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热门博士论文题目与选题11篇(范文推荐)
热门博士论文题目与选题《探析民商法中的连带责任》摘要民商法中的连带责任主体涉及范围很广,不仅有国家机关、企业法人还包括了合伙组织以及个人,民商法对于这些主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热门博士论文题目与选题11篇,供大家参考。
热门博士论文题目与选题篇1
《 探析民商法中的连带责任 》
摘 要 民商法中的连带责任主体涉及范围很广,不仅有国家机关、企业法人还包括了合伙组织以及个人,民商法对于这些主体的连带责任亦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包括了共同侵权情况、共同危险行为和共同责任三种情况下出现的连带责任;这一规定的出台是为了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但是随着法律的运行,该规定也出现了一些侵犯其他人权利的弊端,因此,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对连带责任进行了研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民商法 连带责任 合法权利
作者简介:张笑荷,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法学专业本科在读。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6)02-281-02
我国民法和商法都有涉及连带责任的规定,但是对于该规定的细致化划分和适用并没有完善的法条。民商法之所以提出连带责任也是为了防止债务人之间互相推卸责任的现象发生,在现实中,该规定的适用率也比较高,足可见连带责任设立的重要意义。
一、连带责任的内涵
至今为止,我国民商法中并未从法理的角度对连带责任进行过全方位的定义和解释。然而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连带责任进行了研究和解释,比如 “连带责任是违反连带债务或共同侵权行为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不问各自应承担的份额, 也不分先后顺序,都应根据权利人的请求全部或部分承担而无权拒绝的民事责任”等。这些概念指出了连带责任的具体适用办法,但是在推广中并不能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就目前来说,人们有一种约定俗成的认可性观点:连带责任是一种涉及责任主体比较多,但是任何一个主体都必须对全部的债务承担清偿责任的一种规定。
二、连带责任的构成要件
民商法规定了普通民事责任的构成要素: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因果关系、主观过错。但连带责任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民事责任,当然满足以上基本条件是必须的,除此之外还应满足如下条件才可:其一,债务人至少是两人以上。其二,连带责任人与债权人之间是一种债的关系,而且密不可分。其三,连带责任涉及的客体必须是种类物,这是承担连带责任的前提,一旦客体为特定的物,那么债务由其他债务人进行清偿也就难以实现。其四,连带责任的履行,必须依据相关的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事前约定。
三、连带责任的类型化分析
民商法中涉及的连带责任种类繁多,且法律均对之做出了相应的规定,本文就几种常见的进行分析研讨:
(一)共同行为之下造成的连带责任
共同行为之下造成的连带责任可具体分为以下两种:其一,共同侵权情况下产生的连带责任。所谓的共同侵权情况下产生的连带责任是指两个以上(包括两个人)由于有着共同主观故意或者过失,而且由于这种原因造成了对他人利益的一定损害,从而一起承担债务责任的一种连带责任。据规定,这种情况下的连带责任是需要所有责任主体共同承担的,但是实际执行却会出现一定的问题,比如说,如果造成他人利益损害不是由于责任人主观故意或过失,那么是否还需要承担连带责任呢?对此基本有两种观点:有的人认为由于不是行为人主观意识造成的,就不应让其承担连带责任;反对者则以造成的结果〖〗为依据,认为既然实际当中他们的行为已经造成了他人利益的损害,那么不管主观意识如何,都应该为其承担后果。由于没有确切的规定,司法实践中往往会视情况而定。其二,在共同危险行为下产生的连带责任。具体上来说,在存在共同危险行为之下,一旦出现无法明确具体责任人造成的损害结果,即要对共同危险行为人判定承担连带责任。相对于共同情况下造成的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不明确情况,这种连带责任在相关的法律条例中获得了认可。这对连带责任的具体实施也有现实的意义,能够弥补长期以来对于共同危险行为造成的侵权责任的判决的一大空白,可以说这是法律的进步和司法实践的有效结果,有利于我国的法律制度建构和法治文明建设。
(二)委托代理行为中产生的连带责任
代理行为和承担连带责任是不等同的,只有代理行为出现违约的情况下代理人才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果代理人明知道自己代理的行为是违法的或者不能够履行的还故意为之,就必须承担连带责任,法律之所以规定委托代理行为中的连带责任就是为了制止这种明知违法而故意为之的代理行为。这种连带责任是一种事先的规定,能够更为有利的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实现司法公平。
(三)由承担保证导致的连带责任
由保证导致的连带责任往往是由于在前期保证阶段对保证方式和具体办法要求不明导致的。债务人不履行合同中的约定就会出现责任承担的问题,因而保证人的责任是无法逃脱的。但是法律规定了如果提供保证的人是两个以上就必须事前说明担保人之间的具体责任,如果前提忽视了这一点,在承担责任的时候就会转化成共同承担。一旦债权人无过错,承担者之间就共同负责赔偿,这种情况时常发生在公司的侵权纠纷案件之中,民商法将这种连带责任种类融入其中也是为了有效的阻止或者减免这种侵权行为的发生。
四、设立连带责任制度的立法意义
综上可以得之,连带责任的每一个主体都有承担全部债务以实现债权人合法权利的义务。当然同样的,债权人也可以根据法律规定或者事前约定对任何一个连带责任债务人进行债务的追偿。其中的连带责任主体有两种:第一,这些债务人本身就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第二,这些连带责任主体对于内部责任并不应该承担。这里就存在一个点,为什么法律要规定一些不需要承担责任的人来承担一份债务的全部责任呢?因为这种规定无疑就会加重本身不应承担责任的人或者是本应该承担部分责任人的责任,这就引出了设立连带责任的意义:即使某些债务人本不需要承担一定的债务或者不需要承担全部债务,但是由于其与真正债务人存在一定的法律关系或者事实的关系,通过连带责任的绑定,让他们去有效的制约和监督真正债务人的违约行为,从而更好的保证债权的实现,是一种共同作用实现或者制止违法行为的制度和规定。
五、民商法中连带责任存在的问题 (一)随着民商法规则的变化,司法中有关损害人利益的赔偿发生了本末倒置的现象
实体法与民商法是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因此民商法的制定、修订以及适用都不能忽视实体法,且需认可实体法所要保护的一切利益,否则民商法的存在就等同于形式,不能真正保护当事人的合理权益。此外,一旦现实中程序法和实体法发生了一定的冲突,首先要以实体法为主,这是考虑当事人利益的需要。司法实践中最典型的一种本末倒置就是人身损害赔偿方面的规定:为了配合程序法中的共同诉讼,把实体法中发生的共同侵权现象进行重新定义和认识。
(二)法院没有正式受理侵权行为之前,不追究未被起诉的侵权者和被起诉的侵权者之间分担的责任
从法律角度来看,在案件受理之前不追究未被起诉侵权者的责任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从司法的角度来看,对责任人和赔偿范围进行圈定还是十分必要的。实践中,一旦原告对其中一部分侵权人进行起诉,法律则忽视对其他侵权人责任的追究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显失公平。法律的本质是公平的,因此法院受理原告对侵权人进行的诉讼,理应当进一步确定责任的承担。但是对于那些未被起诉的侵权人应该承担什么责任而置之不理是有悖法律对人们的保护意义的。
(三)把原告拥有的选择权调到执行阶段之后存在不合理之处
司法实践中,倡导能够合并的诉讼不要分开行使,鼓励人们减少诉讼,尤其是在共同侵权的案件中,更要坚持减少诉讼的原则。但是权利的最终行使依然掌握在原告手里,法院只能规定,不能要求其如何行使。且实体法给予原告的实体权利和诉讼请求权往往会发生冲突,比如原告只对部分侵权人进行起诉,这种权利的行使是符合法律规定的,但是目前法律将原告的选择权行使放在了执行阶段之后,这是非常不合理的,试想一下,在执行之后再让原告进行诉讼对象的选择,那么有很多在前期应该得到解决的问题就难以执行,这种做法显失严谨,且对侵权人以及原告也存在一定的不公平。
六、完善我国民商法中连带责任的建议
(一)在《侵权法》中填入必要的公共诉讼
必要的公共诉讼主要分为固有的必要公共诉讼以及类似的必要公共诉讼。固有的必要公共诉讼指的是当诉讼标的一样时, 要让几名当事人共同进行诉讼。并且,法院应对该种诉讼一并审理。简言之,在几个当事人和对方当事人中只存在一个诉讼标的时, 若当事人想要行使自己的诉讼权利以及义务的时候,法院应要求几人一起提起起诉。类似的必要公共诉讼指的是把诉讼标的客观上的牵连性质也纳入到考虑的范围内,法院对几人一起起诉或者是将相同的情况合并审理,而与此同时,几人也能够一起或者单独被起诉。
(二)把共同侵权所承担连带责任的一类诉讼归类必要诉讼
我国程序法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当事人权利,因此想要更好的保护原告的诉讼权利、被告的权利以及连带责任人应该具备的权利,就应该完善相关法律规定,尤其是要将共同侵权所承担连带责任的一类诉讼归类必要诉讼,而不能一味的将其认定为共同诉讼,其目的亦是为了更有效的保障承担连带责任的责任人在承担责任之后可以有法可依,向任何其他债务人进行追偿。据此,原告也就可以任意的在承担连带责任的责任人中选择一人或者多人来要求赔偿。
(三)债务人承担相应的连带责任之后的追偿
债务人承受连带责任实际上就是要加强债务人相应责任,让他担负那份本不应是自己承担的局部责任。并且,为了让债务人的利益得到保障,批准债务人承担连带责任之后可以再追加其他的债务人并让其偿还。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仍然没有法律方面的制度来规制具体的相关程序以及赔偿的数额,若跟实际情况相结合,一般来讲可以通过如下方法予以解决:其一,根据多个债务人自己约定的比例来偿还。这个方法适用的前提就是连带责任债务人之间通过约定确定每个人应该赔偿的数额,一旦有人向债权人承担了赔偿责任,在向其他人索要赔偿的时候,也要按照事前的约定分别索要,每个债务人对约定债务额之外并不承担责任。其二,按照债务人中每个人的过错大小进行相应的偿还。这种方法运用的前提是,能够确定每个责任人对造成损害的结果承担了相应责任,一个或者多个责任人对债权人进行了清偿。之后可以按照每个人过错大小确定责任比例,从而再按照相应的比例来对其余债务人进行追偿。这种办法从实质上来说是较为公平的。其三,连带责任人向主债务人进行追偿。此办法运用的基础条件即连带责任人本身是没有过错的,也不应该承担任何的连带责任,只是由于事前有约定必须按照约定先对债权人进行赔偿,事后再按照约定向主债务人进行追偿的一种办法,此类型的救济途径是严格受法律保护的。
参考文献:
[1]赵志豪。民商法连带责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法制博览(中旬刊)。2013(4)。
[2]范滨。关于我国民商法中“不真正连带责任”的困惑及立法构想。法制与社会。2013(23)。
[3]刘雪。民商法连带责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现代经济信息。2013(14)。
[4]王晓凤。关于我国民商法中“不真正连带责任”的困惑及立法构想。中国市场。2014(39)。
热门博士论文题目与选题篇2
1、网络信息生态链价值管理研究
2、高校科学数据管理研究
3、网络民意表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研究
4、异构无线融合网络中无线资源管理关键技术研究
5、云计算环境下动态资源管理关键技术研究
6、基于G/S模式的三维地质灾害信息管理平台研究
7、数字图书馆内容管理开源软件应用与评价研究
8、基于ERP系统的供应商成本管理研究
9、我国着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的困境与出路
10、面向用户服务需求的云计算管理机制研究
11、基于声望的信任管理关键技术研究
12、面向政府危机决策的信息管理机制研究
13、民国时期报业管理学术思想研究
14、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研究
15、基于WEB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16、基于B/S模式的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17、学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实现
18、高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9、计算机机房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20、我国着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研究
21、基于UML的学生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22、山东科技大学教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23、虚拟样机协同仿真平台的数据/模型管理技术研究
24、基于设备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25、基于SNMP的网络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26、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分析和模型研究
27、新型电动汽车锂电池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28、基于C/S与B/S混合结构的教务管理系统设计和开发
29、软件开发项目管理研究
30、基于SNMP的数据采集及性能管理的研究
31、现代项目管理方法及其在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开发中的应用
32、高校网络招生管理与分析系统的开发研究
33、基于UML技术的高校招生管理系统设计
34、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5、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管理研究
36、基于Web的网络管理系统
37、基于元模型的信息资源管理技术研究
38、我国广电产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员工忠诚的实证研究
39、基于CMM软件项目质量管理的研究
40、个人知识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41、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绩效评价研究
42、E-learning环境下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的实施策略研究
43、高校危机传播管理的媒体策略研究
44、矿井水文地质信息管理与水害预测系统
45、基于B/S结构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6、超市商品销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7、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8、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9、基于Eclipse的图书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50、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热门博士论文题目与选题篇3
1、特殊侵权行为归责原则之研究
2、土地征收立法研究
3、非婚同居的法律问题研究
4、婚姻契约观念的限度与嬗变
5、我国夫妻财产制的发展趋势研究
6、意思表示瑕疵理论与立法比较研究
7、医疗损害责任制度比较研究
8、论英国对诽谤的法律规制
9、中国矿业权流转法律制度研究
10、着作权转移规则研究
11、登记对抗下的物权变动及其对抗性问题研究
12、论我国视频网站版权侵权案件频发的原因与应对
13、音乐作品及其权利研究
14、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制度障碍与重构
15、非传统商标国际注册问题研究
16、自然资源使用权制度研究
17、消费者撤回权制度比较研究
18、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比较研究
19、个人信息权的界定及其民法保护
20、住宅小区业主区分所有权问题研究
21、一元处理机制下医疗损害责任制度研究
22、精神损害赔偿的定量研究
23、我国消费者保护中的冷却期制度研究
24、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理论重述与裁判研究
25、惩罚性赔偿的法理与应用
26、我国专利侵权诉讼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27、网络服务提供者侵权责任理论基础研究
28、食品侵权损害多元化救济机制研究
29、新闻侵权责任研究
30、私法自治视域下的老年人监护制度研究
31、知识产权默示许可制度研究
32、信用评级机构民事法律责任研究
33、我国民法典亲属法编立法构建研究
34、无主财产法律问题研究
35、个人信息的私法保护研究
36、无权处分合同效力与物权变动模式之关联
37、金融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比较研究
38、论违反强制性规定合同之效力
39、隐私的限制与保护
40、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研究
41、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
42、FIDIC合同条件适用性问题比较研究
43、我国着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的困境与出路
44、当代中国婚姻法与婚姻家庭研究
45、网络环境下信息共享与着作权保护的利益平衡机制研究
46、涉外非婚同居财产关系准据法选择机制研究
47、传统手工艺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
48、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
49、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
50、私法上的信赖保护原则研究
51、第三方互联网支付经济法规制研究
52、我国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法律制度研究
53、公序良俗原则比较研究
54、应收账款商事质押法律问题研究
55、我国遗产信托法律制度构建
56、英美不动产登记法律制度研究
57、论担保物权的实现
58、儿童与权利:理论建构与反思
59、人格权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60、数字网络技术背景下着作权法的困境与出路
热门博士论文题目与选题篇4
1、网络环境下的着作权许可使用合同研究
2、论医疗侵权举证制度
3、中国农村土地所有权法律制度研究
4、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
5、证券交易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研究
6、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业主专有所有权的认定及保护
7、董事对债权人义务研究
8、论个人医疗信息的隐私保护
9、我国金融控股公司风险防范的法律对策
10、国企高管薪酬法律规制的合理路径
11、不可抗辩条款的理论与适用
12、公司自治防弊下的债权人知情权研究
13、论新闻自由与隐私权的保护
14、应收账款质押制度研究
15、不动产登记法律制度研究
16、不作为侵权行为探究
17、有限公司股东查阅权研究
18、中国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退出模式的法律规制分析
19、论数据库的法律保护模式
20、赠与合同的任意撤销权
21、论文物、艺术品拍卖中的拍卖人免责声明
22、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研究
23、野生动物致人损害责任研究
24、网络虚拟物相关民事案例研究
25、美国“337调查”的历史演进及浙江企业的应对措施
26、目标公司反收购决策权研究
27、商业外观法律保护新探
28、着作权合理使用制度视野中的软件反向工程
29、美国侵权法中的因果关系理论
30、湖北省商标战略研究
31、我国动产抵押登记制度的法律研究
32、期待权研究
33、建设工程款拖欠问题法律对策研究
34、外观设计专利客体研究
35、工伤保险与民事赔偿的适用关系
36、外观设计的合案申请制度
37、虚拟财产的属性及法律保护问题研究
38、我国工伤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研究
39、我国专有出版权几个问题的探究
40、试论我国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制度
41、重大灾难后收养问题研究
42、居民小区人防车库归属问题研究
43、消费合同中格式条款的探究
44、网络着作权的侵权及保护问题研究
45、专利权出资法律问题探析
46、患者知情同意权研究
47、合同解释研究
48、论博客作品着作权的合理使用
49、动产抵押登记制度研究
50、我国专利权质押融资法律问题研究
热门博士论文题目与选题篇5
《 浅谈民商法与海商法的融合 》
【摘 要】我国民事立法采用民商合一的体例,海商法往往被看做是民法领域的一个分支,民法的基本原则对于海商法同样适用。但是,由于海上活动的特殊性,海商法对一些问题作出了不同于广义民法的特殊规定,使之颇具海商法特色,“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草案)》的说明”中明文指出,海商法调整的法律关系的性质决定了它属于民事法律范畴;同时它又有别于一般民事法律,因而被视为特别民事法律。
【关键词】民商法;海商法;迟延交付;留置权;货运法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只要是《海商法》没有明文规定的,便遵照民商法理论来审理海事争议案件。本文从海商法与民法的密切联系作为切入点,依次从海商法迟延交付、承运人留置权等多个货运法角度探讨民法和海商法之间的融合。
一、概述
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规范的总和,每种法律制度都调整特定的对象,是划分法律部门的根本依据。民法是私法,它所调整的是平等主体间的人身关系与财产关系[1],而对于海商法的定义,人们众说纷纭,可以说,《海商法》所调整的关系是纵横交错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第一条:“为了调整海上运输关系、船舶关系、维护当事人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海上运输和经济贸易的发展,制定本法。”从这条规定来看,海商法作为民法的分支,其所调整的领域主要包括海上运输中发生的社会关系以及与船舶有关的社会关系,主要为财产关系,也包括人身关系。
海商法与民法相比,具有明显特点,海商法虽然以海上运输和以船舶有关的特定社会关系为调整对象,但其内容却涉及民法当中的各项基本制度3。海商法中包括了与物权法相关的船舶自物权与他物权,与合同法相关的海上货物运输合同,与侵权行为法相关的船舶碰撞,特殊的时效问题以及一些涉外法律适用规定。这种包容性是其他部门法所不能做到的,这体现了海商法与民法的亲密关系,体现了二者的融合。
二、海商法与民法之间的融合
(一)海商法与合同法承运人留置权的融合
我国《海商法》第87条规定:“应当向承运人支付的运费、共同海损分摊、滞期费和承运人为货物垫付的必要费用以及应当向承运人支付的其他费用没有付清,又没有提供当担保的,承运人可以在合理的限度内留置其货物。”这条规定有一点颇具争议,就是对“其”的解释,到底是指债务人所有还是与债务人有牵连关系即可,在学界争议极大。
为此,我们引入《合同法》第315条的规定:“托运人或者收货人不支付运费、保管费以及其他运输费用的,承运人对相应的运输货物享有留置权,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这里使用的是“相应的”一词,即该条款注重的是货物与债务人之间具有的牵连关系,而不一定必须为债务人所有。我认为,对于海商法承运人留置权问题应该融合入合同法的规定,这样才能更好地贯彻了法律规定承运人,留置权的目的,也符合利益衡量所要求的法律原则。更能满足实践的要求[2]。加之我国已经逐渐注意了善意留置权制度的合理性,《海商法》第25条所规定的船舶留置权也没有要求标的船舶必须为债务人所有。所以,在承运人留置权问题上,应当融入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二)海商法中对迟延交付的规定与民法中相关规定的融合
我国《海商法》对于货物迟延交付的规定有着明显的漏洞,我国《海商法》第50条第1款规定:货物未能在明确约定的时间内,在约定的卸货港交付的,为迟延交付。何为“明确约定的时间内”?如果承托双方迟迟不能达成共识,并且承运人违反直航适航义务,进而迟延交付给货方造成损害,货方如何以法律为依据向船方索赔,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合同法》第290条第1款规定:”承运人应当在约定期间或者合理期间内将旅客、货物安全运输到约定地点。”可见。承运人在运输期间的适当履行,表现为其按照运输合同约定的期间履行其义务和在合理的期问履行运送义务两种情况。但对于《合同法》第290条和《海商法》第50条的关系,学者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海商法》与《民法通则》、《合同法》是普通法与一般法的关系,《海商法》对于迟延交付已有明确的规定,故根据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法律适用原则,《民法通则》、《合同法》的规定理应不予适用,《海商法》所规定的迟延交付的文字意义极其明确,不具有扩充解释的空间,对其进行司法解释无异于二次立法,不符合立法原则和程序”。[6] 也有人认为,《合同法》第290条应该适用,因为《海商法》第50条并没有对迟延交付进行确切定义,所以,《合同法》的规定仍然可以补充适用[7]。
此外,从举证责任上来看,在货物迟延交付上,海商法的规定也不尽完善。
我国合同法采取严格责任原则,如果按照合同法的规定,则货方在此情况下,只需证明承运人的迟延交付、自身遭受损失以及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即可。
我国海商法未对货物迟延交付举证责任作出明确的规定。海商法迟延交付的规则基础是过错责任制度,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主张迟延交付损害赔偿的货方,应该在以下范围内举证:承运人迟延交付货物、自身有损失、前述二者的因果关系、承运人具有不可免责的过错。我们知道,对于免责条款的举证,海商法第51条第二款规定:“承运人依照前款规定免除赔偿责任的,除第(二)项规定的原因外,应当负举证责任[5]。”但这种举证责任的分配并不适用于迟延交付,在迟延交付的举证问题上只能参照民法的规定,所以,在实务中,由于在运输途中,货物在承运人的掌控之下,让货方寻找证据,证明承运人的过错是非常困难或者成本极高的,这对于货方来说,是极大的不公平,这明显违反了民法中的公平原则[4]。
笔者认为,对于迟延交付问题,下个明确的定义是必要的,我国立法机关应当着力完善迟延交付制度的立法。如果基于目前的状况,我认为应当采取海商法合同法相融合的方法应对。
三、结语
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私法的基本法是民法,即《民法通则》。民法的原则性规定和各特别法的具体规定,共同构成了民法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有合同法、担保法等。而海商法的以问题为中心的、非逻辑化的、灵活的、唯用性的法律思维不同于民法思维具有特殊性;海商法以效率优先、航运秩序的倾向性保护、对契约自由的限制为其独特价值取向:海商法有其所独有的各种特殊的法律制度。在司法实践中,既要看到海商法与民法原理的冲突,又要看到海商法的特殊性;既不能盲目地排斥其他法律的适用,也不能用其他法律代替海商法的适用。
【参考文献】
[1]王利明,等。民法学(第二版)[M]。法律出版社,2008.
[2]傅廷中。海商法论[M]。法律出版社,2007.
[3]司玉琢。海商法(第三版)[M]。法律出版社,2012.
[4]司玉琢,__文。中国海商法基本理论专题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5]John F Wilson.Carriage of Goods by Sea(Seventh Edition)
[6]周琦,林源民。从承运人迟延交付的几种常见情况看我国海商法相关规定的缺陷[A]。海商法研究(总第3辑)[C]。法律出版社,2000.
[7]张文广。我国海商法承运人迟延交付确定标准之不足[J]中国海商法年刊,2008(00)。
热门博士论文题目与选题篇6
《 探析民商法中的连带责任 》
摘 要 民商法中的连带责任主体涉及范围很广,不仅有国家机关、企业法人还包括了合伙组织以及个人,民商法对于这些主体的连带责任亦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包括了共同侵权情况、共同危险行为和共同责任三种情况下出现的连带责任;这一规定的出台是为了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但是随着法律的运行,该规定也出现了一些侵犯其他人权利的弊端,因此,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对连带责任进行了研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民商法 连带责任 合法权利
作者简介:张笑荷,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法学专业本科在读。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6)02-281-02
我国民法和商法都有涉及连带责任的规定,但是对于该规定的细致化划分和适用并没有完善的法条。民商法之所以提出连带责任也是为了防止债务人之间互相推卸责任的现象发生,在现实中,该规定的适用率也比较高,足可见连带责任设立的重要意义。
一、连带责任的内涵
至今为止,我国民商法中并未从法理的角度对连带责任进行过全方位的定义和解释。然而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连带责任进行了研究和解释,比如 “连带责任是违反连带债务或共同侵权行为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不问各自应承担的份额, 也不分先后顺序,都应根据权利人的请求全部或部分承担而无权拒绝的民事责任”等。这些概念指出了连带责任的具体适用办法,但是在推广中并不能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就目前来说,人们有一种约定俗成的认可性观点:连带责任是一种涉及责任主体比较多,但是任何一个主体都必须对全部的债务承担清偿责任的一种规定。
二、连带责任的构成要件
民商法规定了普通民事责任的构成要素: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因果关系、主观过错。但连带责任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民事责任,当然满足以上基本条件是必须的,除此之外还应满足如下条件才可:其一,债务人至少是两人以上。其二,连带责任人与债权人之间是一种债的关系,而且密不可分。其三,连带责任涉及的客体必须是种类物,这是承担连带责任的前提,一旦客体为特定的物,那么债务由其他债务人进行清偿也就难以实现。其四,连带责任的履行,必须依据相关的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事前约定。
三、连带责任的类型化分析
民商法中涉及的连带责任种类繁多,且法律均对之做出了相应的规定,本文就几种常见的进行分析研讨:
(一)共同行为之下造成的连带责任
共同行为之下造成的连带责任可具体分为以下两种:其一,共同侵权情况下产生的连带责任。所谓的共同侵权情况下产生的连带责任是指两个以上(包括两个人)由于有着共同主观故意或者过失,而且由于这种原因造成了对他人利益的一定损害,从而一起承担债务责任的一种连带责任。据规定,这种情况下的连带责任是需要所有责任主体共同承担的,但是实际执行却会出现一定的问题,比如说,如果造成他人利益损害不是由于责任人主观故意或过失,那么是否还需要承担连带责任呢?对此基本有两种观点:有的人认为由于不是行为人主观意识造成的,就不应让其承担连带责任;反对者则以造成的结果为依据,认为既然实际当中他们的行为已经造成了他人利益的损害,那么不管主观意识如何,都应该为其承担后果。由于没有确切的规定,司法实践中往往会视情况而定。其二,在共同危险行为下产生的连带责任。具体上来说,在存在共同危险行为之下,一旦出现无法明确具体责任人造成的损害结果,即要对共同危险行为人判定承担连带责任。相对于共同情况下造成的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不明确情况,这种连带责任在相关的法律条例中获得了认可。这对连带责任的具体实施也有现实的意义,能够弥补长期以来对于共同危险行为造成的侵权责任的判决的一大空白,可以说这是法律的进步和司法实践的有效结果,有利于我国的法律制度建构和法治文明建设。
(二)委托代理行为中产生的连带责任
代理行为和承担连带责任是不等同的,只有代理行为出现违约的情况下代理人才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果代理人明知道自己代理的行为是违法的或者不能够履行的还故意为之,就必须承担连带责任,法律之所以规定委托代理行为中的连带责任就是为了制止这种明知违法而故意为之的代理行为。这种连带责任是一种事先的规定,能够更为有利的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实现司法公平。
(三)由承担保证导致的连带责任
由保证导致的连带责任往往是由于在前期保证阶段对保证方式和具体办法要求不明导致的。债务人不履行合同中的约定就会出现责任承担的问题,因而保证人的责任是无法逃脱的。但是法律规定了如果提供保证的人是两个以上就必须事前说明担保人之间的具体责任,如果前提忽视了这一点,在承担责任的时候就会转化成共同承担。一旦债权人无过错,承担者之间就共同负责赔偿,这种情况时常发生在公司的侵权纠纷案件之中,民商法将这种连带责任种类融入其中也是为了有效的阻止或者减免这种侵权行为的发生。
四、设立连带责任制度的立法意义
综上可以得之,连带责任的每一个主体都有承担全部债务以实现债权人合法权利的义务。当然同样的,债权人也可以根据法律规定或者事前约定对任何一个连带责任债务人进行债务的追偿。其中的连带责任主体有两种:第一,这些债务人本身就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第二,这些连带责任主体对于内部责任并不应该承担。这里就存在一个点,为什么法律要规定一些不需要承担责任的人来承担一份债务的全部责任呢?因为这种规定无疑就会加重本身不应承担责任的人或者是本应该承担部分责任人的责任,这就引出了设立连带责任的意义:即使某些债务人本不需要承担一定的债务或者不需要承担全部债务,但是由于其与真正债务人存在一定的法律关系或者事实的关系,通过连带责任的绑定,让他们去有效的制约和监督真正债务人的违约行为,从而更好的保证债权的实现,是一种共同作用实现或者制止违法行为的制度和规定。
五、民商法中连带责任存在的问题 (一)随着民商法规则的变化,司法中有关损害人利益的赔偿发生了本末倒置的现象
实体法与民商法是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因此民商法的制定、修订以及适用都不能忽视实体法,且需认可实体法所要保护的一切利益,否则民商法的存在就等同于形式,不能真正保护当事人的合理权益。此外,一旦现实中程序法和实体法发生了一定的冲突,首先要以实体法为主,这是考虑当事人利益的需要。司法实践中最典型的一种本末倒置就是人身损害赔偿方面的规定:为了配合程序法中的共同诉讼,把实体法中发生的共同侵权现象进行重新定义和认识。
(二)法院没有正式受理侵权行为之前,不追究未被起诉的侵权者和被起诉的侵权者之间分担的责任
从法律角度来看,在案件受理之前不追究未被起诉侵权者的责任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从司法的角度来看,对责任人和赔偿范围进行圈定还是十分必要的。实践中,一旦原告对其中一部分侵权人进行起诉,法律则忽视对其他侵权人责任的追究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显失公平。法律的本质是公平的,因此法院受理原告对侵权人进行的诉讼,理应当进一步确定责任的承担。但是对于那些未被起诉的侵权人应该承担什么责任而置之不理是有悖法律对人们的保护意义的。
(三)把原告拥有的选择权调到执行阶段之后存在不合理之处
司法实践中,倡导能够合并的诉讼不要分开行使,鼓励人们减少诉讼,尤其是在共同侵权的案件中,更要坚持减少诉讼的原则。但是权利的最终行使依然掌握在原告手里,法院只能规定,不能要求其如何行使。且实体法给予原告的实体权利和诉讼请求权往往会发生冲突,比如原告只对部分侵权人进行起诉,这种权利的行使是符合法律规定的,但是目前法律将原告的选择权行使放在了执行阶段之后,这是非常不合理的,试想一下,在执行之后再让原告进行诉讼对象的选择,那么有很多在前期应该得到解决的问题就难以执行,这种做法显失严谨,且对侵权人以及原告也存在一定的不公平。
六、完善我国民商法中连带责任的建议
(一)在《侵权法》中填入必要的公共诉讼
必要的公共诉讼主要分为固有的必要公共诉讼以及类似的必要公共诉讼。固有的必要公共诉讼指的是当诉讼标的一样时, 要让几名当事人共同进行诉讼。并且,法院应对该种诉讼一并审理。简言之,在几个当事人和对方当事人中只存在一个诉讼标的时, 若当事人想要行使自己的诉讼权利以及义务的时候,法院应要求几人一起提起起诉。类似的必要公共诉讼指的是把诉讼标的客观上的牵连性质也纳入到考虑的范围内,法院对几人一起起诉或者是将相同的情况合并审理,而与此同时,几人也能够一起或者单独被起诉。
(二)把共同侵权所承担连带责任的一类诉讼归类必要诉讼
我国程序法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当事人权利,因此想要更好的保护原告的诉讼权利、被告的权利以及连带责任人应该具备的权利,就应该完善相关法律规定,尤其是要将共同侵权所承担连带责任的一类诉讼归类必要诉讼,而不能一味的将其认定为共同诉讼,其目的亦是为了更有效的保障承担连带责任的责任人在承担责任之后可以有法可依,向任何其他债务人进行追偿。据此,原告也就可以任意的在承担连带责任的责任人中选择一人或者多人来要求赔偿。
(三)债务人承担相应的连带责任之后的追偿
债务人承受连带责任实际上就是要加强债务人相应责任,让他担负那份本不应是自己承担的局部责任。并且,为了让债务人的利益得到保障,批准债务人承担连带责任之后可以再追加其他的债务人并让其偿还。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仍然没有法律方面的制度来规制具体的相关程序以及赔偿的数额,若跟实际情况相结合,一般来讲可以通过如下方法予以解决:其一,根据多个债务人自己约定的比例来偿还。这个方法适用的前提就是连带责任债务人之间通过约定确定每个人应该赔偿的数额,一旦有人向债权人承担了赔偿责任,在向其他人索要赔偿的时候,也要按照事前的约定分别索要,每个债务人对约定债务额之外并不承担责任。其二,按照债务人中每个人的过错大小进行相应的偿还。这种方法运用的前提是,能够确定每个责任人对造成损害的结果承担了相应责任,一个或者多个责任人对债权人进行了清偿。之后可以按照每个人过错大小确定责任比例,从而再按照相应的比例来对其余债务人进行追偿。这种办法从实质上来说是较为公平的。其三,连带责任人向主债务人进行追偿。此办法运用的基础条件即连带责任人本身是没有过错的,也不应该承担任何的连带责任,只是由于事前有约定必须按照约定先对债权人进行赔偿,事后再按照约定向主债务人进行追偿的一种办法,此类型的救济途径是严格受法律保护的。
参考文献:
[1]赵志豪。民商法连带责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法制博览(中旬刊)。2013(4)。
[2]范滨。关于我国民商法中“不真正连带责任”的困惑及立法构想。法制与社会。2013(23)。
[3]刘雪。民商法连带责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现代经济信息。2013(14)。
[4]王晓凤。关于我国民商法中“不真正连带责任”的困惑及立法构想。中国市场。2014(39)。
热门博士论文题目与选题篇7
1、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及其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启示
2、毛泽东政府管理思想与服务型政府建设关系研究
3、马克思自由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4、经典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研究
5、马克思社会和谐思想研究
6、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研究
7、马克思恩格斯道德教育思想研究
8、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研究
9、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观研究
10、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及其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
11、胡锦涛廉政思想研究
12、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
13、意识形态结构视域下中国主导意识形态问题研究
14、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多维审视
15、毛泽东水利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16、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研究
17、马克思宏观经济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18、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改革比较研究
19、论马克思的公平思想
20、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21、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研究
22、马克思主义党内关系理论及实践研究
23、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时代化研究
24、现代性的信仰困境与信仰塑造
25、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基本经验与对策研究
26、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政治功能及实现形式研究
27、马克思恩格斯精神生产理论研究
28、马克思资本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9、合法性视阈下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研究
30、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教育研究
31、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哲学思考及其发展分析
32、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及当代价值研究
33、马克思自由观研究
34、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及其构建
35、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研究
36、人类的命运与历史的指向
37、马克思对黑格尔的五次批判
38、科学发展观的价值论思考
39、关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若干问题研究
40、马克思恩格斯幸福社会理论及现实意义
41、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中国城镇化战略研究
42、马克思发展共同体思想研究
43、马克思幸福思想研究
44、马克思政党理论研究
45、毛泽东的日本观研究
46、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方法论
47、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在当代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48、列宁晚年政党思想研究
49、中国共产党制度执行力研究
50、党领导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研究
51、执政党视野下的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研究
52、当代中国转型期国民素质现代性及其建构
53、中国共产党党群沟通机制研究
54、马克思主义国家与社会关系思想的中国化样态研究
55、马克思生态观研究
56、毛泽东实践智慧研究
57、列宁文化建设思想研究
58、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认识和把握
59、马克思人类解放视阈中的人权观
60、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发展研究
热门博士论文题目与选题篇8
(一)主题的写法
毕业论文只能有一个主题(不能是几块工作拼凑在一起),这个主题要具体到问题的基层(即此问题基本再也无法向更低的层次细分为子问题),而不是问题所属的领域,更不是问题所在的学科,换言之,研究的主题切忌过大。因为涉及的问题范围太广,很难在一本硕士学位论文中完全研究透彻。通常,硕士学位论文应针对某学科领域中的一个具体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并得出有价值的研究结论。
(二)题目的写法
毕业论文题目应简明扼要地反映论文工作的主要内容,切忌笼统。由于别人要通过你论文题目中的关键词来检索你的论文,所以用语精确是非常重要的。论文题目应该是对研究对象的精确具体的描述,这种描述一般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研究结论,因此,我们的论文题目不仅应告诉读者这本论文研究了什么问题,更要告诉读者这个研究得出的结论。
(三)摘要的写法
毕业论文的摘要,是对论文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其他人会根据摘要检索一篇硕士学位论文,因此摘要应包括:对问题及研究目的的描述、对使用的方法和研究过程进行的简要介绍、对研究结论的简要概括等内容。摘要应具有独立性、自明性,应是一篇完整的论文。
(四)引言的写法
一篇毕业论文的引言,大致包含如下几个部分:1、问题的提出;2、选题背景及意义;3、文献综述;4、研究方法;5、论文结构安排。
问题的提出:讲清所研究的问题“是什么”。
选题背景及意义:讲清为什么选择这个题目来研究,即阐述该研究对学科发展的贡献、对国计民生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等。
文献综述:对本研究主题范围内的文献进行详尽的综合述评,“述”的同时一定要有“评”,指出现有研究成果的不足,讲出自己的改进思路。
研究方法:讲清论文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
论文结构安排:介绍本论文的写作结构安排。
“第2章,第3章,……,结论前的一章”的写法是论文作者的研究内容,不能将他人研究成果不加区分地掺和进来。已经在引言的文献综述部分讲过的内容,这里不需要再重复。
(五)结论的写法
结论是对论文主要研究结果、论点的提炼与概括,应准确、简明,完整,有条理,使人看后就能全面了解论文的意义、目的和工作内容。主要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本学术领域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同时,要严格区分自己取得的成果与导师及他人的科研工作成果。
(六)字数要求
(1)尾数"0”多的5位以上数字,可以改写为以万和亿为单位的数。一般情况下不得以十、百、千、十万、百万、千万、十亿、百亿、千亿等作单位(百、千、兆等词头除外)。例如:1 800 000可写成180万;142 500可写成14.25万,不能写成14万2千5百;5000字不能写成5千字。
(2)纯小数必须写出小数点前用以定位的"0”。数值有效位数末尾的"0”也不能省略,应全部写出。例如:1.500、1.750、2.000不能写作1.5、1.75、2。
(3)数值的修约按照GB 8170-1987《数值修约规则》进行,其简明口诀为“4舍6入5看右,5后有数进上去,尾数为0向左看,左数奇进偶舍弃”。例如:修约到1位小数,12.149修约为12.1;12.169修约为12.2;12.150修约为12.2,12.250修约为12.2。
(4)附带长度单位的数值相乘,每个数值后单位不能省略。例如:5 cm×8 cm×10 cm,不能写成5×8×10 cm或5×8×10 cm3。
(5)一系列数值的计量单位相同时,可以仅在最末1个数字后写出单位符号。例如:60、80、100 mol/L,不必写作60 mol/L、80 mol/L、100 mol/L。
(6)分数在1行中排列时,分号用斜线。
(7)正文内并列的阿拉伯数字间用逗号还是顿号不做统一要求,各编辑部在同种情况下选用一种符号,做到全刊统一即可。
(8)表示数字的增加或减少,用词要准确。①增加:可用倍数或百分数表示。例如:增加到原来的2倍(原来是1,现在是2);增加(或增加了)2倍(原来是1,现在是3);增加80%(原来是1,现在是1.8);超额80%(定额是100,实际是180)。②减少:不能用倍数的提法,只能用百分数或分数表示。例如:降低到原有的80%(原来是100,现在是80);降低(或降低了)80%(原来是100,现在是20);减少到原有1/5(原来是1,现在是0.2);减少(或减少了)1/5(原来是1,现在是0.8)等。
(9)用数字作分层或分组标志时,要注意避免含混不清或数值不连续。例如:共60例患者,<10岁者40例,>10岁者11例,>20岁者9例,应询问作者整10岁者属于哪一组;>10岁与>20岁有重叠,前者包含了后者,应予以明确区分。
★学生作文教学计划范例
★五篇专业论述报告专家评语
★专业文献综述报告2500字范文
热门博士论文题目与选题篇9
《 浅谈民商法与海商法的融合 》
【摘 要】我国民事立法采用民商合一的体例,海商法往往被看做是民法领域的一个分支,民法的基本原则对于海商法同样适用。但是,由于海上活动的特殊性,海商法对一些问题作出了不同于广义民法的特殊规定,使之颇具海商法特色,“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草案)》的说明”中明文指出,海商法调整的法律关系的性质决定了它属于民事法律范畴;同时它又有别于一般民事法律,因而被视为特别民事法律。
【关键词】民商法;海商法;迟延交付;留置权;货运法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只要是《海商法》没有明文规定的,便遵照民商法理论来审理海事争议案件。本文从海商法与民法的密切联系作为切入点,依次从海商法迟延交付、承运人留置权等多个货运法角度探讨民法和海商法之间的融合。
一、概述
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规范的总和,每种法律制度都调整特定的对象,是划分法律部门的根本依据。民法是私法,它所调整的是平等主体间的人身关系与财产关系[1],而对于海商法的定义,人们众说纷纭,可以说,《海商法》所调整的关系是纵横交错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第一条:“为了调整海上运输关系、船舶关系、维护当事人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海上运输和经济贸易的发展,制定本法。”从这条规定来看,海商法作为民法的分支,其所调整的领域主要包括海上运输中发生的社会关系以及与船舶有关的社会关系,主要为财产关系,也包括人身关系。
海商法与民法相比,具有明显特点,海商法虽然以海上运输和以船舶有关的特定社会关系为调整对象,但其内容却涉及民法当中的各项基本制度3。海商法中包括了与物权法相关的船舶自物权与他物权,与合同法相关的海上货物运输合同,与侵权行为法相关的船舶碰撞,特殊的时效问题以及一些涉外法律适用规定。这种包容性是其他部门法所不能做到的,这体现了海商法与民法的亲密关系,体现了二者的融合。
二、海商法与民法之间的融合
(一)海商法与合同法承运人留置权的融合
我国《海商法》第87条规定:“应当向承运人支付的运费、共同海损分摊、滞期费和承运人为货物垫付的必要费用以及应当向承运人支付的其他费用没有付清,又没有提供当担保的,承运人可以在合理的限度内留置其货物。”这条规定有一点颇具争议,就是对“其”的解释,到底是指债务人所有还是与债务人有牵连关系即可,在学界争议极大。
为此,我们引入《合同法》第315条的规定:“托运人或者收货人不支付运费、保管费以及其他运输费用的,承运人对相应的运输货物享有留置权,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这里使用的是“相应的”一词,即该条款注重的是货物与债务人之间具有的牵连关系,而不一定必须为债务人所有。我认为,对于海商法承运人留置权问题应该融合入合同法的规定,这样才能更好地贯彻了法律规定承运人,留置权的目的,也符合利益衡量所要求的法律原则。更能满足实践的要求[2]。加之我国已经逐渐注意了善意留置权制度的合理性,《海商法》第25条所规定的船舶留置权也没有要求标的船舶必须为债务人所有。所以,在承运人留置权问题上,应当融入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二)海商法中对迟延交付的规定与民法中相关规定的融合
我国《海商法》对于货物迟延交付的规定有着明显的漏洞,我国《海商法》第50条第1款规定:货物未能在明确约定的时间内,在约定的卸货港交付的,为迟延交付。何为“明确约定的时间内”?如果承托双方迟迟不能达成共识,并且承运人违反直航适航义务,进而迟延交付给货方造成损害,货方如何以法律为依据向船方索赔,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合同法》第290条第1款规定:”承运人应当在约定期间或者合理期间内将旅客、货物安全运输到约定地点。”可见。承运人在运输期间的适当履行,表现为其按照运输合同约定的期间履行其义务和在合理的期问履行运送义务两种情况。但对于《合同法》第290条和《海商法》第50条的关系,学者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海商法》与《民法通则》、《合同法》是普通法与一般法的关系,《海商法》对于迟延交付已有明确的规定,故根据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法律适用原则,《民法通则》、《合同法》的规定理应不予适用,《海商法》所规定的迟延交付的文字意义极其明确,不具有扩充解释的空间,对其进行司法解释无异于二次立法,不符合立法原则和程序”。[6] 也有人认为,《合同法》第290条应该适用,因为《海商法》第50条并没有对迟延交付进行确切定义,所以,《合同法》的规定仍然可以补充适用[7]。
此外,从举证责任上来看,在货物迟延交付上,海商法的规定也不尽完善。
我国合同法采取严格责任原则,如果按照合同法的规定,则货方在此情况下,只需证明承运人的迟延交付、自身遭受损失以及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即可。
我国海商法未对货物迟延交付举证责任作出明确的规定。海商法迟延交付的规则基础是过错责任制度,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主张迟延交付损害赔偿的货方,应该在以下范围内举证:承运人迟延交付货物、自身有损失、前述二者的因果关系、承运人具有不可免责的过错。我们知道,对于免责条款的举证,海商法第51条第二款规定:“承运人依照前款规定免除赔偿责任的,除第(二)项规定的原因外,应当负举证责任[5]。”但这种举证责任的分配并不适用于迟延交付,在迟延交付的举证问题上只能参照民法的规定,所以,在实务中,由于在运输途中,货物在承运人的掌控之下,让货方寻找证据,证明承运人的过错是非常困难或者成本极高的,这对于货方来说,是极大的不公平,这明显违反了民法中的公平原则[4]。
笔者认为,对于迟延交付问题,下个明确的定义是必要的,我国立法机关应当着力完善迟延交付制度的立法。如果基于目前的状况,我认为应当采取海商法合同法相融合的方法应对。
三、结语
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私法的基本法是民法,即《民法通则》。民法的原则性规定和各特别法的具体规定,共同构成了民法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有合同法、担保法等。而海商法的以问题为中心的、非逻辑化的、灵活的、唯用性的法律思维不同于民法思维具有特殊性;海商法以效率优先、航运秩序的倾向性保护、对契约自由的限制为其独特价值取向:海商法有其所独有的各种特殊的法律制度。在司法实践中,既要看到海商法与民法原理的冲突,又要看到海商法的特殊性;既不能盲目地排斥其他法律的适用,也不能用其他法律代替海商法的适用。
【参考文献】
[1]王利明,等。民法学(第二版)[M]。法律出版社,2008.
[2]傅廷中。海商法论[M]。法律出版社,2007.
[3]司玉琢。海商法(第三版)[M]。法律出版社,2012.
[4]司玉琢,__文。中国海商法基本理论专题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5]John F Wilson.Carriage of Goods by Sea(Seventh Edition)
[6]周琦,林源民。从承运人迟延交付的几种常见情况看我国海商法相关规定的缺陷[A]。海商法研究(总第3辑)[C]。法律出版社,2000.
[7]张文广。我国海商法承运人迟延交付确定标准之不足[J]中国海商法年刊,2008(00)。
热门博士论文题目与选题篇10
1、网络环境下的着作权许可使用合同研究
2、论医疗侵权举证制度
3、中国农村土地所有权法律制度研究
4、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
5、证券交易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研究
6、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业主专有所有权的认定及保护
7、董事对债权人义务研究
8、论个人医疗信息的隐私保护
9、我国金融控股公司风险防范的法律对策
10、国企高管薪酬法律规制的合理路径
11、不可抗辩条款的理论与适用
12、公司自治防弊下的债权人知情权研究
13、论新闻自由与隐私权的保护
14、应收账款质押制度研究
15、不动产登记法律制度研究
16、不作为侵权行为探究
17、有限公司股东查阅权研究
18、中国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退出模式的法律规制分析
19、论数据库的法律保护模式
20、赠与合同的任意撤销权
21、论文物、艺术品拍卖中的拍卖人免责声明
22、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研究
23、野生动物致人损害责任研究
24、网络虚拟物相关民事案例研究
25、美国“337调查”的历史演进及浙江企业的应对措施
26、目标公司反收购决策权研究
27、商业外观法律保护新探
28、着作权合理使用制度视野中的软件反向工程
29、美国侵权法中的因果关系理论
30、湖北省商标战略研究
31、我国动产抵押登记制度的法律研究
32、期待权研究
33、建设工程款拖欠问题法律对策研究
34、外观设计专利客体研究
35、工伤保险与民事赔偿的适用关系
36、外观设计的合案申请制度
37、虚拟财产的属性及法律保护问题研究
38、我国工伤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研究
39、我国专有出版权几个问题的探究
40、试论我国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制度
41、重大灾难后收养问题研究
42、居民小区人防车库归属问题研究
43、消费合同中格式条款的探究
44、网络着作权的侵权及保护问题研究
45、专利权出资法律问题探析
46、患者知情同意权研究
47、合同解释研究
48、论博客作品着作权的合理使用
49、动产抵押登记制度研究
50、我国专利权质押融资法律问题研究
热门博士论文题目与选题篇11
1、网络信息生态链价值管理研究
2、高校科学数据管理研究
3、网络民意表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研究
4、异构无线融合网络中无线资源管理关键技术研究
5、云计算环境下动态资源管理关键技术研究
6、基于G/S模式的三维地质灾害信息管理平台研究
7、数字图书馆内容管理开源软件应用与评价研究
8、基于ERP系统的供应商成本管理研究
9、我国着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的困境与出路
10、面向用户服务需求的云计算管理机制研究
11、基于声望的信任管理关键技术研究
12、面向政府危机决策的信息管理机制研究
13、民国时期报业管理学术思想研究
14、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研究
15、基于WEB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16、基于B/S模式的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17、学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实现
18、高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9、计算机机房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20、我国着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研究
21、基于UML的学生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22、山东科技大学教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23、虚拟样机协同仿真平台的数据/模型管理技术研究
24、基于设备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25、基于SNMP的网络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26、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分析和模型研究
27、新型电动汽车锂电池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28、基于C/S与B/S混合结构的教务管理系统设计和开发
29、软件开发项目管理研究
30、基于SNMP的数据采集及性能管理的研究
31、现代项目管理方法及其在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开发中的应用
32、高校网络招生管理与分析系统的开发研究
33、基于UML技术的高校招生管理系统设计
34、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5、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管理研究
36、基于Web的网络管理系统
37、基于元模型的信息资源管理技术研究
38、我国广电产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员工忠诚的实证研究
39、基于CMM软件项目质量管理的研究
40、个人知识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41、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绩效评价研究
42、E-learning环境下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的实施策略研究
43、高校危机传播管理的媒体策略研究
44、矿井水文地质信息管理与水害预测系统
45、基于B/S结构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6、超市商品销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7、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8、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9、基于Eclipse的图书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50、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推荐访问:选题 博士论文 题目 热门博士论文题目与选题不符 热门博士论文题目与选题有关吗 博士论文的选题 博士论文题目汇总 博士毕业论文选题 博士论文课题 博士论文精选 博士学位论文题目 博士论文选题依据怎么写 博士论文题目字数要求
上一篇:土木工程系毕业论文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