炒菠菜、炒豆芽等素菜,老北京吃春饼还讲究有头有尾,就是吃春饼前用羊角葱丝蘸甜面酱,抹到春饼里,夹上合子菜一卷,从一头吃到另一头,这就叫作“有头有尾”,寓意合家欢乐。
立春吃春饼的由来篇4
1、立春之日不看病
如果看病就意味着一年都没有好运气,这个说法不过是想讨个好彩头。
2、立春之日不理发
俗话说:发乃人身之草木,立春回暖,草木出生,刚出生的草木去损害,这是不合天地运行草木生长之理的。
3、立春之日不能躺着
春暖大地,这是万物初始的时候,人也应该有一个好的精神面貌来迎接春的复苏。建议大家去田间或者公园走走,吸收新鲜空气,感受活力与自然,为自己的新年讨个吉利。
4、忌讳吵架、不口出污秽言语、不要做口舌之争,和和气气,喜迎春之至
新面貌,一个好的心情,好的开始才能迎来来年的和和美美,顺顺利利。
5、立春之日莫搬迁
搬家不要选择在四立八节之上,因为这是气节交接之时,气息驳杂,搬迁自然不宜,一年之始,不宜动荡。
6、立春这一天,出嫁了的闺女不能回娘家
古时女子出嫁便是婆家人了,那就不能把婆家的运气带回娘家。
立春吃春饼的由来篇5
吃春饼就和咱们在元宵节吃元宵一样,都是一个节日寄托。最早期的时候古人会把春饼放在盘子里,这样就可以称为“春盘”。
春饼是一种烙制的薄饼,一般要卷菜而食。相传,吃了春饼和其中所包的各种蔬菜,会使农苗兴旺、六畜茁壮。有的地方吃春春饼要卷芹菜或韭菜,认为吃了会使人们勤(芹)劳,生命长久(韭)。
春饼与普通的烙饼不同,讲究用烫面烙,薄到透亮,十分筋道。饼里蘸点甜面酱,夹上菜,卷好就能开吃了。吃春饼讲究从一头吃到另一头,寓意“有头有尾”、阖家欢乐。还有些地方将卷好的春饼油炸,称为“春卷”,也是“咬春”的一种经典美食。
南方的春饼是今日春卷的前身,其做法是:将面粉和水搅成面糊,摊在平底锅中以小火烘出薄饼,即是皮子,包馅即是春饼,油炸至金黄色捞出。江南一带馅料常用豆沙,即是甜馅春饼。这实际上就是春卷。
立春吃春饼的由来篇6
1、立春之日不看病
如果看病就意味着一年都没有好运气,这个说法不过是想讨个好彩头。
2、立春之日不理发
俗话说:发乃人身之草木,立春回暖,草木出生,刚出生的草木去损害,这是不合天地运行草木生长之理的。
3、立春之日不能躺着
春暖大地,这是万物初始的时候,人也应该有一个好的精神面貌来迎接春的复苏。建议大家去田间或者公园走走,吸收新鲜空气,感受活力与自然,为自己的新年讨个吉利。
4、忌讳吵架、不口出污秽言语、不要做口舌之争,和和气气,喜迎春之至
新面貌,一个好的心情,好的开始才能迎来来年的和和美美,顺顺利利。
5、立春之日莫搬迁
搬家不要选择在四立八节之上,因为这是气节交接之时,气息驳杂,搬迁自然不宜,一年之始,不宜动荡。
6、立春这一天,出嫁了的闺女不能回娘家
古时女子出嫁便是婆家人了,那就不能把婆家的运气带回娘家。
立春吃春饼的由来篇7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和立夏、立秋、立冬一样,表示着一个季节的开始。也就是说,立春意味着春季的开始。
立春又叫立春节、朝节、岁节、岁旦,其主要是当太阳到达黄经315°的时候,大多在公历2月3日、4日或者5日这三天。
立,开始的意思;春,代表着温暖、生长。立春就是指天气严寒的冬天已经过去, 天气逐渐回暖,即将进入温暖和煦的春天,百花即将在这个季节盛开。
立春吃春饼的由来篇8
1、迎春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事先必须做好准备,进行预演,俗称演春。然后才能在立春那天正式迎春。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立春后,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喜欢外出游春,俗称出城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2、送春
立春这天,民间艺人会制作许多小泥牛,称为“春牛”,送往各家各户,谓之“送春”。也有的地方在墙上贴一幅画有春牛的黄纸,黄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农事。
3、贴宜春字画
春天到了,给门壁上张贴宜春字画,这种风俗在唐代长安就有。据记载:立春日,唐代长安人常在门上张贴迎春祝吉的字画,字称“宜春字”,画称“宜春画”。
4、籍田礼
古代在立春日举行的籍田礼,籍田的内容包涵有对地母的祈求。在籍田仪式后聚饮,这是后世“团拜”和“贺年”的一种雏型的仪俗。
5、糊春牛
糊春牛这项风俗活动是在立春前开始进行的,按传统的作法,由县政府(县衙)聘请纸扎能手好匠,于立春前到县城聚会,精心制作春牛图像。一般用竹篾绑成牛的骨架,用春木做腿,再糊上纸,涂上颜料,一个牛的形象就制作成功了。俗谓糊上红黄色的纸多,当年就“五谷丰收”;糊上黑色纸,当年收成不好。所以知县安排多用红黄纸,以得民心。春牛糊好后,举行开光点睛仪式,即设立香案,顶礼朝拜。
6、鞭春牛
鞭春牛又称鞭土牛,起源较早后来一直保存下来,山东民间要把土牛打碎,人们争抢春牛土谓之抢春,以抢得牛头为吉利。
7、吃春饼、春卷
立春这一天,潮汕民间还有吃春饼、春卷一俗。据《四时宝鉴》说:“立春日春饼、生菜,号春盘。”春饼是以麦面烙制或蒸制的薄饼,以豆芽、韭黄、粉丝等炒成的合菜作馅儿包着食用。春饼的特点是薄而软,形状根据各人的喜好可大可小。
8、咬春
立春这一日,中国民间讲究要买个萝卜来吃,叫做咬春。因为萝卜味辣,取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老北京人讲究时令吃食,立春这天要吃春饼,吃春饼就是咬春,也有叫吃春盘的,这一日从一大清早,就有人挑着担子在胡同里吆喝:萝卜赛梨。那时候,再穷的人家,也要买个萝卜给孩子咬咬春。
9、句芒神
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鸟身,执规矩,主春事。在周代就有设东堂迎春之事,说明祭句芒由来已久。
浙江地区立春前一日有迎春之举。立春前一日抬着句芒神出城上山,同时又祭太岁。太岁为值岁之神,坐守当年,主管当年之休咎,因此民间也多祭之。迎神时多举行有大班鼓吹、抬阁、地戏、秧歌、打牛等活动。从乡村抬进城后,人们夹道聚观,争掷五谷,谓之看迎春。
山东迎春祭句芒时,根据句芒的服饰预告当年的气候状况:戴帽则示春暖,光头则示春寒,穿鞋则示春雨多,赤脚则示春雨少。其他地区则贴"春风得意"等年画。广州地区则在立春前后,击鼓驱疫,祈求平安。
10、戴春鸡
戴春鸡是陕西铜川一带人民的古老风俗。每年立春日,用布制作一个约3厘米长的公鸡,缝在小孩帽子的顶端,表示祝愿“春吉(鸡)”。立春日,妇女用线穿豆挂于牛角,或用麻豆撒在牛的身上,认为这样做可以使幼儿免患麻疹。
立春吃春饼的由来篇9
1.句芒神
在“立春”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的历史悠久,至少在3000年前,就已经出现。当时,祭祀的句芒亦称芒神,是主管农事的春神。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鸟身,执规矩,主春事。在周代就有设东堂迎春之事,说明祭句芒由来已久。
2.鞭春虎
鞭春虎,又称鞭土虎,起源较早,后来一直保存下来。山东民间要把土虎打碎,人们争抢春虎土,谓之抢春,以抢得虎头为吉利。另外还有采茶祭春虎活动,湖北地区还举行龟子报春活动。
3.咬春
立春时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饼、萝卜、五辛盘等,每逢立春世界,街市上都有不少叫卖春卷的小贩。此处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过去认为咬春就是吃萝卜,其实也包括吃春饼;二是所谓讨春就是迎春之意。为什么要吃萝卜呢?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可以解春困。
4.祭祖
在许多地区,立春要祭祀祖先。如广东《新安县志》载:“民间以是日有事于祖祠。在立春时供奉祖先的食品也较特殊。河南《汝阳县志》载:设春宴,啖春饼,荐卜、梨。”临颖县志把立春祭祀称为咬春。
5.躲春
在传统民俗学上,到了立春这一天就该躲春。因为立春这天气候开始交接,新的气场会对部分人群有不利的影响,更甚者会影响一年的运气,所以躲春的习俗就出现了。。传统留下来的习俗,每到立春这一天不能有口舌之争、必须要和和睦睦、心平气和地迎接这一天。更有一些地方习俗里面,躲春这一天不宜搬迁、看望病重患者及参加丧事等,以免招惹晦气,影响一整年的运气。
6.拜太岁
中国有迎太岁的习俗,把太岁想象成了值班的神,迎太岁就能平安富足。作为一种传统习俗,目前“拜太岁”这一活动在中国的北京、广州、台湾、香港等地以及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十分盛行。那么什么时候是太岁当值之时呢?从古代传统的干支纪年规则上来讲,那就是立春之时就是新旧太岁进行交接之时。
立春吃春饼的由来篇10
燂春
这种立春跨火堆的传统仪式,即是“燂春”。“燂春”是华夏民族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料记载,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在民间盛行。因立春之日阳气将出地面,燃放爆竹,焚烧樟树枝可祛退阴气,宣达阳气,助阳气生发,有驱邪迎祥之意,而孩童跨火,则更蕴含着平安成长的美好祝愿。“燂春”仪式结束后,孩子们会 吃“春茶”,“春茶”是用红豆、红枣、桂圆、陈皮、桂花、红糖等6种配料烧煮而成的。按照民间的习俗,过了立春,孩子又长了一岁,而吃了“春茶”,在新的 一年里,不仅祈盼生活红红火火,而且也能护佑孩子们健康成长,平安吉祥。
躲春
在传统民俗学上,到了立春这一天就该躲春。因为立春这天气候开始交接,新的气场会对部分人群有不利的影响,更甚者会影响一年的运气,所以躲春的习俗 就出现了。在民间,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风俗与忌讳,也就延伸出各式各样的躲春方法与习俗。传统留下来的习俗,每到立春这一天不能有口舌之争、必须要和和睦睦、心平气和地迎接这一天。更有一些地方习俗里面,躲春这一天不宜搬迁、看望病重患者及参加丧事等,以免招惹晦气,影响一整年的运气。
鞭春牛
鞭春牛,又称鞭土牛,起源较早,后来一直保存下来,但改在春天,盛行于唐、宋两代,尤其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使鞭土牛风俗传播更广,为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鞭春牛的意义,不限于送寒气,促春耕,也有一定的意义。山东民间要把土牛打碎,人们争抢春牛土,谓之抢春,以抢得牛头为吉利。塑制春牛时,往往要在肚子里塞上五谷,当牛被打烂时,五谷就流了出来。人们欢笑着拾起谷粒放回自己的仓中,预示仓满粮足。如今很多的农村有这些习俗。
句芒神
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鸟身,执规矩,主春事。在周代就有设东堂迎春之事,说明祭句芒由来已久。清人让廉撰写的《京都风俗 志》中说:“立春之仪前一日……迎春牛芒神入府署中,搭芦棚二,东西各南向,东设芒神,西设春牛,形象彩色,皆按千支,准令男女纵观,至立春时……众役打焚,故谓之打春。”然后,人们将春牛的碎片抢回家,视为吉祥。
咬春
立春时还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饼、萝卜、五辛盘等,在南方则流行吃春卷,街市上都有不少叫卖春卷的小贩。此处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过去认为咬春就是吃萝卜,其实也包括吃春饼;二是所谓讨春就是迎春之意。为什么要吃萝卜呢?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可以解春困。其实咬春并不限于此,除解困外,主要是通气,使人保持青春不老。五辛盘是由五种辛辣食物组成,用葱、蒜、椒、姜、芥等调和而成,作为就餐的调味品。
迎春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事先就要准备好相关事项,然后进行表演。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迎春设春官,该职由乞丐担任,或者由下等人充当,并预告立春之时。过去在每年的皇历上都有芒神、春牛图,清末《点石斋画报》上的“龟子报春”、“铜鼓驱疫”,都是当时过立春节日的重要活动。
祭祖
在许多地区,立春要祭祀祖先。如广东《新安县志》载:“民间以是日有事于祖祠”。在立春时供奉祖先的食品也较特殊。河南《汝阳县志》载:”设春宴,啖春饼,荐卜、梨。”
推荐访问:春饼 立春 由来 立春吃春饼的意义 春天吃春饼的由来 立春吃春饼是哪里的风俗 春饼的来历 春饼的历史 立冬吃春饼 立春吃春饼 其他节气吃什么 立春吃春饼是什么意义 立春吃春饼 下一句是什么 为什么立春吃春饼
上一篇:2020事业单位个人工作总结5篇
下一篇:禁毒心得体会600字范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