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育学原理知识点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教育学原理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教育学原理知识点大全 教育学的概念 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核心是引导、培育和规范人的发展,解决培养什么人和怎样有效培养人的问题。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研究任务在于通过对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研究,揭示教育本质、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通过学习教育学,我们可以掌握教育的基本理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从事教育工作的自觉性、创造性,增加对教育工作的兴趣,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做出贡献。
教育者 1.含义 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是教育者。自学校教育产生以后,教育者主要是指学校中的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人员。
2.地位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领导者、 设计者、引导者。
3.作用 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受教育者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及其蕴含的社会意义,促进受教育者个性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使之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从而保障社会的延续和发展。因而离开了教育者及其有目的的活动,也就不存在教育。
受教育者 1.含义 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教育中的成人学生。
2.地位 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
3.作用 教育活动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向互动的活动,受教育者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缺少这一要素,就无法构成教育活动。如果没有受教育者的积极参加,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育活动将只是教育者的独舞, 不会有好的效果。教育活动的实际效果,受教育者个性素质的发展,均依赖于受教育者的自我建构和自我努力。
教育中介系统 教育中介系统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联系与互动的纽带,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它主要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活动方式两个方面。
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是教育者用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也是受教育者学习活动的对象。它是根据教育目的,经过挑选和加工的、最有教育价值和适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水平的科学文化知识的结晶。它体现在课程、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和其他形式的信息载体中。此外,教育者自身所拥有的知识、经验、思想品质和工作作风以及师生互动交流所涉及的各种经验、见闻也是影响受教育者学习的重要内容。
教育活动方式 教育活动方式是指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学习教育内容所选用的交互活动方式。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育内容是师生传承的 精神客体,要使三者形成一个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教育活动,必须选用并通过一定的中介——教育活动方式才能实现。
教育活动方式涉及教育基本要素的组合与教育工具和手段的应用,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动态过程,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教育活动方式是教育活动本身。
广义的教育 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能响人的思想道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有教育者教导的或是自我教育的,都是教育。
它包括人们在家庭中、学校里、亲友间、社会上所受到的各种有目的的影响,活动主体对所受到的影响自觉做出的认识、选择、对策、自我教育及自我建构。
狭义的教育 狭义的教育是指有专门组织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包括全日制学校教育、半日制和业余的学校教育、 函授教育、 广播电视教育、网络教育等。
狭义的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主动地学习,促使他们提高素质、健全人格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需要和发展的人。
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一种狭义的教育,学校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和制度组织起来的促进学生发展的特殊环境。一般来说,学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教育者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适应一定社会需要的人。
人的发展的含义 (一)人的发展的两种释义 · 一种是把它与物种发展史联系起来,将它看成是人类在地球上出现及其进化的过程,即人类的发展或进化。
· 另一种更为通常的解释是把它与个体发展联系起来,将它看成是人类个体的成长变化过程。在教育学中主要讨论个体发展问题。
(二)个体发展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 广义的个体发展是指个人从胚胎到死亡的变化过程,其发展持续人的一生。
· 狭义的个体发展则是指个人从出生到成人的变化过程,主要是指儿童的发展。儿童的发展过程也就是儿童的成人过程。
(三)人的发展是整体性的发展,可分为三个方面 · 生理发展,包括机体的正常发育,体质的增强,神经、运动、生殖等系统生理功能的逐步完善。
· 心理发展,包括感觉、知觉、 注意、记忆等认知的发展,需要、兴趣、情感等意向的形成,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的完善。
· 社会发展,包括社会经验和文化知识的掌握,社会关系和行为规范的习得,成长为具有社会意识、人生态度和实践能力的现实的社会个体,能够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人。
(四)人的发展的特点及规律 人的发展的特点是未完成性和能动性,并呈现出自身的一些规律 ,如顺序性、阶段性、差异性、和不平衡性。
遗传素质的定义 遗传是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神经系统的特点及本能、天赋倾向等。这些遗传的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
环境的含义 环境是指个体生存于其中并影响个体发展的外部世界,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精神文明。其中,对人的发展起主要影响的是社会环境,包括所处的国家政治经济制度、经济生活、文化生活、风俗习惯以及家庭、邻里、朋友、学校、娱乐场所等。一个人的身心能否得到发展和发展到什么程度,都与他的社会环境分不开。
个体的能动性的含义 个体的能动性是在人的活动和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并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的。其主要表现在对周围环境的事物能自觉地做出抉择,控制自己的行为;还表现在能为自身的发展预定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自觉地进行奋斗,这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推动人发展的高度体现。
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 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是指教育通过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社会化,引导人的社会实践,不仅使人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且能够推动社会的改革与发展。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例如,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包括教育的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生态功能。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的含义 1、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是指社会成员通过教育的培养、筛选和提高,能够在不同的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科层组织之间转换、调整和变动,以充分发挥其个性特长,展现其智慧才能,实现其人生价值。
2、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按其流向可分为横向流动功能和纵向流动功能。
3、教育的社会横向流动功能是指社会成员因受教育和训练,能够在社会区域、职业岗位与社会组织中做水平的流动,即可以根据社会需要,结合个人的意愿与可能条件更换其工作地点、单位等,改变其环境而不提升其社会阶层或科层结构中的地位。
4.教育的社会纵向流动功能是指社会成员因受教育的培养与筛选,能够在社会阶层、科层结构中做纵向的提升,包括职称晋升、职务升迁、薪酬提级,提高其社会层级地位与作用。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作为社会一个子系统的教育,它对社会的能动作用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性,它的发展也有其连续性和继承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与教育的社会功能是具有内在联系的。可以说,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依据和主要表现。
教育目的的概念 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从内涵上看,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的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和要求。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由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以及课程与教学等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要求。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是在国家教育总目的的指导下,由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课程与教学目标所构成的教育目标系统,共四个层次构成,并且有上下位次之分,依次为: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做出选择时所持有的一种倾向。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争论最多、影响最大、最具根本性的问题,是教育活动究竟是应注重满足人的个性发展需要,还是应注重满足社会发展需要。这构成了教育目的选择上的两种典型的价值取向,即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个人本位论 1、代表人物 卢梭、裴斯泰洛齐、康德、马斯洛、萨特。个人本位论者认为, 教育目的应该根据人的本性、本能的需要来决定,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高度发展,社会的要求足无关紧要的。
2、主要观点 (1)教育目的是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制定的,而不是根据社会的需要制定的。教育的真谛在于使个人的发展的潜在可能与倾向得到完许的发展,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目的。
(2)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价值只有在有助于个人发展时才有价值,否则,单纯地关注社会价值的实现就会压抑和排斥个人价值。
(3)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潜在本能,教育的基本职能就在于使这种潜能得到发展。如果按照社会的要求去要求个人, 就会阻碍个人潜能的健全发展。
3、基本评价 优点: 个人本位论的价值取向重视教育的个人价值,强调教育目的从个人出发,满足个人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特别是在文艺复兴以后的历史条件下,它对于打破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对人的束缚、倡导人的自由和个性解放、提升人的价值和地位、使教育回归到人间等方面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缺点: 激进的个人本位论者离开社会来思考人的发展,无视个人发展的社会需要和社会条件,其至把满足个人需要和满足社会需要对立起来,把教育的个人目的和社会目的看成是不可调和的,只强调满足个人的需要与谋求个性的发展,而一味贬低和反对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则是片面的、错误的、不可取的。这极易导致唯自由论和个人主义倾向。
社会本位论 1.代表人物 凯兴斯泰纳,涂尔干、纳托普、孔德。社会本位论也称国家本位论,社会本位论者认为教育的一切活动都要服从于社会的需要,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由社会发展的需要所决定的,至于人的潜能与个性的需要是无关紧要的。
2.主要观点 (1)教育目的不应从人的本位出发,而应该从社会需要出发,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
(2)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人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
(3)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与延续 (4)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与发展依赖并从属于社会,评价教育的价值只能以其对社会的效益来衡量。
3.基本评价 优点: 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重视教育的社会价值,强调教育目的从社会出发,满足社会的需要,特别是在今天这样一个生产高度社会化的时代,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缺点: 仅仅把人看作工具,而不是同时也看作目的,只是站在社会的立场看教育,完全抹杀了教育在发展和完善个人上的作用,并以此来排斥教育在满足个人发展与完善方面的需要,是不正确的、片面的、必须避免的。
总结: 对待两种理论的正确态度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为指导,认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两个方面。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教育,既要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又要满足个人发展需要,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二者是对立统一地辩证地向前发展的。
全面发展教育 全面发展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社会的政治经济需要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实施的旨在促进人的 素质结构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系统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由德、智、体、美、综合实践活动等部分组成。
美育 含义:美育即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
地位: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用:在净化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热爱和追求美好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综合实践活动 含义: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让学生自主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文艺创作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劳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活动,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提高综合应用知识于实践的能力的教育。
地位:综合实践活动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用:帮助学生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提高综合应用知识于实践的能力的教育,提升自我设计和自我反思的能力,具有践行、力行、笃行的素质。
教育制度的含义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实施教育的机构体系及其组织运行的规则。
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包括教育的各种施教机构与组织,还包括教育的各种管理机构与组织。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赖以存在和运行的规则,如各种相关的教育法律、规则、...
推荐访问:标签 知识点 教育学 教育学原理知识点大全 教育学原理知识点大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