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程力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中央一号文件学习体会9篇

|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中央一号文件学习体会

  

  学习贯彻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助推乡村振兴打开新局面心得体会

  从现在起到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推行成功,我们需要努力学习贯彻其中的精神,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新经济、新产业、新城镇化、新文化、新治理、新生态建设注入新的动力。我深感学习是贯彻文件的基础,更是我们切实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必要途径。下面我就几个方面分享我的体会和思考。

  一、信心和决心的培养。加强对中央一号文件内容的学习,定期组织红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将其作为我们工作中取得成功的信心和决心的重要依托。学习文件不仅仅是要理解其内涵,更要通过实践、问转为、实践来加深理解、提升能力。例如,我们可以与苗圃合作,引进新型农业种植设备,试种新型作物,提高育种技术,推广农业认证,解决贫困村民就业,实现全域发展;可以举办农村文化活动,传承文化,打造绿色生态,使文化和生态与乡村经济相互促进,最终打造乡村发展的“精神直播”。

  二、赋能与联动的推进。中央一号文件要求“以乡村振兴统领城乡发展”,通过多领域、多方面的合作,打通乡村发展重点领域的瓶颈,实现乡村振兴与各领域相互联动。如推进教育产业化、升级乡村旅游、引进文化产业、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等等,都是为了推动乡村振兴的协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与省市相关部门以及企业的战略性联盟,建立产业与园区之间的应联动机制,引导企业发挥技术和资金的优势,把发展和扶贫结合起来,形成互利共赢的新格局。

  三、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新时代要求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在乡村振兴上,就需要切实落实“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共享发展”的新发展理念。如加强科技支持,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质量,提升乡村地位与产业价值等方面,要采取现代化手段并重,尽可能满足新时代下的人民生产生活所需,真正做到资源利用的高效性、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生态环境的最优化、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打造乡村振兴的新优势。

  总之,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关于乡村振兴的内容丰富、具体,全面部署了乡村振兴各领域、各阶段的改革机制和实施计划,承载了未来乡村振兴事业实现多方面协同发展的巨大潜力。作为普通干部,我们能够帮助实现这个政策,就是在平凡的工作中不断学习、坚守、创新、合作。相信有我们共同的努力,未来的乡村振兴一定会走向更加美好、富裕与繁荣之路。乡村振兴是新时代的重大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切实学习贯彻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培养信心和决心并通过实践提升能力,将文件内容作为取得成功的重要依托。实现乡村振兴需要赋能和联动,通过多领域和多方面的合作打通乡村发展的瓶颈,最终形成互利共赢的新格局。同时,新时代需要新的发展理念,全面落实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共享发展的思想,结合现代化手段提升资源利用的高效性、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生态环境的最优化以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打造乡村振兴的新优势。作为普通干部,我们要在平凡的工作中不断学习、坚守、创新和合作,相信通过共同努力,未来乡村振兴将走向更加美好、富裕和繁荣之路。

篇二:中央一号文件学习体会

  

  1号文件心得体会(精选9篇)

  1号文件

  篇1一、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学习对于一个人或者一项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我从学校毕业出来刚接触水利工作,对于水利工作一窍不通,每项工作都有待于学习和提高。因此,在工作中,我始终重视加强知识的学习,坚持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各项综合素质。在学习上,我着重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有意识地做一些与水利工程相关的事情,比如看看水利水电工程与水利设计相关的书籍,思考与工作有关的内容,寻找工作中的乐趣所在,以帮助自己能尽快进入工作状态。及时了解和掌握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二是重点学习业务知识。我始终坚守“想要做什么,先要会什么”的工作理念,为更好的掌握和做好水利工作,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加强法律法规、特别是水利法律法规性文件和有关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从相关业务书籍、报刊杂志及网络上,认真学习业务知识,使自己真正能够适应本职工作的需求。重点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等业务书籍,进一步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同时在业务学习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充分运用于工作实践当中;三是拓宽学习途径。在工作和生活中,低调做人,扎实做事,处处留心,绝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向领导学、向同志学、向书本学、向实践学,不断增强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工作业务能力;四是努力提高学历层次。

  二、必须努力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

  “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努力找工作。”这句话深深的刻印在我的心里,我明白要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十分之不易,而要把一份工作做好更是难上加难。所以,为了进一步搞好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我不嫌麻烦、不怕受累,虚心地向领导请教、向同事学习、自己摸索实践,通过自身的努力,在短短的两个多月时间里便基本熟悉

  了水利股的工作要点,明确了相关工作的程序和目标任务,提高了工作能力。并始终保持热情的工作态度和勤奋的敬业精神。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正确认真的对待每一项工作,认真遵守工作纪律,按时上下班,有效利用工作时间,坚守岗位,需要加班完成工作时按时加班加点,保证工作能按时完成。在具体工作中形成了一个清晰的工作思路,能够顺利的开展工作并熟练圆满地完成本职工作。

  三、必须找准不足,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工作实践使我的业务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工作能力不断得到加强。紧张的工作节奏,让我的工作能力和思想认识都有了新的突破。领导和同事们对于工作的执着和热爱深深的感染着我,百忙中他们抽空耐心的帮助和教导我,让我在水利工作上由陌生变为熟悉,也使我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各种综合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

  在工作中,依然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地方,正所谓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找准存在的不足,并明确努力的方向,进一步加强学习,克服不足。针对自已存在的不足,一是我将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各种理论知识,并用于指导实践,以更好的适应工作发展的需要;二是我要通过实践不断的锻炼自己的胆识和魄力,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热情的对待每一件工作;三是虚心的向领导和同事学习请教,虚心接受领导和同事的批评指正,始终把做好工作作为努力的方向。

  总之,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会在领导的关怀下,在同事们的帮助下,克服不足,变压力为动力,做一名合格的水利人,为公司水利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作出自己应有贡献。

  1号文件心得体会

  篇2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全面分析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对解决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大课题,应对在资源环境硬约束下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大挑战,作出了全面部署。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农业产业安全、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凸显,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问题。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解决和应对好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课题与挑战,必须守住农业安全底线。

  农业产业安全面临新挑战

  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一个重要目的是提高农业效益。但近年来我国主要农产品生产成本持续攀升,国内粮棉油糖价格高于国际市场,对提高农业效益、维护农业产业安全带来新挑战。

  大宗农产品国内外价差不断扩大。随着劳动力、土地、环境保护等成本不断提高,我国农业成本快速上升。20xx—20xx年,我国水稻、小麦、玉米、棉花、油菜籽、甘蔗价格年均涨幅均低于同期成本涨幅,到20xx年我国大宗农产品国内价格已全面高于国际价格。20xx年前5个月,大米、小麦、玉米、大豆、棉花、食糖国内外价差分别为每吨318元、451元、924元、1484元、7078元、2766元。

  关税的防火墙作用受到削弱。近年来,主要农产品进口税后价低于国内最低保护价和临时收储价,关税的防火墙作用受到削弱。这导致边收储边进口,政策成本过高。20xx—20xx年度我国临时收储玉米6919万吨,临储棉花629万吨,每吨棉花库存1年的利息和维护成本在20xx元左右。临储菜籽油高达600万吨,若按当前市场价格销售,价差损失超过150亿元。食糖临储库存累计500万吨左右,隐亏估计超过200亿元。

  进口对国内农业产业影响加深。受价差驱动,我国主要农产品进口激增。“大豆之殇”是我国农业产业安全问题的典型表现。我国大豆种植

  户均面积小,难有规模效益,生产成本比美国高30%以上。由于大豆市场高度开放,国内大豆种植比较效益低,导致大豆种植面积不断减少。食糖进口价格过低,导致国内价格持续下跌,造成糖企全面亏损、蔗农收入下降。国内外价差不断扩大,是造成洋货入市、国货入库的根本原因。

  粮食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受到威胁。虽然当前我国粮食进口量并不大,但由于进口受国内外价差驱动,国内粮食产业发展受到威胁。20xx年,越南籼米价格低廉,国内企业进口动力强劲,造成南方籼稻

  库存积压、销售困难。玉米国内供给和库存充裕,但仍然保持一定数量的净进口。在国内粮食连年增产、库容紧张的情况下,进口激增进一步加剧了国内“卖粮难”局面。

  粮食安全面临新挑战

  中央1号文件把“不断增强粮食生产能力”作为第一条,凸显了确保粮食安全、守住“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底线的重要性。尽管我国粮食产量十一连增、产能达6亿多吨且库存充足,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以及农业开放度提高,我国粮食安全面临新挑战。

  增产潜力减弱,保持产能难度加大。20xx—20xx年的粮食十一连增实际是波动型的微增。20xx年间,不同年份增产幅度差异较大,最高增幅是20xx年的9%,最低是20xx年的0.4%,且近4年有逐年减小趋势,在高基数上继续增产难度越来越大。我国粮食发展纲要要求到20xx年粮食产能达5.5亿吨以上,尽管20xx年粮食产量已超过该目标,但受耕地面积逐年减少、自然灾害和资源环境制约,在农业科技没有重大突破的情况下,保持现有粮食产能难度加大。

  生产成本快速上升,粮食价格提升空间减小。据测算,从1995年到20xx年,我国3种谷物和大豆每亩产出量分别增长29.1%和32.8%,但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期每亩总成本分别增长110.2%和91.8%,收益率都明显下降。直接生产成本上升是推动农业生产总成本上升的主要力量,包括化肥、农药、农膜、机械作业、劳动力等,这些投入占总成本的80%以上,而且近几年仍在上升。粮食价格缺乏高关税保护,难以相应上涨,这就使粮食生产缺乏必要的利益激励。

  进口快速增长,粮食安全战略受到挑战。自20xx年我国谷物由净出口转为净进口以来,进口量一路激增。尽管目前我国三大谷物进口量保持在关税配额之内,但按目前生产成本和价格增长趋势推算,今后5—7年三大谷物以配额外关税税率进口将成为现实。我国对于征收配额外关税后的进口是完全放开的,这将给“以我为主”和“适度进口”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带来挑战。

  种粮比较效益低,流转土地“非粮化”较为普遍。20xx年,种植

  苹果、蔬菜、花生的每亩净利润分别为4612元、2558元、723元,而种植3种主粮的平均收益只有251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接手流转土地后“非粮化”现象较为突出。截至20xx年底,全国流转后用于种植粮食作物的土地面积为1.56亿亩,占总流转面积的56%。截至20xx年底,有些种粮大省土地流转后“非粮”比例增加了20%—30%。

  农产品质量安全面临新挑战

  调查显示,目前城市居民感到最不放心、最不安全的社会问题是食品药品安全。因此,中央1号文件专门部署“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引发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因素多。一是农业生产环境影响。据专家估算,我国粮食生产每年因重金属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环境污染严重地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难以保障。二是农业生产技术影响。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比较落后,非科学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等现象屡见不鲜。三是经营方式及市场影响。我国有2.5亿农户和约50万个农产品加工企业,组织化程度较低,分散经营的模式很难实行标准化生产,在利益驱动下农产品质量控制往往被忽视。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难度大。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食物链条中,种、养、收以及初加工等环节是决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相对于食品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更加难以控制。一方面,化肥、饲料、农药、兽药等各类投入品使用的技术千差万别,生产经营者众多,农产品种类繁多,难以全面监管。另一方面,农产品中微生物、重金属、兽药和农药残留等有害物指标,以目前的检测技术,再考虑成本等因素,难以全面检测。

  确保我国农业安全的对策

  农业安全问题直接关系人民生活和国家安全,必须按照中央1号文件提出的“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总要求,从战略高度积极应对。

  完善农业产业安全战略。在涉农国际贸易谈判中坚持粮棉油糖关税税率不减让、关税配额不扩大、农业“黄箱”支持空间不削减。加强产业损害预警,积极利用“两反一保”措施,使贸易救济常态化。研究建立农业产业损害补偿机制,加强对国内产业的贸易补偿,对因

  进口农产品竞争而受到损害的农业产业和农民提供补偿性援助。

  实施差别化的粮食安全战略。根据“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要求,区分口粮、工业用粮和饲料粮的不同需求特点,明确国内必须保有的基本面积和基本产量,确定农业支持优先重点。合理确定粮食进口预警阈值,运用有效手段把握进口时机和节奏,确保进口规模适度适当。

  强化农业支持战略。一是完善财政支农长效机制。探索“普惠制”与“特惠制”相结合的财政支农政策,使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经营主体得到更多补贴。逐步扩大“绿箱”支持政策,调整改进“黄箱”支持政策。二是明确金融部门支农责任。明确金融机构在支持农业和服务粮食安全方面的责任。加大国家对涉农贷款的补贴支持力度。三是明确大型涉农企业粮食安全方面的保障责任。对经营大宗农产品且达到一定市场份额的大型企业,实行强制性信息报告制度和库存储备制度,规定规模以上粮油经销企业必须建立相应规模的粮食安全储备库存,明确其在粮食安全方面的法定保障责任。

  推进农业“走出去”和市场多元化战略。完善农业“走出去”政策支持体系,加强组织和监管。一是抓住重点环节,突出重点领域,主攻周边国家,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二是建立多元稳定可靠的进口渠道,充分利用双边协定和多边协定,把握好农产品进口规模和节奏,稳定进口来源。

  1号文件心得体会

  篇3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文件的主要内容为: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加大惠农政策力度;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围绕增添农村发展活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等。

  今年“一号文件”五方面被分为32个小点,首当其冲仍是粮食安全。另外,农产品质量和农业污染治理也获得重点关注。值得注意的是,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土地制度改革等,一号文件也有大篇幅涉及。而供销合作社和农垦改革发展更是近

  年来首次被写入一号文件。

  农业现代化是此次一号文件的首要议题。在农村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以发展集约化、规模化农业作为发展重心的农业企业有望受到更多政府支持和资金青睐

  在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土地改革提供了最核心的制度方面的支持。此前,农业部在年终工作会议上部署20xx年工作时首先提出的就是土地制度改革。会议提出,要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智谋规模经营;扩大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1号文件心得体会

  篇420xx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已正式发布。这是我国进入新世纪以来连续20xx年来发出的聚焦“三农”的一号文件。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做好“十三五”农业农村工作,必须牢固树立切实和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厚植农业农村发展优势。以新理念引领“三农”新发展。文件中的系列新部署、新体系、新举措,对“三农”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能否让农业、农村和农民同步迈入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要拉长农业这条“四化同步”的短腿、补齐农村这块“全面小康”的短板,就必须以新的发展理念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以创新发展激发“三农”活力、以协调发展补齐“三农”短板、以绿色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开放发展拓展“三农”发展空间、以共享发展增进农民福祉。即一是必须以理念引领“三农”新发展,着力推进农业供给测机构性改革,让农业成为充满阳光的朝阳产业;二是必须以新理念引领“三农”新发展,既要厚植发展优势,又要着力补齐发展短板;三是必须以新理念引领“三农”新发展;既要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又要不断激发发展动力和释放发展新功能。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巩固和发展农村好形势,真正实现“农业强

  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亮起来”的新图景。

  1号文件心得体会

  篇5挥别“”,我国农业发展既拥有农产品产量持续增长、粮棉油果菜鱼等大宗农产品总量居世界首位等诸多优势,也面临着国际市场竞争加剧,自身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等现实挑战。决胜“十三五”,20xx年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但为破解农业发展难题、推动农业闯关过坎开出药方,也为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问题与发展相随,也是改革的肇因。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增产,供求总量基本平衡,但结构性问题日益凸显。比如,玉米阶段性供过于求,大豆缺口逐年扩大,优质饲草供应不足,说明有效供给不能适应需求变化。生产成本过高、资源错配等突出问题,也是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的集中显现。聚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找到了制约农业发展的“病根”,牵住了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牛鼻子”。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是围绕市场需求进行生产,优化资源配置,扩大有效供给,增强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使农产品供给更加契合消费需求,更加有利于资源优势的发挥,更加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这是一篇涉及生产力调整和生产关系变革的大文章,需要科学谋篇布局,切实抓出成效。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是抓好调结构、提品质、促融合、降成本、去库存、补短板等重点任务。调结构,就是优化农业生产的品种结构,念好“山海经”、唱好“林草戏”,为消费者提供品种多样的产品供给。提品质,就是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培育品牌,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供给的信任度。促融合,就是深度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把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休闲旅游融合起来发展。降成本,就是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减少化肥农药等不合理使用、开展社会化服务等,实现节本增效,提高农业效益和农产品竞争力。去库存,就是把过大的库存量减下来,积极支持粮食加工企业发展生产。补短板,既要补农业基本建设之短,又要补农业

  生态环境之短,不断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前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稳定提高粮食产能。“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粮食多一点、少一点是技术性问题,但粮食安全却是战略性问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不能简单等同于压缩粮食生产,更不能搞运动式调整。粮食生产要尊重市场规律、顺应供求变化,适时适度调整种植结构。一方面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巩固提升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一方面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支持粮食主产区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加大对主产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完善利益补偿机制,才能使稳定粮食生产、提高粮食产能的责任落实、举措落地。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开拓创新,也要狠抓落实。“地诚任,不患无财”,只要我们咬定目标、久久为功,就一定能在深化改革的沃壤中收获丰硕果实,推动我国农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1号文件心得体会

  篇620xx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大深化农村改革力度,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农民收入继续较快增长,农村公共事业持续发展,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作出了突出贡献。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必须破解的一个重大课题。国内农业生产成本快速攀升,大宗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如何在“双重挤压”下创新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提高农业竞争力,是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考验。我国农业资源短缺,开发过度、污染加重,如何在资源环境硬约束下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必须应对的一个重大挑战。城乡资源要素流动加速,城乡互动联系增强,如何在城镇化深入发展背景下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城乡共同繁荣,是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破解这些难题,是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重大任务。必须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

  的重中之重,靠改革添动力,以法治作保障,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

  20xx年,农业农村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继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推进农村法治建设,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做强农业,必须尽快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1.不断增强粮食生产能力。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粮食省长负责制。强化对粮食主产省和主产县的政策倾斜,保障产粮大县重农抓粮得实惠、有发展。粮食主销区要切实承担起自身的粮食生产责任。全面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统筹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全面推进建设占用耕地剥离耕作层土壤再利用。探索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将口粮生产能力落实到田块地头、保障措施落实到具体项目。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大资金投入,集中力量加快建设一批重大引调水工程、重点水源工程、江河湖泊治理骨干工程,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征地补偿、耕地占补平衡实行与铁路等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同等政策。加快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加快推进现代灌区建设,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和盐碱地改造科技示范。深入推进粮食高产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实施植物保护建设工程,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

  2.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科学确定主要农产品自给水平,合理安排农业产业发展优先序。启动实施油料、糖料、天然橡胶生产能力建设规划。加快发展草牧业,支持青贮玉米和苜蓿等饲草料种植,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立足各地资源优势,大力培育特色农业。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布局调整。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畜牧业和粮食加工业,继续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继续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实施园艺产品提质增效工程。加大对生猪、奶牛、肉牛、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支持力度,实施畜禽良种工程,加快推进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畜禽养殖,增强畜牧业竞争力。完善动物疫病防控政策。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加大标准池塘改造力度,继续支持远洋渔船更新改造,加强渔政渔港等渔业基础设施建设。

  3.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加强县乡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落实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费用补助政策。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食品安全城市创建活动。大力发展名特优新农产品,培育知名品牌。健全食品安全监管综合协调制度,强化地方政府法定职责。加大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力度,保护农林业生产安全。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严惩各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4.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健全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完善科研院所、高校科研人员与企业人才流动和兼职制度,推进科研成果使用、处置、收益管理和科技人员股权激励改革试点,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建立优化整合农业科技规划、计划和科技资源协调机制,完善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机制。加强对企业开展农业科技研发的引导扶持,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应用的主体。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在生物育种、智能农业、农机装备、生态环保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建立农业科技协同创新联盟,依托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搭建农业科技融资、信息、品牌服务平台。探索

  建立农业科技成果交易中心。充分发挥科研院所、高校及其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职业院校、科技特派员队伍在科研成果转化中的作用。积极推进种业科研成果权益分配改革试点,完善成果完成人分享制度。继续实施种子工程,推进海南、甘肃、四川三大国家级育种制种基地建设。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安全管理、科学普及。支持农机、化肥、农药企业技术创新。

  5.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加快全国农产品市场体系转型升级,着力加强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健全交易制度。完善全国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加大重要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千亿斤粮食新建仓容建设进度,尽快形成中央和地方职责分工明确的粮食收储机制,提高粮食收储保障能力。继续实施农户科学储粮工程。加强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加快构建跨区域冷链物流体系,继续开展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试点。推进合作社与超市、学校、企业、社区对接。清理整顿农产品运销乱收费问题。发展农产品期货交易,开发农产品期货交易新品种。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

  6.加强农业生态治理。实施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总体规划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大力推广生物有机肥、低毒低残留农药,开展秸秆、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和农田残膜回收区域性示范,按规定享受相关财税政策。落实畜禽规模养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大力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继续实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开展西北旱区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原治理、东北黑土地保护试点。加大水生生物资源增殖保护力度。建立健全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国家水资源督察制度。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全面实施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行动。加大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保护力度。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扩大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退耕还湿试点范围,推进重要水源地生态清洁小流域等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大力推进重大林业生态工程,加强营造林工程建设,发展林产业和特色经济林。推进京津冀、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与修

  复。摸清底数、搞好规划、增加投入,保护好全国的天然林。提高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补助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继续扩大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试点。实施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湿地保护奖励试点和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补贴政策。加快实施退牧还草、牧区防灾减灾、南方草地开发利用等工程。建立健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加强问责监管,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1号文件心得体会

  篇7中央一号文件题为《中共中心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主题是进一步解放思想,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果断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短短的9655个字,涵盖了“完善国家食粮安全保障体系、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农业可延续发展长效机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改善乡村治理机制”等八个方面,是以“三农”为重心的工作部署,更是今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依据,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进步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涉农工作做得更全面、更细致。通关一号文件全文,责任感、使命感贯穿其中;“服务于民,奉献于民”的执政思想显而易见;踏足于实际,把要求转化为推动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措施、新办法;增强政府支持与保障能力,实现资源可延续利用,为增进经济长期较快发展,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具有深远的意义。

  中央一号文件的连续第20xx年聚焦“三农”,粮食安全始终摆在首位,这是对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延续,更加突出了粮食安全、农业科研创新、土地制度改革、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等主题,强调了深化改革,细化了具体措施。以具体的便民举措,助力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体质上与机制上摒弃弊端,保障农业农村现代化改革全面推进,是在今后工作中必须谨记的关键。

  1号文件心得体会

  篇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近日印发,这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20xx年聚焦“三农”问题,显示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持续而高度的重视。

  今年的一号文件,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为主题,延续20xx年改革元年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思路并进一步加强,指明了新常态下农村改革的重点和方向,对全面深化改革大局中的农村板块进行了全面部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迈出坚实一步。

  全面深化改革一年来,我国农村工作展现出向好的新局面。20xx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农民增收有望实现“十一连快”,农村改革步伐加快,农业农村发展延续良好势头,为中国经济的稳中求进和升级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常态下的中国农村经济出现新机遇,也面临着新挑战。当前,随着国内外环境条件变化和长期粗放式经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我国农业生产成本逐年上升,比较效益呈下降趋势,农产品内外价差倒挂,水、土等资源约束趋紧,农业生态不容乐观。要适应新常态,亟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从过去粗放式经营转向集约、高效、环保的生产方式。要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问题倒逼改革,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要切实补好农业现代化这块“短板”,推动其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的良性协同发展。要激发和鼓励农民在产业融合以及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方面的首创精神,允许“探索、探索、再探索”。要注重“物的新农村”,更要注重“人的新农村”,着力培育社会有保障、文化有传承、生态有保护的新时代乡土文明。

  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是否真正实现小康社会,不能仅仅看经济发展指标,更要看老乡的感受。正如所言,“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因地制宜做好厕所下水道管网建设和农村污水处理。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多地要从农民感受入手,从农村细节着眼。

  多次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要是到20xx年还有几个连片贫困区依然如旧,就谈不上全面小康。目前,距离20x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只有六年的时间,我们必须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苦干实干、只争朝夕,做到思想不放松、政策不减弱、改革不停步,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

  1号文件心得体会

  篇9重农固本乃安民之基。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这是新世纪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13次聚焦“三农”。文件指出,做好“十三五”农业农村工作,要牢固树立和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厚植农业农村发展优势。以新理念引领“三农”新发展,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一系列新部署、新政策、新举措,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时期,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当前,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农业农村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既面临诸多有利条件,又面临各种挑战。从促进农民收入稳定较快增长、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到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确保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再到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都是我们必须解决好的发展课题。

  理念是前进的导航仪,是发展的指挥棒。进入“十三五”,乘势而上推进农业现代化,拉长农业这条“四化同步”的短腿、补齐农村这块“全面小康”的短板,最根本的就是以新发展理念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以创新发展激发“三农”活力,以协调发展补上“三农”短板,以绿色发展转变发展方式,以开放发展拓展“三农”空间,以共享发展增进农民福祉,就能不断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实现“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的新图景。

  以新理念引领“三农”新发展,就要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

  改革,让农业成为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能再简单以产量论英雄,而要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上多下功夫。抓住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等工作重点,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推动产业融合和绿色发展,才能提高农产品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稳中有进、提质增效。

  以新理念引领“三农”新发展,既要厚植发展优势,也要着力补齐发展短板。一方面,依托农业功能的丰富性、乡村文化的独特性、绿水青山的生态性,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等新兴产业,完善农业产业链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村成为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另一方面,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基础设施,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卫生、社保、文化等事业,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和农民工市民化,让广大农民不断增强获得感,确保亿万农民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以新理念引领“三农”新发展,必须深入推进农村改革,不断激发发展源动力、释放发展新动能。坚持市场化取向与保护农民利益并重,改革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重点领域的改革,力求改有所破、改有所立、改有所成,就能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激发亿万农民创新创业活力,为“三农”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迎来“十三五”开局之年,“三农”发展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沿着新发展理念指引的方向,让我们辛勤耕耘、真抓实干,用智慧和汗水浇灌全面小康梦想,齐心协力开创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

篇三:中央一号文件学习体会

  

  学习贯彻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心得体会

  中国学习贯彻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的心得体会:

  2023年中央第一号文件提出了要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的重大战略和实践任务,引领着全国社会共同努力实现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从全局和长效机制上看,这是为推动新时代农村社会全面持续稳定发展所作出的政策部署,是对实现“十四五”农村社会发展规划的有力配套。

  通过学习和贯彻落实这个文件,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新时代促进乡村振兴的政策精神。首先,在文件中,中央提出了让农民更好地参与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布局,强调要把加强和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推动农村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中之重,并且要完善农村就业、扶贫、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的制度和政策,帮助农民提高收入。

  此外,文件中还提出了要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治理,着力构建一流社会基础设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改变村庄面貌,推动农业和农村发展,全面建立新型农村社会治理体制,解决农村非农劳动力转移就业等重大问题,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和乡村文化,开展乡村振兴活动,将乡村振兴活动落到实处。

  通过学习和贯彻落实这个文件,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重要性,乡村建设不能失去任何一步,要有正确的导向,农村现代化建设要重点解决农民生产生活问题,使农民脱贫致

  富,把农民生活提高到新水平,帮助农村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经济全面增长、文化全面提高和生态全面保护的目标。

  总之,学习贯彻2023年中央第一号文件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对于实现中国乡村振兴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加强政策落实,紧密结合本地实际,把中央的政策落到实处,以促进乡村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在贯彻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时,应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把“三农”工作集成到全社会发展规划中,将乡村振兴活动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把“县乡互联互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策略,加快城乡教育、卫生、信息化、文化治理等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发展农业生产、农村旅游业、原材料产业、智能制造、特色小镇等,实施“一大户、多业态”的发展战略。

  同时,还要加强和创新行政监管,落实“法治和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建设,让人民群众在建设中参与,最大限度激发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社会动力,以民主协商、公开监督、社会参与的方式建立完善的乡村治理体制。

  此外,要重视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创新发展农村社会组织,拓宽农村社会和全社会之间的合作模式,发挥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等力量在乡村社会治理、生态文明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总之,要把2023年中央第一号文件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的要求贯彻到位,采取有力措施,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以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2023年中央第一

  号文件主要聚焦美好乡村建设事业,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在这方面,我们要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把“三农”工作集成到全社会发展规划,把乡村振兴活动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施“一大户、多业态”的发展战略,加强行政监管,加强社会治理体制建设,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拓宽农村社会和全社会之间的合作模式。只要把文件根据实际情况正确落实,就能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

篇四:中央一号文件学习体会

  

  学习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心得体会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重点提出了“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的任务,让我深入感受到了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作为一个普通的大学生,我深知自己应该学习国家的政策,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尽一份力量。

  首先,县域富民产业对于实现农民增收很重要。当前,农村贫困,农民增收问题依然存在。通过支持县域内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养殖养老等产业的发展,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农村产业得到发展,这将直接带动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支撑。

  其次,县域富民产业也有助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县域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个新领域。县城和农村是相互关联、相互带动的,加大对县域乡村富民产业的扶持,可以促进城乡合作、互利共赢,缩小城乡差距,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再次,通过县域富民产业的发展,可以提升区域经济实力。发展以县域为主要单位的经济,有利于加强县域内各项产业、经济活动之间的协调发展,提高县域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这将为实现全国经济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

  最后,通过参与“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学习,我感受到一个身处当下学子所肩负的责任。我们必须关注国家的发展战略,了解国家的政策,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上努力奋斗,为中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实践中,都应该

  时刻牢记国家使命,积极探索、主动担当。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是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重要指导思想。这一政策的出台,为实现农民增收、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升区域经济实力等方面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在理解政策内容的基础上,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到自己作为一名学子的责任和使命,要时刻关注国家的发展战略和政策,积极探索、努力奋斗,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尽一份力量。

篇五:中央一号文件学习体会

  

  学习贯彻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心得体会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国家发展的路途也在不断的向前迈进,实现了从“让一部分人富起来”到“全面小康社会”的伟大跨越。然而,尽管我们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但是充斥在农村地区的问题仍旧是令人忧心的社会难题。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旨在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为我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进而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指导。在我深入了解文件精神的过程中,我也逐渐认识到了其中所蕴含的价值。下面,我将阐述我对学习贯彻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的心得体会。

  一、深入了解和应用政策措施

  在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深入了解和应用该文件中的重要政策措施。中央一号文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和路径。其中,包括以修复农村环境为重点,行动保障农村乡村面貌的全面提升,以及推动农村发展高质量的引导方针,这些都是我们实现乡村振兴的必要措施。因此,我们应该从政策层面,对中央一号文件进行深入研究、借鉴和应用,根据地方实际情况,精准制定政策,落实实施措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环境治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良性循环,推进可持续的乡村发展进程。

  二、搭建乡村建设平台

  促进乡村建设,需要有一个绿色、全方位、全周期的生态发展

  体系和保障机制,这是推进整个乡村发展的核心和基础。我们应该尽量发挥大众的主体作用,拓展与发展乡村的运作平台,比如政府出资,按照市场规律培育一个乡村社区的运营商,开发乡村生态产业,推进房地产开发等等。建立起各种机构、规模化的生态保障、绿色金融等模式,让乡村生态文明体系与集约化的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实现乡村地区的高水平发展。

  三、加强农民素质和技能提升

  乡村振兴基层实践中一个重要的部分,是提高农民的素质和能力。这个素质和能力包括文化素质、经济水平、生产技术等。我们应该鼓励引导农民秉持积极进取的价值观,扶持农民向科技兴农、绿色兴农、智慧兴农的方向发展,因为只有技术创新才能促进乡村的发展,促进新项目的产生,进而促进农民人均收入的提高。

  四、加强乡村生态环境建设

  中央一号文件针对乡村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有关措施和政策,其中包括了普及生态农业、推广绿色种植、修复农村环境等等。在我看来,乡村生态环境建设不仅仅是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的根本,也是乡村旅游和乡村文化的基础。因此,我们如果要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就必须加强对乡村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视,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实施,建立起绿色制度诚信体系。同时,我们也应该在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同时,注重积极引导创新和社会收益,让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形成双赢的局面。

  总而言之,学习贯彻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是我们必须走向未来的道路。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深入理解和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树立和践行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推动和美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让我们的国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过程中迈出坚实的步伐。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的发展不断向前,但是农村地区的问题仍然存在。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的计划,旨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为了贯彻这个计划,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和应用政策措施,搭建乡村建设平台,加强农民素质和技能提升,加强乡村生态环境建设。这些措施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要步骤,需要我们认真地贯彻落实。

  首先,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和应用中央一号文件中的政策,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政策措施,实现全面从农村环境治理到经济发展全面提升等目标。其次,我们需要搭建乡村建设平台,创新乡村的运作机制,促进各种机构、规模化的生态保障、绿色金融等模式相结合,实现高质量发展。第三,我们需要加强农民素质和技能提升,引导农民向科技、绿色和智慧方向发展,促进技术创新,加速新项目开发和提高农民人均收入。最后,乡村生态环境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需要改善环境污染情况,建立起绿色诚信体系,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形成双赢局面。

  总的来说,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要步骤。我们要牢记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推动和美乡村建设和

  乡村振兴,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迈出坚实的步伐。

篇六:中央一号文件学习体会

  

  学习贯彻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心得体会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让我非常振奋和鼓舞。近年来,中国在脱贫攻坚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贫困现象还没有被根除,脱贫攻坚的任务还没有完成。接下来,我想分享一下我对于学习贯彻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作为一名年轻人,在学习贯彻这份文件的同时,我深刻地意识到自己对于脱贫工作的责任和使命感。这也是文件中所提到的,要全社会都要有参与感、获得感。只有每个人都能够认真贯彻这份文件,才能够为贫困地区的发展和脱贫工作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同时,我们也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通讯和媒体技术,把脱贫攻坚的紧迫性和实质性传达给更多的人。

  其次,我认为在实际调研的时候,要把贫困人口的居住环境、就业等方面的问题真正了解清楚,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同时还要充分借鉴其他地区、行业的成功经验。这是在文件当中所提到的要充分地发挥学习型政府和学习型社会的意义。这也就意味着我们要不断地自我学习和开放心态,借鉴其他成功案例的经验和方法,避免走弯路,更好地推进中国的脱贫攻坚事业。

  最后,要加强对贫困问题形态的研究和分析,进一步拓展贫困人口的脱贫渠道和途径。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不仅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还要在现实中找到寻常百姓的助力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比如,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助力贫困农民增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转型等。

  总之,学习贯彻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巩固拓展脱贫成果,需要我们认真学习、深入思考、具体实践。作为一名年轻人,我们要持续关注和参与进脱贫攻坚的过程中。只有发挥我们的优势和智慧,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彻底消除贫困这个目标。学习贯彻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巩固拓展脱贫成果,需要我们认识到责任和使命感,全社会应有参与感和获得感。我们要借助现代化的通讯和媒体技术,把脱贫攻坚的紧迫性和实质性传达给更多的人。在实际调研的时候,要深入了解贫困人口的居住环境、就业等实际问题,并借鉴其他地区、行业的成功经验。同时,要加强对贫困问题形态的研究和分析,拓展贫困人口的脱贫渠道和途径。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不仅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还要在现实中找到寻常百姓的助力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名年轻人,我们要持续关注和参与脱贫攻坚的过程,发挥自身优势和智慧,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彻底消除贫困这个目标。

篇七:中央一号文件学习体会

  

  学习贯彻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心得体会

  鸟语花香、流水潺潺、产业兴旺的乡村,是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日前发布的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要求加强村庄规划建设、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持续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为乡村建设指明了方向路径。

  用“规划之笔”描摹乡村希望底色。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怎样去建设,要有长远科学的规划。既要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也要结合各地的资源禀赋与历史沿革,做好村庄建设规划。中国有广袤的农村地区,点多面广,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迥异,各地要坚持县域统筹,支持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分区分类编制村庄规划,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和建设边界。尤其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严禁违背农民意愿撤并村庄、搞大社区,防止大拆大建、盲目建牌楼亭廊“堆盆景”,要立足乡土特征、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做到因地制宜,才能提升村庄风貌,留住乡韵乡愁。各地既要做好科学规划,也要认真落实规划,要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切忌走过场、搞形式,把乡村规划当成一张废纸。

  用“治理之笔”勾勒乡村环境亮色。农民要富,农村要美。近年来,各地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全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品质。聚焦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

  圾治理等方面,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此基础上,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作出了更详实的安排部署。从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到巩固农村户厕问题摸排整改成果,从加强农村公厕建设维护,到分类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从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到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等,为各地优化人居环境和提升生活品质注入了新动力。

  用“提升之笔”点染乡村设施本色。加强乡村基础设施是全面改善农村面貌、建设现代化农村的重要物质基础。经过持续的投入和统筹城乡建设,广大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和提升,但与城市相比,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要求相比,还存在巨大差距。对此,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作出了具体安排。从农村公路养护和安全管理,到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和小型供水工程标准化改造,从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到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改造,从数字乡村发展行动,到村庄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农村应急管理基础能力建设,到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治理等,需要各地持续加大资金投入,持续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用“服务之笔”描绘乡村幸福成色。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是改善农村生活、促进农村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是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动力引擎。我们不仅要强化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也要注重各类设施的管护和维护,更要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更加全面的公共服务。从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下沉,到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从推进医

  疗卫生资源县域统筹,到推进乡村医生队伍专业化规范化,从提高农村传染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到加强农村老幼病残孕等重点人群医疗保障,从确保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应保尽保”,从深化农村社会工作服务,到实施农村妇女素质提升计划等,要着力加强薄弱环节,加快防疫、养老、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

篇八:中央一号文件学习体会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高校教授心得感想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高校教授心得感想一

  2023年第20个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再次表明党中央加强三农工作的决心与鲜明态度,展示重农强农强国的强烈信号。其中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助推三农可持续发展的活力引擎。

  农业生产活动比如土地翻耕、农药、化肥、农膜等碳排放占全球排放总量的14.9%,农业碳排放是衡量农业生态的重要指标之一。农业既是温室气体排放源又是巨大的碳汇系统,在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前提下,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力促农业全面绿色转型。

  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

  结合国家总体发展规划和区域发展实际制定并实施资源效率提升方案,促进农业资源永续利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建立农业面源污染情况调查评估、监测管理一体化平台,推行绿色生产方式,科学精准使用农业投入品,提升区域环境保护水平,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化、数字化、智能化治理,整合要素资源,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提升有限资源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共生共荣。

  打造绿色低碳农业产业链。

  做好产、加、销顶层设计,发挥农业多功能性,推进智慧农业、绿色品牌建设,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绿色低碳农产品品牌,构建农业绿色供应链,支持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绿色化生产,提档升级促进优质农产品生产,推进绿色低碳产业集聚,打造智慧物流降低运输成本,培育产业链融合共生、资源能源高效利用产业体系。构建全国农业大市场,加大农业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支持力度,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与应用,加快农业绿色低碳技术在全国落地开花,生态种养降低碳排放,实现产业链生态绿色溢价。

  加强绿色低碳人才培养。

  深化产学研政用五位一体融合发展,成立农业碳中和研究院,育才培智,围绕农业减排固碳、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碳汇评价等方面,强化教育、教学、生产、生活等多元主体合作,打造和美乡村,切实落实提升三产绿色融合发展。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建立农业绿色发展的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奖惩机制,强化制度约束,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因地制宜施行差异化补偿政策,拓宽补偿渠道,加快推动农业由量向质转型,彻底改变农业过度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发展模式。践行绿色低碳文明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行绿

  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动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新格局。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高校教授心得感想二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稳粮增产首先要稳住农民种粮信心,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的种粮积极性。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在措施上重点是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在政策上重点是健全农民种粮挣钱得利、地方抓粮担责尽义的机制保障,力争做到政策保本、经营增效。

  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的扶持政策体系保证农民种粮不亏,实现政策保本。第一,稳定的粮食价格是保证种粮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继续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合理确定稻谷最低收购价,为粮食生产提供价格支撑。同时,有关部门应综合施策,精准调控,保障粮食市场供应,合理安排政策性粮食销售,引导农民适时适价售粮,企业均衡有序收粮,保证粮价相对稳定。要鼓励订单种植,降低粮价波动风险,保证粮农收入。第二,粮食种植补贴是保障农民种粮收益的重要举措。一号文件提出要稳定稻谷补贴,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提高大豆补贴力度,严防谷贱伤农,稳定农民种粮预期。同时,应在增加补贴标准的同时完善补贴方式,提高补贴资金的集中度与精准度,进一步发挥补贴资金的导向作用。第三,农业保险是种粮农

  民应对农业风险的有效保障。应逐步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完善保险实施过程,降低种粮风险。在完全成本保险试点进一步铺开时,可完善保险产品体系,让农户选择面更广,允许村集体组织小农户集体投保、分户赔付,以减轻小农户投保负担。

  聚焦农业基础设施、农业技术创新等关键薄弱环节,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提高小农户种粮效益,实现经营增效。第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增产的基础。一号文件提出要制定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实施方案,目前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建设内容和标准参差不齐,后期管护问题较多,因此,应根据区域特点设定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拓宽农田建设融资渠道,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资金保障,提高建设质量,加强后期管护,提高农田产出。第二,完善种业科技创新体系,提高育种创新能力,是粮食稳产增产的关键。应构建以种质资源收集评价与创新、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为主的种业研究体系,以种业企业为主体,大规模、专业化的商业化育种体系,以种业企业为主体、政府支持的技术创新投入体系,为提升生产潜力、保证粮农收益奠定基础。第三,壮大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提高社会化服务质量,是粮食增产的保障。应以政策引导为顶层设计,为服务组织规范发展提供总体支撑,以市场引导为主要方

  向,为服务组织规范发展指明可行路径,促进服务流程规范程度,引导组织调整完善规范化的服务流程,以信用约束为辅助手段,建立服务主体信用评价机制,约束服务组织的规范行为。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高校教授心得感想三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强调要深入实施数商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鼓励发展农产品电商直采、定制生产等模式,建设农副产品直播电商基地。实践证明农村电子商务是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民消费意愿和购买能力,破解农产品找不到、买不了、不敢吃销售困局的有效途径。河北省各级政府应抓住当前经济转型的有利时机,提升农村电商人、货、场三个方面的信息化,大力推动农村电商发展,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和农民增收。

  提升农村电商从业人员的信息化应用能力。目前农村的电子商务人才还比较匮乏,各级政府应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电子商务运营、跨境电商以及物流配送信息化应用等方面的人才培训,提升电商平台的使用能力,增强品牌营销和电子商务法律意识。可创新政+校+企电子商务从业人才培养模式,政府牵头支持涉农院校搭建人才培养新平台,校企协同谋划电商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学生就业与企业用人的双赢。

  提升农村电商农产品信息化营销水平。农产品销售和销售价

  格是农村企业和个体农户最关心的问题。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可以使农产品营销信息化不断普及和提升,促使农产品产业链从加工制造到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整个产业链高效整合。各级政府应该全速启动信息化助农工作,大力推广信息化营销新模式,综合运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网络技术、Internet技术及通讯技术实现农产品销售信息的采集、分类、处理和共享,以流量实现销量,助力农产品销售,为农产品销售打开新销路。

  加快乡村特色农副产品直播电商基地建设。省内各地应因地制宜建设乡村农副产品直播电商基地,积极培育本土农民直播带货达人,打造本地特色农副产品品牌集群,优化农副产品直播生态,为本地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个体农户提供高品质和高标准直播带货公共平台,完善政府+电商平台+企业协同合作机制,围绕农产品产业链上下游共同搭建体系支撑,充分发挥电商助农效应,多维度拓宽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增加农副产品附加值,扩大农民电商直播带货灵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篇九:中央一号文件学习体会

  

  学习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正式发布。为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贡献力量。现将学习相关心得体会如下:

  1、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守好“三农”基本盘至关重要、不容有失。

  2、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要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

  3、扎实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支持东北、黄淮海地区开展粮豆轮作,稳步开发利用盐碱地种植大豆。

  4、加快发展水稻集中育秧中心和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加快粮食烘干、农产品产地冷藏、冷链物流设施建设。

  5、在保护生态和不增加用水总量前提下,探索科学利用戈壁、沙漠等发展设施农业。

  6、树立大食物观,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分领域制定实施方案。

  7、严厉打击盗挖黑土、电捕蚯蚓等破坏土壤行为。

  8、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

  9、规范优化乡村地区行政区划设置,严禁违背农民意愿撤并村

  庄、搞大社区。

  10、全面培训提高乡镇、村班子领导乡村振兴能力。派强用好驻

  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强化派出单位联村帮扶。

  11、对农村党员分期分批开展集中培训。通过设岗定责等方式,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12、全面落实县级领导班子成员包乡走村、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包村联户、村干部经常入户走访制度。

  13、推进农村扫黑除恶常态化。

  14、扎实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

  15、将符合条件的乡村振兴项目纳入地方政府债券支持范围。支持以市场化方式设立乡村振兴基金。健全政府投资与金融、社会投入联动机制,鼓励将符合条件的项目打捆打包按规定由市场主体实施,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按市场化原则更多投向农业农村。

  16、完善城市专业技术人才定期服务乡村激励机制,对长期服务乡村的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方面予以适当倾斜。

  17、深化纠治乡村振兴中的各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切实减轻基层迎评送检、填表报数、过度留痕等负担,推动基层把主要精力放在谋发展、抓治理和为农民群众办实事上。

  18、严防“割青毁粮”。

  19、开展吨粮田创建。

  学习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正式发布。为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

  农村现代化、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贡献力量。现将学习相关心得体

  会如下:

  一、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在最近几年的中央一号文里都是重中之重,2022年中央一号文第一部分提出“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2023年中央一号文第一部分提出“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并要求推动出台粮食安全保障法。

  我国粮食产量已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22年,粮食生产克服了新冠疫情多点散发、冬小麦大面积晚播、南方极端高温干旱、农资价格高位运行等困难,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3731亿斤、增产74亿斤。粮食安全整体形势趋好。但我国人多地少的现状将长期存在,粮食安全仍处于紧平衡的状态。随着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城镇化推进,粮食和重要农产品需求仍呈刚性增长态势,尤其是需要由粮食转化的肉蛋奶等消费将大幅增长。加上受全球气候变化、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等外部因素,国际粮价涨幅高、涨价快,甚至出现拒绝粮食出口的现象。我国作为粮食消费大国,绝不可能全部依赖进口,所以粮食安全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从中央一号文看,“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L3万亿斤以上,稳住面积、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是重要目标。粮食生产重点是“两稳两扩两提”。“两稳”就是稳面积稳产量,确保粮食面积稳定在17.7亿亩以上、力争有增加,确保粮食产量继续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力争多增产。“两扩”就是扩大豆、扩油料,今年再扩种IoOo万亩以上,确保大豆油料面积稳定在3.5亿亩以上、力争再扩大。“两提”就是提单产、提自给率,力争玉米示范田亩产提高IOO公斤以上、食用植物油自给率提高1个以上百分点。这

  些内容,在中央一号文里都有相应描述。

  “健全农民种粮挣钱得利、地方抓粮担责尽义的机制保障”是关键措施。近些年很多农民放弃了粮食生产,其核心原因是粮食赚不到钱。很多人一算账,一年一亩田最多赚一两百块,甚至赚几十块钱乃至亏本。这种背景下,我们要采取多种措施,稳住种粮农民的积极性,核心要义是让种粮的农民挣钱得利。种粮农民有利可图,才能稳面积稳产量。

  “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是主要行动。2009年国务院发布了《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实施过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其效果明显。2008年粮食产量刚过1万亿斤,2020年已达到1.34万亿斤,增加了3个千亿斤。当然,相比上一阶段的提升行动,新一轮的产能提升难度加大。我们已经取得了连续十九连丰,几大主粮的单位面积产量都已经到了高位,耕地规模扩大空间也很小。新一轮千亿斤产能提升工程,强调的是党政同责抓粮食生产以及通过技术攻关提高单产的鲜明导向,今年中央一号文首次提出“创建吨粮田”。

  除了粮食增产,粮食减损也很重要。我国粮食每年在收割、运输、仓储、消费等环节损耗400多亿斤,接近湖北全省的年产量。因此中央一号文强调,深入开展粮食节约行动,推进全链条节约减损,健全

  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

  二、大豆油料

  大豆油料是重要农产品,一方面关乎“油瓶子”的安全,另一方面豆粕是畜牧业的重要饲料。近些年,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超过80%,2020年大豆进口首次超过1亿吨,数据惊人。近两年,虽然大豆油料扩种成效超出预期,自给率有所提升,但整体上对外依存度还是非常高。而且去年国际大豆和玉米的价格都在上涨,即使大豆进口数量有所下降,但进口花费却在增多。对此,中央一号文提出,深入推进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开发利用冬闲田种植油菜,实施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深入实施饲用豆粕减量替代行动。

  一是油菜产业。我国曾长期是世界油菜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但是受油菜收储政策调整和国外廉价油料的冲击,我国菜籽油进口量暴增。2020年,中国菜籽油进口量为179.4万吨,相比2019年增长了65.59%o国家从2022年开始大力支持油菜产业发展。根据2022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公示了2022年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创建名单,全国总共4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中有五个是油菜,分别在湖北、湖南、四川省、贵州和青海等五个省,此外还支持了湖北省武穴市、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等地以油菜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总共支持资金超过10亿元。另外还有专项资金支持在长江流域开发冬闲田扩种油菜。目前油菜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种植意愿较低、加工企业效益不高,希望部分油菜主产地能借助国家政策东风,支持油菜加工业和品牌打造,坐实“世界油菜看中国,中国油菜看湖北”的说法。

  二是油茶产业。油茶作为木本油料,也是油料安全的重要补充。近几年湖北阳新、随县、麻城等多地在油茶上面投入很多,但成效较差。油茶产业面临着加工不足、成本太高等问题,尤其油茶采摘主要还是依赖人工,采收成本很高,导致生产的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建议油茶产地政府结合国家政策,做好油茶产业的专项规划。

  三是豆粕减量的替代产业。豆粕是畜牧业主要的饲料来源,在大豆严重

  依赖进口的背景下需要尽可能的寻找替代品。上周省农业农村厅学习研讨会上,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XXX教授提出正在研发高蛋白玉米,如果成功的话可以替代大量豆粕,得到了省农业农村厅的大力支持。另外,建设优质节水高产稳产饲草料生产基地、加快苜蓿等草产业发展、大力发展青贮饲料、加快推进秸秆养畜都是重要措施。

  三、生猪保供

  中国是生猪消费大国,每年消耗6亿多头,相当于平均每两人每年吃掉一头猪。因此,生猪供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中央一号文提出,落实生猪稳产保供省负总责,强化以能繁母猪为主的生猪产能调控。

  去年我们生猪的价格一波三折,上半年生猪的价格很低,八九月份价格到了高位,到年底的时候生猪价格又跌下来了。最近跌破了盈亏线,国家又开始实行收储。生猪价格以前是两三年一次大周期,现在一年就出现了大周期。总体来说,现在国家要的是稳定生猪的供应,不希望大起大落,需要合理的宏观调控。

  生猪养殖的总体趋势是规划化和集约化,比如牧原集团、温氏股份等;普通养殖户在竞争中可能逐步淘汰,只能走特色化养殖之路。现在很多人追求生态健康,宁愿去买比市场上价格高不少的土猪肉,这给小规模传统养殖带来了发展的机会。传统养殖以黑猪土猪为主要品种,既能保护地方猪的品种,也是食物多元化供给的体现。需要注意的是,传统养殖也要符合环保相关规定。

  四、农业投资

  我国农业生产效率不高、国际竞争力不高,主要原因在于我们农业基础设施的落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城乡差距最直观的表现,同时也是最大的潜力所在,这方面有着巨量的投资需求。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

  长唐仁健对外透露,未来5到10年,高标准农田、设施农业等投资需求近15万亿元。这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提升,以及建材、水泥、钢筋、机械等基础产业的拉动作用很大。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既是当前扩大有效投资、稳住经济大盘的重点任务,也是增强农业保供能力、畅通城乡经济循环的长期举措。

  中央一号文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章节中,提出加大搭荒耕地利用力度、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农田、加强坡耕地综合治理、中小型水库工程建设等要求,有利于社会资本投资农业。但是根据近几年的调研,在各地看到的烂尾农业投资项目比比皆是、触目惊心。部分项目动辄就是投资数亿元,最后草草收场、钱羽而归。归根到底,部分投资人缺乏对农业的认知,在立项阶段缺乏科学的谋划。部分地方政府误以为农业投资和工业投资一样,实行重资产招商,把厂房建好了给投资人用。但农业项目对厂房要求各异,很多厂房实际

  上没有派上用场。

  农业项目盲目投资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政府部门对招商项目的调研和论证不足,以及社会资本对农业农村项目缺乏清晰的认识。农业项目回报周期长等特点容易让投资者后继乏力,导致很多投资项目失败告终。建议各地政府、社会资本在投资前期一定要科学严谨的论证,搞清楚凭什么投资农业农村、为什么在这里投资、投资后项目怎么推进等问题。政府要制定有效的支持政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社会资本需要制定科学的规划和合理的投资方案。

  五、农业科技创新

  据农业农村部公布,2022年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4%o而荷兰这一数据高达97乐德国、美国均超过了90虬由此带来的直接表现是,我国农业原始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差较大,比如玉米亩产较美国低380公斤以上,大豆亩产较美国低110公斤以上。没有先进的农业科技与装备支撑,就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央一号文强调,推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先进农机研发推广。

  农业科技创新,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创新主体。前期我们的政策导向是支持企业成为农业创新主体,以湖北为例,很多企业成立了相关研究院,政府也投入了大量资金支持,但是整体上效果甚微。因为农业企业规模较小、实力不足,且追求短期回报,无法和每年科技投入数十亿美元的美国孟山都等国际大企业相比。农业的重大科技攻关,往往需要跨区域跨科研院所的平台。近两年,国家开始注意到这一问题,开始支持农业领域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如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二是农业科技推广和应用。一方面,部分农业科技创新以发论文为导向,缺乏现实应用价值,难以得到推广;另一方面,部分地区原有的农技推广站机构取缔,农业科技缺乏推广的主体,加上我国分散的小农经营模式,造成了农技推广体系的脱节。近年来我们在各县市区调研时,很多基层农业农村部门都在反应这一问题。从实际出发,恢复农技推广等“七站八所”可能性较低,建议农技推广依托社会服务组织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六、种业振兴

  种业振兴行动在近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中都有体现,今年提出的是,要求

  完成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加快培育高产高油大豆、短生育期油菜、耐盐碱作物等新品种,加快玉米大豆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针对性更强,措施也更具体。我国自然资源丰富,以前品种的保护和培育没有引起重视,现在全社会都意识到了它的重要性。

  七、乡村产业

  关于乡村产业,今年中央一号文定调是要求高质量发展,主要包括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加快发展现代乡村服务业、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四方面内容。周胜利认为,对于县域来说,发展乡村产业需要主要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过去几年,全国累计创建14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300多个农业产业强镇、3600多个“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产业发展初见成效,国家也给予了大量财政资金支持。2022年,湖北省2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个现代农业产业园、9个农业产业强镇得到国家支持,获得6.1亿资金支持。其中,由省农规院完成的项目占4亿元。今年中央一号文明确继续支持创建三大产业融合类项目,说明产业聚集是产业发展的最集约化、最有效的方式,建议各地政府积极谋划和申报。

  二是科学布局产业园区。目前县域产业园区建设有几个错误的倾向,一是缺乏产业链思维,定产业园的定位不准,没有明确产业园的发展方向,只要是农场品加工企业都可以放到一个园区,导致各个加工企业之间无法形成合力;二是对当地资源禀赋认知不足,当地主要优势是交通区位、劳动力还是原材料,企业落户有什么优势都没有明确,甚至出现在偏旱山区建渔业产业园之类的现象;三是产业链的布局不科学,有些县域贪多贪全,动不动提出要搞八大产业、十大产业,计划一个乡镇搞一个产业园,实际上对于县域来说是很难实现的事情,“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等提法已经过时。中央一

  号文明确提出,实施“一县一业”强县富民工程。

  三是加快发展现代乡村服务业。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城乡之间的距离缩短,农民进城消费成为常态。因此,有人认为农村的商业体系和消费服务可有可无,从而影响农村电子商务和物流体系的建设进程,导致农民卖不出的东西便宜,买进来的东西贵。中央一号文提出全面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加快完善县乡村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县域集采集配中心、推动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向乡村下沉等措施,都是希望加快激活农村市场、释放农民消费潜力。虽然现在农民收入和城市还有较大差距,但创造的消费增量已经和城镇居民差不多了。随着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消费加快升级,预计每年可以新增2万亿元消费需求,对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的战略支撑作用非常突出。

  八、增收致富

  2022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133元,同比增长4.2%,农民收入仍然偏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为2.55,比上年同期缩小0.06,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农民就业制约因素较多,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有限,农民收入持续增长面临挑战。2023年中央一号文相比2022年新增了一个章节,专门用来讲述“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可见国家的重视程度。

  农民增收致富是一个长期的课题,中央一号文提出了农民就业增收、农业经营增效、保障农民财产权益三大渠道,据此有三条建议供各县市区政府参考。

  一是建设返乡入乡创业园,这是帮助大学毕业生到乡、农民工返乡实现就业增收的有力平台。近几年中央一号文都有提到建设返乡入乡创业园,农

  业农村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也发文强调了这一要求。但从实际看,各地都没有意识到返乡入乡创业园的重要性,部分地方政府认为这个项目没有支持资金而缺乏建设的积极性。这个创业园的核心不在于提供创业场所,而是营造创业氛围,为创业团队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包装、法律顾问等多方面的扶持,从而提高乡村创业成功率、激发创业活力。

  二是支持发展代耕代种代管代收全程托管等服务业。要实现小农户跟大市场的对接,农业现代化服务业是关键。湖北农业发展集团作为湖北唯一一家以现代农业为主业的省属国企,提出在5年内流转200万亩土地,并发展相应的生产托管和产销服务。有些社会资本也在尝试和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但政府在支持时要注意,不能让社会资本与农民争利、侵占农民的利益。中央一号文中也有明确表述,要加强资本下乡引入、使用、退出的全过程监管。

  三是注意让农民享受到改革红利。对比以往中央一号文,土地改革的内容多放置在乡村改革、乡村建设的框架之下,而今年将土地改革作为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的一部分,这就明确了土地改革的目的是“让农民享受红利、获得收益”。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方面,湖北省公安县探索由村党支部领办土地、劳务、资产“三个合作社”,推进土地入股、劳力入社、资产入市,有效激活农村土地、人力、资产“三要素”。

  九、乡村建设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目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0%,90%以上的村庄开展了清洁行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84%的行政村,但是也

  存在仅有30%的村生活污水实现集中或部分集中处理,通硬化路的自然村不足40%、农村安全饮水尚未实现全覆盖等问题。2023年中央一号文提出,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周胜利提出,乡村建设要注意三方面问题。

  一是加强村庄规划建设方面,中央一号文对村庄规划的描述近几年都有,今年的提法更加明确具体,表述为“支持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分区分类编制村庄规划”“将村庄规划纳入村级议事协商目录”“严禁违背农民意愿撤并村庄、搞大社区”。突出强调的是,农民的主体地位。要让农民全程全面参与规划编制工作,避免规划流于形式。

  二是全域土地综合治理方面,前期全域土地综合治理项目范围以若干个自然村、行政村或以乡镇为单元,今年中央一号文明确到以乡镇为单元来推进。前期全国各地都在开展项目试点,暴露出了很多问题,比如土地指标无法覆盖项目成本、项目开发后期难以运营等,相信后续国家会进一步规范此类项目。

  三是数字乡村建设方面,存在流于形式、形象工程等问题,没有促进数字乡村的实际场景应用,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大多束之高阁。中央一号文特别强调了“推动数字化应用场景研发推广”,数字乡村即将进入深化创新阶段。如果有地区能够抓住这一发展趋势,在数字化乡村场景方面进行深化和丰富,将在乡村建设方面成为突出典型。

  十、乡村治理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不仅关系到农村改革发展,更关乎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影响农村社会大局稳定。周胜利认为,当前我国乡村治理总体面临着村庄人口“空”、乡村社会“散,工作负

  担“重”、集体经济“弱”和攀比性消费“浓”五大困难问题,使得乡村治理处于“村民自治被压缩,传统德治受挑战,而法治未建立”的局面。

  如何改善当前乡村治理的困境和现状呢?结合中央一号文要求,周胜利认为重点要解决三方面问题。

  一是基层领导能力问题。中央一号文“强化县级党委抓乡促村责任”等内容,对基层领导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领头羊”的能力高地直接关系乡村振兴的实施进程。因此,全面培训提高乡镇、村班子领导乡村振兴能力、对农村党员分期分批开展集中培训是关键。前几年因为疫情原因,基层干部培训工作开展不够充分,从今年开始这项工作有望认真落实。

  二是基层减负问题。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这一年也被称为“基层减负年”。现在基层干部苦不堪言,有人称80%以上的精力用于考评和检查,没法开展实际工作。这几年中央一号文也在反复要求,今年更为具体:深化纠治乡村振兴中的各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切实减轻基层迎评送检、填表报数、过度留痕等负担,推动基层把主要精力放在谋发展、抓治理和为农民群众办实事上。

  三是农村精神文明方面,最重要的现实问题是解决高价彩礼和消费攀比问题。农村高彩礼现象是社会热点,有的地方高达数十万,让农民背负了沉重的负担。但彩礼作为社会自发行为,政府部门并不能强制干预。有些地区对高价彩礼进行了限制,比如山西省长治市政府曾发文,规定彩礼金额不超过5万元。实际这一规定就是形式大于作用,缺乏强制执行的基础。解决相关问题,更需要基层干部、党员带头引导。高价彩礼的形成也和农村攀比之风的盛行息息相关,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消除。

  中央一号文是三农工作的指针,对于从事农业农村相关工作的人来说意义重大,是乡村规划人学习的范本。文件内容从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对乡村振兴提出了详细要求,整体上看内容更加具体和明晰,给我们工作带来了很多启示。希望全体同事进一步深入学习,对具体内容进行专项研讨。

  学习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守好“三农”基本盘至关重要、不容有失。党中央认为,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贡献力量。现将学习相关心得体会如下:

  一、研究制定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指导意见

  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扎实搞好确权,稳步推进赋权,有序实现活权,让农民更多分享改革红利。研究制定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切实摸清底数,加快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加强规范管理,妥善化解历史遗留问题,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探索建立兼顾国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利益的土地增值收益有效调节机制。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构建产权关系明晰、治理架构科学、经营方式稳健、收益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探索资

  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样化途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监管体系。保障妇女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的合法权益。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示范。

  二、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强化各项稳岗纾困政策落实,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稳岗倾斜力度,稳定农民工就业。促进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测预警机制。维护好超龄农民工就业权益。加快完善灵活就业人员权益保障制度。加强返乡入乡创业园、农村创业孵化实训基地等建设。在政府投资重点工程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推广以工代赈,适当提高劳务报酬发放比例。

  促进农业经营增效。深入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支持家庭农场组建农民合作社、合作社根据发展需要办企业,带动小农户合作经营、共同增收。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行动,大力发展代耕代种、代管代收、全程托管等社会化服务,鼓励区域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农业节本增效、提质增效、营销增效。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总结地方“小田并大田”等经验,探索在农民自愿前提下,结合农田建设、土地整治逐步解决细碎化问题。完善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指引,加强资本下乡引入、使用、退出的全过程监管。健全社会资本通过流转取得土地经营权的资格审查、项目审核和风险防范制度,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坚持为农服务和政事分开、社企分开,持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扎实搞好确权,稳步推进赋权,有序实现活权,让农民更多分享改革红利。研究制定第二轮

  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切实摸清底数,加快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加强规范管理,妥善化解历史遗留问题,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探索建立兼顾国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利益的土地增值收益有效调节机制。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构建产权关系明晰、治理架构科学、经营方式稳健、收益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样化途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监管体系。保障妇女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的合法权益。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示范。

  积极搭建二轮网签和农业统一大市场平台。以“农户少跑路、网

  络多跑路,打通最后一公里”为目标,推进智慧农业发展,促进信息技术与农机农艺融合应用。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公共服务,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着眼解决实际问题,拓展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场景。加快推动数字乡村标准化建设,促进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辅助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承担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社会责任。

  学习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

  2月13日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20个中央一号文件。为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贡献力量。现将学习相关心得体会如下:

  一、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中央一号文件立足当前,部署全面推进

  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并着眼长远,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总体要求和具体安排。

  “我们要深刻领悟农业强国的历史方位、战略定位、统领地位,明确主攻方向和战略重点,不断强化政策和要素供给,着力推进科技和制度创新,钾足干劲推动农业强国建设开好局起好步。”唐仁健说。他表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国家安全基础,都离不开农业发展。纵观世界强国发展史,一个国家要真正强大,必须有强大农业作支撑,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关键核心技术和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不受制于人。建设农业强国既是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也是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

  世界上公认的农业强国有其共同特征。我们既要遵循农业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加快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更要充分考虑我国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要求,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饭碗,依托双层经营体制发展农业,发展生态低碳农业,震续农耕文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一项长期任务。唐仁健说,当前要把重点放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集中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要抓紧研究制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细化提出未来5年、2035年、本世纪中叶的目标任务,明确路线图、施工图。

  二、抓好稳产保供头等大事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

  我国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特别是去年克服疫情灾情、国际粮价剧烈波动和农资价格高企等多重不利因素,实现丰收增产,为稳经济大盘提供了有力支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稳产保供形势复杂严峻,压力也越来越大。中央一号文件对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作出全面部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全力抓好粮食生产。紧紧围绕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的目标,千方百计稳住面积、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开展吨粮田创建,实施大豆玉米单产提升工程,努力提高粮食单产。加力扩种大豆油料,扎实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支持东北、黄淮海地区开展粮豆轮作,稳步开发利用盐碱地种植大豆,推行稻油轮作。统筹做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调控,稳定生猪等“菜篮子”产品供应。

  (2)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抓紧启动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努力推动粮食产能早日迈上新台阶。树立大食物观,分领域制定实施方案,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

  (3)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以耕地为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制定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实施方案,强化科技装备支撑,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推动重点领域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健全农民种粮挣钱得利、地方抓粮担责尽义的机制保障。继续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合理确定稻谷最低收购价,稳定稻谷补贴,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逐步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实施好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试点。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资金规模,严格省级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

  守牢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

  中央一号文件将防止规模性返贫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进行具体部署。必须持续压紧压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责任,坚决防止出现整村整乡返贫现象,加快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发展步伐,不断缩小收入差距、发展差距,让脱贫群众生活越过越红火。重点从守底线、促发展两个方面加强部署和落实:

  (1)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O强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发挥好预警响应作用,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对有劳动能力、有意愿的监测户,落实开发式帮扶措施。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做好兜底保障。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继续聚焦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集中力量给予倾斜支持。统筹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

  (2)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优势主导产业,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力争提高到60%以上,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强化就业帮扶,实施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确保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深化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帮扶。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寄托着亿万农民对美好家园、美好生活的期盼。中央一号文件对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作出重点部署。

  “必须紧紧围绕逐步使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这个目标,扎实推进乡村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推动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

  面提升,让农民就地能够过上现代文明生活J

  要稳扎稳打推进乡村建设。加强村庄规划建设,严禁违背农民意愿撤并村庄、搞大社区,防止大拆大建、盲目建牌楼亭廊“堆盆景”。组织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持续加强农村道路、供水、能源、住房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重点加快防疫、养老、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按照“土特产”三个字要求,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发展突破口,着力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把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

  “我国自古以来崇尚和的理念,讲求惠风和畅、人心和善、和衷共济。与美丽乡村相比,和美乡村是对乡村建设内涵的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强调乡村塑形与铸魂并重、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以和的理念贯穿始终,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确保农村人心向善、稳定安宁J

  下一步,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用好传统治理资源和现代治理手段,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抓手、平台和载体,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塑造乡村文明新风尚。


推荐访问: 中央一号文件学习体会 学习体会 中央一号文件

热门排行

带头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方面六个带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剖析材料-合集共计(精选文档)

带头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方面六个带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剖析材料-合集共计(精选文档)下面是小...

对支部副书记批评意见13篇

对支部副书记批评意见13篇对支部副书记批评意见  党支部成员批评意见  (一)卢XX:  (1)你作为党支书记,党建工作创新意识不强、思路不多,安排党建工作大多局...

我为群众办实事典型案例材料12篇

我为群众办实事典型案例材料12篇我为群众办实事典型案例材料篇1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镇多措并

党支部看电影活动方案8篇

党支部看电影活动方案8篇党支部看电影活动方案  爱国主义影片《金刚川》观影主题党日活动方案-活动方案  “追忆抗美援朝、弘扬革命精神、牢记初心使命”—爱...

工作执行力度不够整改措施16篇

工作执行力度不够整改措施16篇工作执行力度不够整改措施  缺乏执行力的原因及改良措施  随着深入提高执行力专题教育活动的展开,全局上下形成了先进性教育的...

2022年度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记录表意见建议7篇

2022年度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记录表意见建议7篇2022年度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记录表意见建议篇1

2023年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要点

2023年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要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要点》文章,仅供大家参考,请勿照搬抄袭。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写出更好的文章

前台员工优秀事迹范文15篇

前台员工优秀事迹范文15篇前台员工优秀事迹范文篇1一年时间过得很快,在公司工作一年多了。入职以来,我

五一节前廉政提醒谈话内容15篇

五一节前廉政提醒谈话内容15篇五一节前廉政提醒谈话内容  本文为Word版本资料,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修改  廉政提醒谈话提纲  一、请介绍一下今年以来,你公司...

美术教研活动美篇精彩开头和结尾13篇

美术教研活动美篇精彩开头和结尾13篇美术教研活动美篇精彩开头和结尾篇1男女:亲爱的家长朋友们,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