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利用网络资源 打造高效数学课堂6篇
篇一:合理利用网络资源 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考试
快到七年级地理期中考试的日子了,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
不计付出,坚韧不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小编整理了关于七年级上 册地理期中考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试题
一、选择题 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下列不能说明 地球形状为球体的是( ) A.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B.麦哲伦环球航行 C.远航的船舶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下 D.流星现象 第 31 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 2016 年 8 月 5 日﹣21 日在巴 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结合图 1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周年往返路径示 意图,图 2 光照图,完成 2﹣3 题. 2.奥运会期间,东营昼夜长短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 A.昼变长夜变短,昼长于夜 B.昼变短夜变长,昼长于夜 C.昼变长夜变短,昼短于夜 D.昼变短夜变长,昼短于夜 3.图 2 阴影表示黑夜,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此时太阳直射点位 于图 1 中的( ) A.①点 B.②点 C.③点 D.④点 2015 年 4 月 25 日 14 时 11 分,某国发生了 8.1 级地震,震中位 于 28.2°N、84.7°E.据此完成 4﹣5 题. 4.下面四幅图能正确表示本次地震震中位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结合板块分布图(如图)判断,该国位于( ) A.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地带 B.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 C.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地带 D.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 读图,经纬网图,完成 6﹣8 题
6.图中①地所在的地理坐标是( ) A.70°N,170°E B.70°N,170°W C.70°S,170°E D.70°S,170°W 7.图中②地位于③地的( ) A.西南方向 B.东北方向 C.正南方向 D.正北方向 8.下列关于①②③④四地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地位于南寒带 B.②地位于中、高纬度分界线 C.③地位于南半球 D.④地位于西半球 9、小刚同学要用 A4 纸(长约 30cm,宽约 21cm)绘制校园操场(有 周长 400 米的标准跑道)示 意图,他选取的最适合的比例尺是 A.1: 200 B.1: 800 C.1:8000 D.1:20000 右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 10~11 题。
10.正在该区域进行地理野外实习的大学生,准备在图示区域宿营。
下列四地中最适宜宿营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1.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区域地形类型为盆地 B.②地位于④地的东北方向 C.①地和②地的相对高度为 100 米 D.若②、③两地图上距离为 3 厘米,则两地实际距离为 3 千米 2013 年 10 月 2 日,主席提出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 投行),截至 2016 年 1 月 1 日,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确定为中国、 英国、澳大利亚、印度、巴西、南非等 57 个国家。读右图,完成 12 题。
12.从图中看出,除南极洲外哪个大洲还没有国家加入亚投行 ( ) A.非洲 B.南美洲 C.北美洲 D.大洋洲 主席于 201 6 年 1 月 19 23 日访问了中东三国——沙特、埃及和 伊朗。据此回答 13~14 题。
13.要确定中东三国的位置,最好查阅 ( )
A.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B.世界国家和地区图 C.世界地形图 D.世界河湖水系分布图 14.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手机打车软件中使用的 是地图的( ) A.地形图 B.电子地图 C.人口分布图 D.气候分布图 15、在比例尺为一百万分之一的地图中,量得两地间的直线距离 为 5 厘米,则两地实地距离是( ) A.5000 千米 B.500 千米 C.50 千米 D.5 千米 16、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从板块学说看,我国多地震的主 要原因是( ) A.东部和西南处于板块交界地带 B.东部和西北处于板块交界地带 C.我国全部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D.我国陆地全部处于板块交界地带 17.图中,①②③④地均位于大西洋两岸的陆地,则②大洲是( ) A.欧洲 B.南美洲 C.非洲 D.北美洲 “十一”小长假期间,小凯一家到附近山区游玩,如图为该区域 等高线示意图(等高距为 50 米),读图完成 18﹣19 题. 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 18~19 题. 18.图中①~④的地形部位名称依次是( ) A.山顶、山脊、山谷、陡崖 B.山顶、山谷、山脊、陡崖 C.山谷、陡崖、山顶、山脊 D.陡崖、山谷、山脊、山顶 19.图中河流干流流向大致是( ) A.从西向东流 B.从东南向西北流 C.从北向南流 D.从东北向西南流 如图(a)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实习的观测点分布图①﹣④为观测点 编号,如图(b)为该班某小组在其中一个观测点所作的记录卡片.读图, 完成 20﹣21 题
20、根据如图(b)中记录的信息判断,卡片中“观察编号”应为如 图(a)中的(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1、该班同学还使用“海拔高度测量仪”对甲、乙、丙、丁四个 村庄的海拔进行了测量,验证了如图(a)中四个村庄的海拔高度,其中 海拔最高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竖版世界地图以崭新的视野展示世界.读图,完成 22~24 题. 22、甲、乙、丙、丁位于北半球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3、乙点所在的经纬度位置是( ) A. (30°S,105°E) B. (30°S,105°W) C. (30°S,75°E) D. (30°S,75°W) 24、甲、乙、丙、丁对应的地理区域,正确的是( ) A. 甲﹣南美洲 B. 乙﹣太平洋 C. 丙﹣南极洲 D. 丁﹣印度洋 下图为“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读图完成 25 题。
25. 关于全球海陆分布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全球陆地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半球 B. 全球海洋主要集中分布在北半球 C. 全球陆地主要集中分布在北半球 D. 全球海洋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半球 二、综合题 26.下面是某日地球的昼夜分布图(图 10)及地球公转示意图(图 11),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6 分) 图 10 图 11 (1)造成地球昼夜交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图 10 所示这一天是北半球的_______(节气),此时在图 11 中地 球公转到__________处。
(3)如图 10 所示,此时北京(116°E,40°N)正值________(白天、黑
夜)。
(4)图 12 是东营的小华记录的“二分二至”正午时刻教室内的光照
情况,其中符合图 10 所示这一天光照情况的是____________。
27、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下列问题.(6 分)
(1)①处所在的山体部位名称是
.
(2)图中 A 山顶位于 B 山顶的
方向.
(3)②处的海拔可能是
.(填字母)
A.360 米 B.50 米
C.140 米 D.260 米
(4)③处会形成瀑布,说明理由.
(5)④河段和⑤河段流速较快的是
.(填序号)
(6)⑥处登山者能否看到⑦处的登山者,说明判断依据.
28、读图填空:(10 分)
(1)读图写出各大洲的名称:
BEFG
(2)写出各大洋的名称:
I J
(3)写出两运河的名称:① ② 。
(4)赤道穿过的大陆有 、 。
29、读图并完成下列各题:(12 分)
(1)在方框 中填注五带的名称。
(2)在( )中填注五带分界线的名称。
(3)地球五带中(填写名称):
全部位于低纬度地区的是 带,全部位于高纬度地区的是 带与 带。
30、阅读下页的六大板块图,回答:(10 分)
(1) 几 乎 全 部 由 海 洋 组 成 的 板 块 是 ________ 。
澳 大 利 亚 大 陆 位 于
________板块上。
(2)珠穆朗玛峰不断升高是因为其位于__________板块与_______板
块碰撞挤压地带。
(3)板块交界地带地壳很不稳定,易发生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现象。
(4)日本多火山地震是因为日本位于_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___板
块交界地带。
(5)板块名称:
C________ E__________
31、读“东半球海陆分布及经纬网示意图”和“地球公转示意
图”,完成下列问题.(6 分)
(1)图 1 中 B 点的经纬度是
.B 点位于 A 点的
方向.
(2)图 1 中 A、B、C 三点既没有太阳直射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点.
(3)在图 2 中的地轴上用箭头标出地球自转方向.(绘图用 2B 铅笔或
签字笔)
(4)当太阳直射在图 1 中 B 点所在的纬线上时,地球公转到图 2 中
的
处附近.
(5)根据学过的地球运动知识并结合你的观察可知春分到夏至期间
我们这里的白昼在逐渐变
(长或短).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DBBAB 6---10:CDDBD 11---15:BCBBC
16---20:ABACB 21---25:DACCC
二、综合题
26、 (1)地球自转…1 分
(2)冬至 丙………2 分
(3)白天……………1 分
(4)①………………2 分
27、(1)鞍部;
(2)西南;
(3)C;
(4)③为陡崖,有河流流经;
(5)⑤; (6)⑥⑦之间为山脊会阻挡视线,⑥处登山者不能看到⑦处的登山 者. 28、(1)非洲 南极洲 欧洲 大洋洲 (2)大西洋 印度洋 (3)苏伊士运河 巴拿马运河 (4)非洲大陆 南美洲大陆 29、(1)自上而下:北寒带 北温带 热带 南温带 南寒带 (2)自上而下:北极圈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南极圈 (3)热带 北寒带 南寒带 30、(1)太平洋板块 印度洋板块 (2)亚欧板块 印度洋板块 (3)火山 地震 (4)亚欧板块 太平洋板块 (5)南极洲板块 美洲板块 31、(1)23.5。N 20。E 西南(2)A (3)略 (4)③ (5)长
篇二:合理利用网络资源 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人教版)
第四单元 第10课
第一课时 风俗就在我身边
一、从生活情景走进课堂
提到毛笔,同学们知道非常具有纪念意 义的胎毛笔吗?
胎毛笔是毛笔的一种,以初生婴孩第一 次剪下来的头发制成,不少父母都会为初生 子女制笔以作纪念。相传古时一书生上京赴 考,以胎毛笔为文,竟高中状元,故又称 “状元笔”。
制作胎毛笔是对生命的一种纪念,逐渐 成为一种民俗。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 很多风俗与我们的成长有关。让我们一起了 解一下吧。
二、主题探究活动 1.与我们成长有关的风俗。
生活中,新生宝宝满月是一件值得庆贺 的事。古代的孩子很容易夭折,所以一旦满 月了,就代表孩子顺利度过危险期,全家都 会举行一些仪式来庆贺。庆祝孩子满月的风 俗延续至今。
阅读教材第72页的内容,思考:
(1)你能说说“红蛋”的寓意吗?
“红蛋”有报喜、平安等寓意。
(2)尝试猜一猜百天照中是哪一个同学。
(2)你了解剃胎发还有哪些讲究吗? (1)说一说下图分别代表的是哪一种生肖。
风俗中的中华传统美德。
例如:剃胎发的水盆放置石子、钱币、葱等物品。
(1)你能说说“红蛋”的寓意吗?
例如:剃胎发的水盆放置石子、钱币、葱 (2)你了解剃胎发还有哪些讲究吗?
葱是表示孩子将来聪明。
等物品。石子是希望婴儿头壳硬,头壳硬,好 古代的孩子很容易夭折,所以一旦满月了,就代表孩子顺利度过危险期,全家都会举行一些仪式来庆贺。
葱是表示孩子将来聪明。
(1)你能说说“红蛋”的寓意吗?
养育。钱币表示钱财、富有,希望孩子长大之 课堂小活动——展示百天照。
(3)先辈们留下的这些风俗表达了什么心愿? (1)利用多媒体展示几个同学的百天照。
后生活富裕。葱是表示孩子将来聪明。
第四单元 第10课
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人教版) (1)利用多媒体展示几个同学的百天照。
庆祝孩子满月的风俗延续至今。
(3)先辈们留下的这些风俗表达了什么心愿? 制作胎毛笔是对生命的一种纪念,逐渐成为一种民俗。
石子是希望婴儿头壳硬,头壳硬,好养育。
风俗中的中华传统美德。
例如:希望晚辈健康成长、生活幸福等。
2.课堂小活动——展示百天照。
(1)利用多媒体展示几个同学的百天照。
“红蛋”有报喜、平安等寓意。
(2)与同学交流你的生肖是什么,家人的生肖是什么。
(3)想一想:你的家人是怎样给老人祝寿的? 胎毛笔是毛笔的一种,以初生婴孩第一次剪下来的头发制成,不少父母都会为初生子女制笔以作纪念。
相传古时一书生上京赴考,以胎毛笔为文,竟高中状元,故又称“状元笔”。
(1)利用多媒体展示几个同学的百天照。
(3)想一想:你的家人是怎样给老人祝寿的? 阅读教材第73页的内容,思考:
提到毛笔,同学们知道非常具有纪念意义的胎毛笔吗? 葱是表示孩子将来聪明。
“红蛋”有报喜、平安等寓意。
(1)你能说说“红蛋”的寓意吗? 阅读教材第73页的内容,思考:
石子是希望婴儿头壳硬,头壳硬,好养育。
课堂小活动——展示百天照。
古代的孩子很容易夭折,所以一旦满月了,就代表孩子顺利度过危险期,全家都会举行一些仪式来庆贺。
(2)尝试猜一猜百天照中是哪一个同学。
第一课时 风俗就在我身边
(2)尝试猜一猜百天照中是哪一个同学。
钱币表示钱财、富有,希望孩子长大之后生活富裕。
(1)你能说说“红蛋”的寓意吗?
(3)将现在的自己与百天照中的自己做对
比,感受自己的成长变化。
3.了解“十二生肖”的风俗。
阅读教材第73页的内容,思考:
(1)说一说下图分别代表的是哪一种生肖。
(2)与同学交流你的生肖是什么,家人的生肖是什么。
课堂小活动——展示百天照。
课堂小活动——展示百天照。
(1)你能说说“红蛋”的寓意吗? 与我们成长有关的风俗。
石子是希望婴儿头壳硬,头壳硬,好养育。
(1)展示敬老爱幼的公益剪纸。
(2)一家人给老人祝寿。
课堂小活动——展示百天照。
提到毛笔,同学们知道非常具有纪念意义的胎毛笔吗? 古代的孩子很容易夭折,所以一旦满月了,就代表孩子顺利度过危险期,全家都会举行一些仪式来庆贺。
(1)说一说下图分别代表的是哪一种生肖。
钱币表示钱财、富有,希望孩子长大之后生活富裕。
(2)你了解剃胎发还有哪些讲究吗? 钱币表示钱财、富有,希望孩子长大之后生活富裕。
相传古时一书生上京赴考,以胎毛笔为文,竟高中状元,故又称“状元笔”。
钱币表示钱财、富有,希望孩子长大之后生活富裕。
与我们成长有关的风俗。
(2)与同学交流你的生肖是什么,家人的生肖是什么。
阅读教材第73页的内容,思考:
(2)与同学交流你的生肖是什么,家人
的生肖是什么。
4.风俗中的中华传统美德。
(1)展示敬老爱幼的公益剪纸。
(2)一家人给老人祝寿。
(2)一家人给老人祝寿。
课堂小活动——展示百天照。
(2)尝试猜一猜百天照中是哪一个同学。
例如:剃胎发的水盆放置石子、钱币、葱等物品。
与我们成长有关的风俗。
钱币表示钱财、富有,希望孩子长大之后生活富裕。
课堂小活动——展示百天照。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风俗与我们的成长有关。
课堂小活动——展示百天照。
例如:希望晚辈健康成长、生活幸福等。
(3)想一想:你的家人是怎样给老人祝寿的? 风俗中的中华传统美德。
石子是希望婴儿头壳硬,头壳硬,好养育。
(3)先辈们留下的这些风俗表达了什么心愿? 制作胎毛笔是对生命的一种纪念,逐渐成为一种民俗。
第一课时 风俗就在我身边 (3)先辈们留下的这些风俗表达了什么心愿? 阅读教材第73页的内容,思考:
制作胎毛笔是对生命的一种纪念,逐渐成为一种民俗。
钱币表示钱财、富有,希望孩子长大之后生活富裕。
古代的孩子很容易夭折,所以一旦满月了,就代表孩子顺利度过危险期,全家都会举行一些仪式来庆贺。
(3)想一想:你的家人是怎样给老人祝寿的?
三、课时活动总结
风俗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一 些风俗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 传统美德。
板书设计
篇三:合理利用网络资源 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网络资源整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黄活伟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网络的 教育应用已日渐成为现代教育改革的重点。网络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媒 介,已成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有力工具。作为教师应该充 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在网络环境下,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方法 来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学习习惯,使学生在新的学习环境中能更快、 更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多媒体网络这一先进的教育技术手 段,正深刻影响和改变小学数学教学。本文从四个方面浅谈网络资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利用网络资源,实现自主学习。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跟随教师设定的步骤开展活 动的被动学习模式,严重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束缚了学生创新思 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 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由一个纯的“教授、传道” 知识的角色,向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转变。而 学生则能根据教师提出的教学目标,在网络上自主地选择学习的方 式、方法,学习的顺序、内容,自主地查询相关的知识,利用掌握的 方法主动地去获取新知乃至去创造新知,实现自主学习。如在教学“立 体图形的表面积”后,我先让学生欣赏一组室内装饰图片,正当学生
享受美的时候,提出问题:“室内装修与数学知识有关吗?”由于问题 比较广,引起了学生的遐想。学生甲说:“做家具时需要测量木头的 大小。”学生乙说:“粉刷墙壁时要计算墙壁的面积。”……老师对他们 的想法都加以肯定。这时,学生不禁要想:这堂课究竟要学什么呢? 在这样的学习情景下,学生的求知欲给引发了。“任务”的提出也就水 到渠成了。
二、提供资源素材,自主探索为核心
传统教学意味着对学生更多的控制与支配。在信息技术飞速发 展的今天,以建构主义为指导的网络化教学大胆地打破了传统的教学 设计思想,将自主权充分交还给了学生。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不是把知识搬到记忆 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 解。在网络环境下,教师离开了“讲”的阵地,走下了神圣的讲坛,改 变了包揽一切的课堂主宰身份,取而代之的是教学资源的提供者、研 究探索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展开研究性、探索性的学习。为了更好地 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教师要想办法开辟新的学习空间,借助网络技 术,将文本、图像、动画等各种资料有机结合,为学生创设更多地自 主学习的条件。根据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发展的需要,可以提供如校 内外资源平台和资源库、相应的专题学习网站、虚拟的学习环境和让 学生自主畅游英特网搜集资料等条件。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 课的教学中,就可以提供一个专题学习网站,设立如学习导航、学习
区、练一练、资料库、画一画等版块,在整体上提供探索建议,逐步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从而有效减轻了学生自主参与的难度。
三、利用网络技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对社会磋商和对理解发生的评估而展开。
社会交往有助于形成多种假设,用多种观点完整、全面地看待同一个 问题。可见,建构主义特别提倡协作式学习。而在网络环境下,可以 很方便地展开丰富多彩的群体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群体活动 能力以及竞争和合作能力。学生们之间可以不用直接面对,而是教师 通过网络把分散在课堂中的学生链接成小组性的学习团体。他们利用 网络来传递声音、文本、图象等各种符号,以此达到在有限的时间里 同步传递信息,加强互相交流的目的。这对于克服学生操作的自我中 心性,促进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学生了解了 年、月、日的知识后,我上了一堂“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的活动课。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上网去查各种历史资料,并 要求将其中涉及到年、月、日的知识巧妙的设成问题,用 Powerpoint 制成电子演示文稿,然后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介绍历史事件,并提 出问题,全班抢答,最后评选出优秀小组。准备的过程中,一个小组 的成员形成一个强有凝聚力的小集体,他们各抒己见,确定主题,分 工协作,上网查找各种资料,有的小组以祖国体育事业为主题,从许 海峰 0 的突破到今年的北京申奥,一边介绍一边提出“我国实现奥运 金牌 0 的突破是在平年还是闰年?”“距离北京申奥揭晓还有多少
天?”等问题。有的小组以探索未来为主题,提出“21 世纪的第二 个闰年是哪一年?”然后再介绍世界在这一年会发生什么变化;还有 的小组以祖国的历史为主题,介绍中国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并提出 相关的时间问题等等。学生上网收集、整理的资料完整和全面大大超 出我的预想,而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也是我预料未及的。学生通过网 上“冲浪”,获得丰富的资料,而后对所获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在 网络互动中整合他人信息,自我组织和建构,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 式,同时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四、注重拓展延伸,联系生活为升华
通过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整合,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 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增进对数学的 理解和信息技术运用的信心;学会用数学和信息技术的思维方式去观 察分析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生活创 新和发展信息的能力。这是 21 世纪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眼光投向广阔的社会生活,置身于社会人 生,借助网络技术,将课内外知识相互渗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 学习的条件,使学生品尝到探究成功的乐趣,从而提高探究的能力。
如要求四年级学生分析用“煤气”和用“电”做同样多的米饭哪个更便 宜?研究时学生先应了解:比如电饭煲的功率是 800W,每小时用电 量为 0.8 度,每度电 0.5 元钱;煤气一桶 60 元,大约连续可烧 60 小
时。再通过生活实践:电饭煲每次烧饭需 24 分钟,花费
0.50×0.8×0.4=0.16 元;煤气每次烧饭要 15 分钟,花费 60÷60×0.25=0.25 元。通过生活实践,学生利用一周的时间把自己收 集资料后做好的题目放在教学网上供大家参考,全班同学就可以获得 多种不同渠道收集信息的结果,最后通过讨论才可下结论回答问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应用,尤其是网络资源技术给我 们的学习和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为此,培养学生 信息素质,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创造 学习尤为重要。我们要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为培养跨世纪的高素质的
创造型的人才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篇四:合理利用网络资源 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初三物理参照物练习题 之杨若古兰创作
一、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机械活 动.
2.在研讨物体做机械活动时,被选来作为尺度的物体
叫 ,同一个物体是活动还是静止的,取决于 .这就
是活动与静止的绝对性.
3.我国古书《套买曜》上记载有:“人在舟中闭牖
(门窗)而坐,舟行而人不觉”这是活动的
的生动
描述,其中“舟行”是以 为参照物,“人不觉”是
以 为参照物.
“月亮躲进云里”是以 为参照物,说“乌云遮住
了月亮”是以 地球同步卫星绝对 是活动的.
5、飞行员看到大地扑面而来,是觉得参照物.
6.“朝阳东升”是以 为参照物的,“日落西山”是
以 为参照物的.
7.坐在甲车里的人,看见路边
树木向北活动,他是以 为参
照物.他看到并排的乙车静止,若
以树为参照物,乙车是 的.
(填活动和静止)
8.加油机给战役机加油,如图所示,以加油机为参照
物,战役机是_____的(填“静止”或“活动”)
9、火车上的乘客看到站台渐渐远去,是觉得参照物.
10、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者选为参照
物,后者选为参照物.
二、选择题
1.物体的活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都绝对于( )
2.坐在直升飞机上的驾驶员看见高楼楼顶在向上活动,若
以地面为参照物,直升飞机( )
3.法国飞行员在天空中能顺手捉住一颗飞行枪弹的条件是 ()
A.飞机和枪弹活动的快慢不异,方向不异,两者绝对 静止
B.飞机和枪弹活动的快慢分歧,方向不异,两者绝对 静止
C.飞机和枪弹活动的快慢分歧,方向相反,两者绝对 静止 4、“月亮在云中走”,“鱼儿在水中游”它们所选的参 照物分别是( )
A.云、鱼 B 月亮、鱼 C,云、水 D.星星、 水 5. 在电视连续剧《西纪行》里,经常有孙悟空“腾云驾 雾”的镜头,这通常是采取“布景拍摄法”:让“孙悟 空”站在平台上,做着飞行的动作,在他的面前揭示出蓝 天和急速飘动的白云,同时加上烟雾的后果;摄影师把人 物动作和飘动的白云及上面的烟雾等一路摄入镜头.放映 时,观众就感觉到孙悟空在腾云驾雾.这里,观众所选的 参照物是( ) A.孙悟空 B.平台 C.飘动 的白云 D.烟雾 6.以下说法中准确的是( )
A.所谓参照物,就是指绝对不动的物体 B.研讨物体的活动,选择太阳为参照物是最合适的, 由于太阳是真正不动的物体 C.绝对于分歧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物体的活动,其结 果必定是分歧的. D.研讨宇航员在飞船中的活动情况,选择飞船作参照 物较方便 7.明代诗人曾写下如许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 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之 句应理解成其选择的参照物是 ( ) A.水 B.桥 C.人 D.地面 8.人们生活在地球上,感觉不到地球在活动,这是由于 ( ).
A.地球根本没有活动 B.我们绝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C.地球活动很慢,我们感觉不到 9.某人在公路上由北向南行走,一辆汽车由他身后向他
前进的方向疾驶而过,那么这个人绝对汽车的活动是 ( ).
A.向南活动 B.向北活动 C.由北向南活动 D.没法判断 10.在站台前有甲、乙两列本来静止的火车,突然坐在乙
车上的乘客发现站台和甲车都在以不异速度活动,那 么,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甲车 B.乙车 C.站台 D.没法判 断 11.以下景象中不是机械活动的是( ). A.划破夜空的流星 B.奔驰的骏马 C.植物开花结 果 D.地球绕太阳公转 四、综合能力利用 观察图中的房子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绝对于房子 的活动情况有几种可能?并说明发生该景象的条件.
参考答案:一、1、一个物体绝对于另一个物体的地位
改变.2、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 3、绝对性、河岸、舟 4、
云、月亮、地球、太阳、太阳、地轴 5、地面、袋鼠妈妈
6、地球、山 7、甲车、活动 8、活动、静止、静止、活动
9、东、西 10、静止
二、×√√√√×√×
三、1—5: ADAAC 6—10:
CDABB 11—14: BCAD
四、第一题:1、地面;2、乙向北活动,丙向南活动
3、甲、丙两车都向南活动.4、以比乙快的向北活动的物体 为参照物.
第二题:乙车向左活动且速度大于风速.甲车的活动 有三种可能:①静止;②向右活动;③向左活动,且车速 小于风速
篇五:合理利用网络资源 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第三节 水分子的变化
1.在水发生三态变化时,水分子的_____、和_____发生了改变, 水分子本身_____(填“有”或“无”)改变。
提示:距离 排列方式 无
2.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之一,请结合你已有的知 识简要描述一下常温下水的颜色、状态、气味以及密度。
提示:常温下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密度为1 g·cm-3。
【探究主题一】水的分解 阅读教材标题一内容,完成有关实验探究后,将下列空白处填 写完整:
1.水的电解 (1)实验目的:验证水的元素组成。
(2)实验现象。
①
氧气
氢气
②一段时间后,左右两支玻璃管中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约为_1_∶__2_。
【巧思妙计】实验现象可简单记忆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3)文字表达式:_水__通__电___氢__气__+_氧__气__。
(4)实验结论:水是由_氢__和__氧__两种 元素组成的。
(5)水通电分解的实质。
水分子分解时,构成水分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氢、 氧分子,氢、氧分子分别聚集为氢气和氧气。
2.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___两__种__或__两__种__以__上__其他物质的化 学反应。
【探究讨论】 1.从物质的变化角度考虑,水的电解与水的蒸发有何不同? 提示:水电解的过程中,生成了氢气和氧气两种新的物质,故属 于化学变化;水蒸发的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由于没 有生成新的物质,故属于物理变化。
2.“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所以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这种说法是否正确,请说出你的理由。
提示:本题可从多角度分析:(1)从物质变化角度分析:水通电 得到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而氢气和氧气混合,由于没有 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2)从物质类别上分析:如果水是 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则水应为混合物,而实际上水是纯净物。
3.实验中氢气的体积往往大于氧气体积的2倍,结合所学知识探 究其原因。
提示:①氧气在水中的溶解量比氢气大;②在电解过程中部分 氧气与电极发生了反应。
【探究主题二】水的合成 阅读教材标题二内容,完成实验探究后,回答下列问题:
1.水的合成 (1)氢气燃烧的现象。
产生_淡__蓝___色的火焰,烧杯壁凝结有_水__雾___,用手触摸烧杯 _感__觉__发__烫__。
(2)文字表达式。
_氢__气__+_氧__气___点__燃____水____ (3)化合反应:__由__两__种__或__两__种__以__上__的__物__质__生__成__一__种__物__质__的化学 反应。
(4)应用:氢气是大有前途的新型燃料。
2.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1)化学性质。
①定义:_物__质__在_化__学__变__化__中__表__现__出__来__的性质。
②不同物质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在于_构__成__物__质__的__微__观__粒__子__不同。
(2)物理性质的定义。
_物__质__不__需__要__发__生__化__学__变__化__就__能__表__现__出__来__的性质,如物质的_颜__色__、 _气__味__、_状__态__、密度、熔点和沸点等。
【探究讨论】 1.糖与水混合得到糖水的过程是否属于化合反应? 提示:不属于化合反应,因糖溶于水的过程主要是物理变化过程, 而化合反应是化学反应的一种类型,只能用于化学变化。
2.氢气被誉为“未来最理想的能源”,你认为它作为新型燃料 的优点有哪些? 提示:①产物无污染;②制备氢气的原料水丰富且能循环使用;
③等质量的氢气燃烧比其他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高等。
【考点一】水的电解实验 【典例1】如图是水的电解实验, 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 A.观察水分解的现象 B.研究水分解产物的性质 C.探究水分解的条件 D.验证水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我的记录空间】选D。电解水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 过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事实,得出水由氢元素和 氧元素组成的结论。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 【典例2】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
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酒精 易燃烧,且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 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边汽化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根据上述叙述可归纳出:
(1)酒精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点燃酒精灯的过程中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是___________, 发生的化学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酒精的用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记录空间】物质的物理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气味、状态、 水溶性等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题中凡关于此 类性质的描述均属物理性质;而化学性质则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 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等。由于酒精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这 些新的物质,因而酒精燃烧属于化学变化,而酒精汽化只是酒精 由液态变成了气态,属于物质状态的变化,因而属于物理变化。
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酒精由于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 故可用来溶解其他物质;酒精易燃烧,且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 故可作燃料。
篇六:合理利用网络资源 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浅谈网络资源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网络课程资源是指在先进的教育思想以及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的,基于网络的一种集文 本、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为一体的,能给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教学信息的资 源。它提供给师生双方大量丰富多彩的感性素材,不仅丰富了教师的课堂教学,也极大地激 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深刻领会“网络课程资源”的意义,加强网络课程资源的意识, 合理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对于有效拓展数学教学途径、提高数学教学效率以及切实保证新课 程标准的贯彻实施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收集网络资源,丰富教学资源 网上资源取之不尽且用之不完,获取各种信息最有效和经济的方法就是应用互联网上的 资源。我们可以根据需要从网上下载文字素材、图片素材、动画素材、视频素材等。通过分 门别类,放在校园网上实现资源共享。为了便于浏览和使用,常常制作网页,把这些资料放 在网页当中。当然为了节省网站的空间,也可以在学校的网页中提供资料下载的地址,使用 同样的方便。也可以借助搜索引擎找出互联网上相关资料的地址。对于需要经常访问的网站, 如:基础教育资源网、农村远程教育资源网等,常常把网址添加到收藏夹中便于经常的使用。
二、借鉴网络资源,制作数学课件 近年来,网络上每个章节的数学课件和教案比较丰富,通过复制、剪切其中的部分内容,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完全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制作出效果不错的数学课件来。这样就可以在 设计课件时应精力集中花在每堂课的重点、难点的突破上。但要注意现成的课件不一定适合 教者的教学意图,这时可利用抓图、抓动画等软件截取其中所需部分,在多媒体资源库中选 出适当的内容(包括文字、图表、图形、动画、语言等),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重新组合 与加工。这种开发工作不需要熟悉计算机语言,只需会用鼠标即可,犹如备课时翻阅资料一 样,把它放进课件中就可以了 三、应用网络资源,尊重个性发展 网络环境下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师除了主要起到教学资源的组织(当然包括 教学资源的设计、制作、整合、试验、测试等)作用外,还在教学当中起到辅导个别、督促 个别、察看全体学习过程。尊重学生个性对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具有重要作用。教学中重视学 生的个性发展,并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树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正如美国一位教育者罗伯 特·马金所说:“当教师充分了解学生,认识到每个学生的天才,启发引导学生不但成功地 取得了超越他们过去水平的优良成绩,而且达到了他们认为应该达到的预想目标时,使命中 的要求就变得更加切实可行了。个性化教育成为鼓励学生自信的工具,但是,更加重要的是, 它在师生之间创造了一种不同的责任制,即创造了一种为保证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实质性改 善而相互承担责任的精神”。
四、利用网络技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知识是对社会磋商和对理解发生的评估而展开。社会交往有助于形成多种假设,用多种 观点完整、全面地看待同一个问题。可见,建构主义特别提倡协作式学习。而在网络环境下, 可以很方便地展开丰富多彩的群体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群体活动能力以及竞争和合 作能力。学生们之间可以不用直接面对,而是教师通过网络把分散在课堂中的学生链接成小 组性的学习团体。他们利用网络来传递声音、文本、图象等各种符号,以此达到在有限的时 间里同步传递信息,加强互相交流的目的。这对于克服学生操作的自我中心性,促进学生的 个体社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在课件中先出示了 三次分苹果图:第一次出示 4 个苹果,然后应用课件把 4 个苹果平均分成 2 份,问每份有几 个?第二次出示 2 个苹果,然后应用课件把 2 个苹果平均分成 2 份,问每份有几个?第三次 出示 1 个苹果,然后应用课件把 1 个苹果平均分成 2 份,问每份有几个?教师根据学生的回
答,用课件演示结果。通过这三个问题,学生知道了分数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产生的, 同时理解了分数的意义,积累了分数的数感。
再如在学生学习了求图形的周长后,教师出示操场平面示意图。教学时,先让学生独立 思考这个图形的周长是指哪里,然后让同桌之间用手比划一下,接着请学生说一说这个图形 的周长包括哪些线条,最后再用多媒体演示一下这个图形的周长——在课件中利用“擦除” 效果,用红粗线绕操场周围“跑”一圈。多媒体的演示在此用来突出显示学生的想法,帮助 学生加深对“周长”的理解。学生通过网上学习,获得丰富的资料,而后对所获得的信息进 行分析处理,在网络互动中整合他人信息,自我组织和建构,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同 时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五、利用网络资源,激发习兴趣。
当代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对新事物、新观点特别感兴趣,且易于接受。数学教学 应符合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特别是一些动态性知识的教学,应尽量选用最新的资料,这样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网络材料不但内容丰富、更新速度快,而且唾手可得。又如,在 《圆的画法》的教学中,可先让学生观察一条线段绕一个端点(定点)顺时针旋转,直至另 一端点扫出一个圆,让学生初步感知圆的形成过程。接下来,将画圆的步骤分解展示给学生, 使学生获得画圆的完整信息。这样,学生就会牢牢记住画圆的每一个步骤和要领。借助多媒 体还能将那些看似静止的、孤立的事物活动起来,从而使学生较容易地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 促进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向学生介绍这些方法,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兴趣。
六、发展信息能力 ,培养信息素养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运,在课程实施和学习方式的变 革中提出了学生五大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五大能力是培养创新人才不可缺少的, 其中收集信息能力是最基本的。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引导学学生利 用现代信息技术,从网络收集与教学相关的有价值的信息,有效地处理、应用这些信息探究 学习数学,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拓宽数学学习的渠道,发展信息能力。
如在四年级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课前安排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途径,如 上网、翻工具书,询问等方式收集一组自己喜欢的数据,课上请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
他们汇报的数据:有小到头发的直径(学生说是宽),大到星球之间的距离;有珠穆朗玛峰 的高度,也有中国土地面积的大小;有中国人的多少,也有的是今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的 收视率„„,教师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实际和时事新闻,通过让学生运用网上下载收集信息,并 指导学生处理信息,进而组织学生进行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活动,在紧密了数学与生活的 联系中,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扩大了知识面,发展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 信息素养,同时也使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不仅仅是一种方法上的更新,更重要的是 把网络资源带到了课堂教学活动中,合理、机动地运用网络资源,是把学习空间还给学生, 给学生提供视觉、听觉和创新思维的环境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更应该提倡在教学中多加 利用网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