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核心考点】教育学基本知识点汇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核心考点】教育学基本知识点汇总,供大家参考。
1 【核心考点】教育学 基本知识点汇总
1. 【核心考点】教育学→德育
德育及其意义
【常考题型】判断 德育的概念 广义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狭义的德育则专指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德育的功能
(1)社会性功能:对社会发挥何种性质的作用。
(2)个体性功能:对受教育者个体发展产生的实际影响。可以描述为三个方面:生存功能、发展功能、享用性功能(最高境界)。
(3)教育性功能:
①“教育”或价值属性。
②德育作为教育子系统对平行系统的作用。主要有三点:动机作用、方向作用、习惯和方法上的支持 德育目标
2 德育目标的概念 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方面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
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
德育内容的选择依据
【常考题型】多选 (1)德育目标,它决定德育内容;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征,决定德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3)德育所面对的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决定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选择德育内容还应考虑文化传统的作用。
2. 【核心考点】教育学→德育
我国学校德育内容
【常考题型】单选、多选 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也有说法认为,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其中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即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择业指导。
3 德育过程的内涵
【常考题型】单选、多选、填空 (一)德育过程的概念与本质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影响,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二)德育过程的结构 德育过程通常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常考题型】单选、填空、判断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常考题型】单选、简答、论述 (一)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与提高过程
(1)知(基础和核心)、情(内部动力和催化剂)、意(精神力量)、行(衡量标志)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 (2)具有多端性。
4 (二)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
自我教育能力主要有:自我期望能力、自我调控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
(三)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活动和交往是品德形成的基础; (四)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3. 【核心考点】教育学→德育
我国中小学主要的德育原则
【常考题型】单选、多选、简答、论述、案例 (一)导 向性原则
(二)疏导原则(案例分析)
1.基本涵义:
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疏导原则也就是循循善诱原则。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2.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
(1)讲明道理,疏通思想;
5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三)因材施教原则(案例分析)
1.基本涵义:
因材施教原则是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品德发展现状,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
(1)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当代青少年学生的思想特点; (2)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教育,防止一般化、成人化、模式化; (3)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四)知行统一原则
(五)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六)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案例分析)
1.基本涵义:
6 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2.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
(1)教育者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及尊重热爱学生的态度; (2)教育者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 (3)教育者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品德发展状况出发,提出适度的要求,并坚定不渝地贯彻到底。
(七)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八)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案例分析)
1.基本涵义:
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以达到长善救失的目的。
2.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
(1)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7 (2)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3)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其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
(九)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3. 【核心考点】教育学→德育
德育的四大模式
【常考题型】单选、多选、判断、填空 一、认知模式:
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它是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而后由美国学者科尔伯格进一步深化的。
二、体谅模式:
代表人物:彼得·麦克费尔,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
三、社会模仿模式:
代表人物:班杜拉 四、价值澄清模式
德育的途径
【常考题型】单选、多选
8 (一)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思想品德课之外的其他各科教学是小学德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
(二)社会实践活动 (三)课外、校外活动 (四)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五)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的学习 (六)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一个重要而又特殊的途径。
德育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常考题型】单选、判断、简答、案例分析 常用的德育方法 1. 说服教育法
说服教育法又叫说理教育法,是通过语言说理,使学生明晓道理,分清是非,提高品德认识的德育方法。说服教育法包括语言文字说理和事实说理。
它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教育的基本方法。
2.榜样示范法
9 榜样示范法是用榜样人物的优秀品德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德育方法。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师范、学生中的好榜样等。
3.陶冶教育法
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德育方法。
4.实际锻炼法
实际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使其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优良的思想和行为习惯的德育方法。锻炼的方式主要是学习活动、社会活动、生产劳动和课外文体科技活动。
5.自我修养指导法
6.品德评价法
4. 【核心考点】教育学→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班级
【常考题型】单选 (一)班级的概念
班级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正式组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文艺复兴时期的着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最先提出“班级”一词。
10 (二)班级组织的发展
(三)班级的功能
班级组织既具有社会化功能,又具有个体化功能。
班级管理
【常考题型】单选、判断、填空 (一)班级管理的概念
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班主任和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二)班级管理的功能
(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主要功能)
(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基本功能)
(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重要功能)
(三)班级管理的内容
(四)班级管理的模式(选择题)
1.班级常规管理: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 2.班级平行管理: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代表人物:马卡连柯
11 3.班级民主管理 4.班级目标管理代表人物:德鲁克 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常考题型】单选 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与适应能力 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单选)
班集体是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
5. 【核心考点】教育学→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常考题型】单选 1.组建阶段
班级的核心和动力是班集体的组织者-班主任 2.核心初步形成阶段
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信任,产生了一定的友谊与信赖,学生积极分子不断涌现并团结在班主任周围,班的组织与功能较健全,班的核心初步形成,班主任与集体机构一道
12 履行集体的领导与教育职能。这时,班集体能够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积极组织和开展班的工作与活动。
3.集体自主活动阶段
积极分子队伍壮大,学生普遍关心、热爱班集体,能积极承担集体工作,参加集体活动,维护集体的荣誉,形成正确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常考题型】简答、论述 (一)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定目标)
(二)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建核心)
(三)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建秩序)
(四)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搞活动)
(五)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树班风)
班主任工作的任务
【常考题型】选择题 1.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组织建立良好的班集体 2.班主任工作的中心任务是促进班集体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 6. 【核心考点】教育学→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
13 【常考题型】单选、多选、简答、论述、案例分析 (一)了解和研究学生 1.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2.班主任了解学生的方法 ①分析书面材料法;②调查法; ③观察法:基本方法;④谈话法 (二)有效地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级管理的中心工作。
(三)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四)学习指导、学习活动管理和生活指导、生活管理 (五)组织课外、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 (六)建立学生档案
(七)操行评定 1.操行评定是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的小结与评价。操行评定的主要内容有道德品行、学习、身心健康三个方面。
2.操行评定的一般步骤 (1)学生自评; (2)小组评议;
14 (3)班主任评价; (4)信息反馈。
(八)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班主任工作总结一般分为两类: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
(九)个别教育工作 班主任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包括做好先进生的教育工作、中等生的教育工作和后进生的教育工作(即全体学生的工作)。
后进生工作
后进生通常指那些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成绩暂时落后、不太守纪律的学生。
后进生的心理特征:
(1)不适度的自尊心; (2)学习动机不强; (3)意志力薄弱。
对于后进生的教育应注意:
(1)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 (2)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十)班会活动的组织 (十一)偶发事件的处理
15 偶发事件处理的原则 (1)教育性原则; (2)客观性原则; (3)有效性原则; (4)可接受性原则; (5)冷处理原则。
7. 【核心考点】教育学→课外、校外教育与三结合教育
课外、校外教育概述
【常考题型】单选、判断 一、课外、校外教育的概念
课外、校外教育是指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施行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选修课、自习课不属于课外教育。
二、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
课外、校外教育不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不是为完成作业而开辟的领域,它主要是通过活动的形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内容
【常考题型】单选、多选 (一)社会实践活动
16 (二)学科活动 这类活动是学校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学校应高度重视,分科组织落实。
(三)科技活动 (四)文学艺术活动 (五)体育活动 (六)社会公益活动 (七)课外阅读活动 巧记:两社两科文体课
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
(一)群众性活动; (二)小组活动: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
(三)个别活动 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 特点
【常考题型】单选、多选 (一)自愿性:是基本特点 (二)自主性 学生是课外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辅导者,对学生活动的组织起辅助作用。
17 (三)灵活性 (四)实践性 (五)广泛性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
【常考题型】单选、多选 一、家庭教育
家庭是人们生活和消费的最基本单位,承担着生养和教育子女的基本社会职能。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补充,有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
二、社会教育
三、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教育合力
(一)学校教育占主导地位 (二)家庭、社会和学校三者协调一致,互相配合 (三)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联系 学校可以通过与家庭相互访问、建立通讯联系、定时举行家长会、组织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学校等途径加强与家庭之间的联系。
8. 【核心考点】教育学→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的内涵
18 【常考题型】多选 (一)教育研究的概念及性质 教育研究同所有的科学研究一样,由三个要素组成,即客观事实、科学理论和方法技术。
(二)教育研究的对象为教育问题 (三)教育研究的意义 (1)教师自我反思、重新学习、不断调整和改善知识结构的过程; (2)是教师与他人沟通交流、扩大视野的过程; (3)是教师挑战自我、提高教育研究能...
推荐访问:标签 知识点 考点 【核心考点】教育学基本知识点汇总 教育学常考知识点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