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
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回顾本学期四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教研方面积极参与校本培训,学习新课程标准和教师用书,教学方面结合班级学情认真开展教学,取得较好成效,具体总结如下:
一、教研方面 (一)学习课标标准,研读课程性质 本学期科组组织学习,重温《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年版)解读》,通过学习,我对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性质有了进一步认识。
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综合性、实践性。政治性、思想性是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规定,综合性、实践性是对课程组织和实施的要求。政治性思想性凸显道德与法治作为思政课程的性质和要求,综合性、实践性体现道德与法治作为综合性、活动性课程的特点。
1.政治性。道德与法治属于德育范畴,德育不只是提升个人品德修养的道德教育,还是提升一个国家公民思想政治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德育的政治性明确了“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2.思想性。道德与法治的政治性决定其思想性。道德与法治课程要紧紧围绕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充分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精神,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坚持 正确的政治立场、思想方向,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吸收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明确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使他们分清真善美、假恶丑,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树立积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精神指引。
3.综合性。课程可分为学科课程、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和活动课程。除学科课程外,其他几类课程都是综合课程,只是综合程度和方式有所不同。道德与法治是什么样的综合课程,取决于综合的形式。简单的做法是把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合并起来,组织成一门相关课程,也可以设计出融合课程、核心课程和活动课程。
4.实践性。道德与法治课程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将思想政治教育、入学教育、道德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等有机融人学生生活之中;课程设计注重活动性,以学生活动建构内容体系;在教学中,开展各类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体验和感悟道德和法治的要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在做中学,在社会生活中践行文明的道德行为。实践活动作为道德成的根基,决定了道德与法治课程必须强化实践育人。
(二)参与校本教研,研读教师用书 自觉参加教研活动,集体学习和自学相结合,重点是精读《教师用书》,具有指导意义。从本班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教学;针对学生实际对教学目标进行再细化;教学以多样且有效的活动为基本形式;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道德学习;为对话创造有利条件,让对话成常态;探索法治教育的有效方式,把握法治教育的目标,结合教材内容自然渗透法治教育,将法治教育与儿童的现实生活相结合,在尊重法律知识准确性的基础上,将“法言法语”转化为“童言童语”,注重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的融合,将法治知识教育与儿童的行为实践相结合;注重教学与学校整体德育活动的融合。
二、教学方面 (一)结合课程性质,注重实践体验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性是基于品德形成的规律而提出的,道德作为一种社会交往的行为规范,必须基于交往实践。学生只有在交往中才能学会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国家的关系,才能真正提高通德修养与法治素养,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所以本学期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了较多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悟。例如第9 课《生活离不开他们》,我组织学生参与两个体验活动,一是模拟快递员,请在十分钟内将不少于两件快递送到校内两个收件人手中,并请收件人签字。课前我和老师们提前打好招呼,让学生进办公室找对应的老师签收,老师们也乐意配合,学生跑上跑下,忙得够呛,累得气喘吁吁,感受到快递员的工作不容易;二是模拟厨师持锅翻炒,告 知学生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他们每天至少要重复上千次,请学生悬腕,用空书包代替炒锅,站立“持锅翻炒”,持续三分钟以上,起初学生很兴奋,但时间推移,腰酸手累,逐步感觉到厨师的工作也不容易。最后,老师点拨:体验活动只是模拟了这些职业人劳动中的很小一部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那又是怎样的艰辛呢?……除此之外,《买东西的学问》、《合理消费》《我们当地的风俗》也安排了实践活动,教学效果不错。
(二)联系生活实际,重课程综合性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综合性是根据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选择相关的课程内容,使学生的课程学习与社会生活融为一体,形成本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
1.联系生活创设情境。以学生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创设符合主题,接近生活化的情境,例如:第 2 课《说话要算数》,让学生联系生活。分享一下和朋友诚信或失信的小故事,学生都有话可说,感受诚信带来的美好,也体会失信者对自己或他人可能造成的伤害。
2.运用数学计算,让结论更有教育性。把数学计算融入道德与法治课,让学生通过计算,用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引发震惊,起到较好的教育效果。例如《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每个同学一天浪费 50 克大米,全班同学一天共浪费多少大米?一年共浪费多少?如果全校有500 个学生,一年将浪费多少大米?一个学生一个月大约吃 9000 克大米。如果能把这些被浪费的粮食积攒起来,可以够多少学生吃一个月? 这个环节,我给了较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计算,还真没想到许多学生发出惊叹声,有的说出浪费真的很大之类的话语。又如课例《买东西的学问》、《合理消费》,融入计算,学生也是感觉,不计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从而淡化说教,让数据说话,更有教育意义。
三、努力方向 经反思,我感觉对学业质量评价的研究和实践很薄弱。新课标倡导教学评价多样化,关注新课标学业质量标准。我在期末的学业质量的评价还是比较传统,结合教材内容出纸质检测卷,采取开卷形式作答,最后给出等级评价,严格来说,这样的评价值得商榷,看来有必要在“评价”的领域开展研究和实践。
关于努力方向,尝试根据单元学习目标设计一些生动、有趣、实效性强的作业让学生参与,通过作业评价的路径去充实和完善学业质量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