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四年级优秀数学教案12篇(范例推荐)
小学四年级优秀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姐、弟二人的邮票的张数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2、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形如2x-x=3这样的方程。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四年级优秀数学教案12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四年级优秀数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姐、弟二人的邮票的张数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形如2x-x=3这样的方程。
3、在列方程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形如2x-x=3这样的方程。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策略:
根据情境图让学生得到信息,在前面画线段图的铺垫下让学生根据题意画线段图有助于理解ax+bx或(ax-bx)可合为一项(a+b)x或(a-b)x之后能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图片。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主导活动
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激趣明标
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进入新课学习状态。
比较直接的引入新知。
二、扶放结合
探究新知
下面请同学们看图上的信息:
教师:谁能说一说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谁能根据这些信息找出等量关系?
教师强调方程的格式可以这样写:引导学生一起板书
x+3x=180
想:一个x与3个x合起来就
4x=180
是4个x
x=45
3x=45×3=135
答:弟弟有45张邮票,姐姐有135张 邮票。
二、拓展延伸: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如果利用姐姐比弟弟多90张的条件,可以怎样列方程呢?
谁能说一说你是根据哪个等量关系列的方程。
教师引导小结:在列方程的过程中,由于有两个未知数,需要选择设一个未知数为x,在根据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另一个未知数。
看图上的信息
分组讨论。
小组汇报。
1.先画线段图。
2.根据“姐姐的张数+弟弟的张数=180”这个等量关系,列方程。
边听边板书
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则姐姐有3x张邮票。
x+3x=180
4x=180
x=45
3x=45×3=135
答:弟弟有45张邮票,姐姐有135张邮票。
一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全班交流。
举例:
在解方程的过程中,比如:需要用到“一个x与3个x合起来就是4个x”。
三、反馈矫正
落实双基
第96页试一试:
第97页练一练的第2题。
这一题可以列出两个不同的方程。
第97页练一练的第3题,第4题。
可以让学生先说一说等量关系,再列方程。
学生独立完成,选两题进行板演。
学生看懂图意,说一说等量关系,再列出方程,进行解答。
学生先说一说等量关系,再列方程。
学生独立完成。
运用新知,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巩固新知
四、小结评价
布置预习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交流学习收获
并提出疑问
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
小学四年级优秀数学教案篇2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P64-P65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用多种方法表示等量关系的活动中了解等量关系,知道同一个等量关系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2、初步体会等量关系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存在,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在用多种方法表示等量关系的活动中了解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
知道同一等量关系可以用不同的表示形式。
三、学生的学习基础
学生已学会了加与减的互逆关系、乘与除的互逆关系。学生在解决问题学习中积累的数量关系的学习经验。
四、教学设想
将数学概念“嵌入”数学学习背景与结构之中,让学生感受所学的概念位于数学背景的“哪个”位置,这对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系统
是极其重要的。
五、教学思路
关系——数量关系——等量关系
六、教学过程:
1、制造冲突,聚焦“数量关系”
⑴课件出示
⑵根据这两个已知的数量,同学们猜猜要求的数量可能是什么?
⑶学生找出求和、求差、倍数三个问题?
⑷展示淘气问题,鸭的质量有多少千克?
⑸学生讨论、交流为什么算不出来?
⑹教师小结,已知数量与要求数量之间没有关系。
2、辨别比较,引入“等量关系”
⑴教师提问,如果有关系是不是就能算呢?
⑵分别出示两种关系
⑶说一说它们之间的关系。
⑷这个关系能确定鸭有多重吗?
⑸学生交流、讨论
⑹教师小结:上面两个关系不能确定鸭有多重,但是能确定鸭的质量的范围。
⑺教师:你觉得什么样的关系就能确定鸭的质量呢?试着用手比划一下。
⑻课件出示:
3、自由创造,感知“等量关系”
(1)出示学习单,学生自主填写相等的关系。
(2)分别展示以下三种情况
鸭鸭鹅鸡鸡鸭鸡鸭鹅
(3)学生根据相等的关系分别算出鸭的质量。
(4)小结:在数学里我们把这样相等的关系叫做等量关系。
4、自主尝试,表示“等量关系”
(1)出示
(2)这个等量关系,谁能用一句话说清楚。
(3)你能不能用一个式子表示这个等量关系?
(4)小结:鸭的质量×2=鹅的质量
(5)有不同的式子表示吗?
(6)小结,像这样的式子叫做等量关系式。
5、数形结合,感悟“等量关系”
(1)出示
(2)请看,这三个人的身高有关系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3)请你表示出妹妹身高与姚明、笑笑身高的关系?
(4)学生自主完成。
(5)交流表示方式:等量关系式、线段图
妹妹身高×2=姚明身高
妹妹身高+20=笑笑身高
……
(6)对比线段图和式子,发现用图表示更直观。
(7)展示下面的等量关系,进行交流和讨论
6、走进生活,寻找“等量关系”
(1)课后练习
(2)动画中寻找等量关系
(3)寻找教室里的等量关系
七、板书设计
等量关系
(直观)
鸭的质量×2=鹅的质量
妹妹身高×2=姚明身高
妹妹身高+20=笑笑身高
姚明身高÷2=妹妹身高
笑笑身高-20=妹妹身
小学四年级优秀数学教案篇3
一、童话激趣,引出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小数的知识。小数中最重要的一个符号是什么?(板书:小数点)今天,我把这位客人请进了课堂,看看它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动画)在轻快的音乐中,草原上跳出三个数字并排列成:256。这时小数点跳出来了,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小数点。”接着小数点跳到5和6的中间(25.6),再跳到2和5的中间(2.56),小数点说:“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小数点搬家。”
师:(板书课题:小数点搬家)哦,原来小数点要搬家了。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吗?
生:小数点为什么要搬家?它怎么搬家的?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一)观看动画:
1、(动画)山羊开了一家快餐店,顾客真不少。小数点说我去玩一玩。顾客都跑光了,山羊急忙打电话:小数点快快回家。小数点接到电话急忙回家。它随便找个位置就跳了上去。(¥4.00)过了一会儿,小数点觉得很奇怪“没有顾客?为什么会这样呢?”小数点想了想,说:“我要搬搬家!”于是小数点搬到了4的前面(¥0.40)这时就有一些动物来快餐店了。小数点很开心,想着“太棒了,那我再搬一次吧!”小数点又往左再搬到了一次家(¥0.04)。山羊的快餐店生意好极了。小数点开心极了,想着“我真是个天才!”
(二)分析探讨,找出规律
师:小数点向哪边搬家的?山羊快餐店从一个客人都没有,到现在生意比以前更兴隆。这是为什么呢?
(生说)
师:那现在我们一起来研究小数点回来后,快餐价格的具体变化。
这些变化是不是有一定的规律呢?请同学们在组内讨论:
1、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
2、小数点移动后这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3、小组汇报。
汇报交流,在得出大致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老师小结归纳:
小数点向左移动XX位,这个数将缩小到原来的XX倍;
小数点向左移动XX位,这个数将缩小到原来的XX倍;
小数点向左移动XX位,这个数将缩小到原来的XX倍;
来了这么多客人,山羊真开心呀,可月底一算,亏本了。热心的小数点知道自己闯祸了,赶紧往右搬,这时,快餐价格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让学生先思考,然后在小组中交流,最后填书本上40页的试一试)。
试一试
小数点向右移动XX位,这个数将扩大到原来的XX倍;
小数点向右移动XX位,这个数将扩大到原来的XX倍;
小数点向右移动XX位,这个数将扩大到原来的XX倍;
……
师:谁来说说小数点向右搬家的变化?为什么后面写着省略号?你能再填一句吗?
小结:现在我们知道了小数点右移,原来的数就会扩大(板书:右移扩大),小数点左移,原来的数就会缩小(板书:(左移缩小)。
三、实践应用
小数点这样跳来跳去,严重的影响了山羊的生意,我们能把它放在一个合适的地方吗?(结合生活实际,数学与生活相结合)
四、综合应用
通过刚才小数点搬家,大家探索出了小数点移动引起数的大小的变化规律,小数点真是个神奇的小家伙,我们在学习中应如何应用它呢?
1、下面的数与0.285比较,扩大到原来的几倍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
2.85 2850 0.0285 0.00285
2、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那么这个扩大XX倍;如果这个数要扩大到原来的100倍,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应向XXX移动XXX位。
3、小山羊要去进货,途中要经过一条小河,你能帮它过河吗?
五、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以“神奇的小数点”或“小数点的自述”说一说。
六、教学反思
1、创设快餐店的情境,为新知识的探索提供了理想的自由拓展的平台。
2、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猜测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如:当学生观察发现四个小数中的小数点位置移动时,相邻两个数是10倍关系,很想知道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得乐意继续探索下去。
3、给学生提供讨论、合作、交流的平台。如:学生获取了小数点向左移动时会引起小数缩小的变化规律后,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探索出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4、搭建了学生联想的舞台,开放性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放飞,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既加深了对小数点位置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认识,又使学生的思维获得了提高。
小学四年级优秀数学教案篇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68、69页。
【教学目标】
1、掌握画角的方法,能用三角板画30°、45°、60°和90°角,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每个学生准备一幅三角板、钉子板和一张答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先估计答题卡上角的度数,再用量角器量一量。
学生回答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测量的方法。
教师:再请同学们用量角器量一量三角板上的角,记住这些角的度数。
学生测量后,让学生相互说一说这些角的度数。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教学用三角板画角。
教师:画角一般要用工具来画。下面先给大家一副三角板,同学们想一想可以用这副三角板画出哪些角?
学生讨论后回答:可以画出30°、45°、60°和90°的角;有的学生还提出可以画75°、120°、135°和150°的角。
教师:为什么可以画30°、45°、60°和90°的角?
学生:因为三角板上有30°、45°、60°和90°的角。
教师:为什么可以画75 、120 、135 和150 的角?
学生:用两个三角板上的两个角拼合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新的角,比如30+45=75, 30+90=120, 45+90=135,60+90=150。
教师:下面我们研究怎样画30°、45°、60°和90°的角,先讨论怎样画30°的角。
学生讨论后回答:找到三角板上30°的角,在这个角的顶点上定一个端点,然后从这个端点靠三角板的两边画两条射线。
教师:同学们照这个方法画一画,然后用量角器检验一下画的这个角是不是 30°。
学生画后进行检验。
教师:能说说用三角板画规定的角时要注意些什么吗?
指导学生说出用三角板画规定的角时,一是要在三角板上找到相应的角;二是在纸上确定一个端点并且把三角板角的顶点对着这个端点;三是要靠紧三角板的两边从端点往两边画射线。学生回答时,教师可以把相应的要求板书在黑板上。
教师:请同学们在45°、60°和90°中选一个度数,用三角板画角。
学生画角后,抽一个学生画的角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且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画角的过程。
教师:怎样画75°的角呢?
引导学生讨论后回答:先用30°和45°的角拼成75°的角后,再按前面的方法画。
教师:请同学们在75°、120°、135°和150°中选择一个度数,用三角板画一画。
学生画角后,拿一个学生画的角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且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画角的过程。
[点评:在这个教学环节中,突出用三角板画角的方法,特别强调确定端点,再从端点靠三角板的两边画射线。这个画法与角的定义是吻合的,通过学生画角,能加深学生对角的理解。这个环节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教学层次清楚,每个环节的引导过程,就是学生的认知过程,通过这样清晰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能牢固地掌握画角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用量角器画角。
教师: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已经会用三角板画角了,用三角板画角的最大特点就是比较简便。但是如果要求我们画一个24°的角、139°的角,只凭三角板能画出来吗?
学生:不能。因为三角板上找不出、也拼不出这样的角。
教师:这就需要我们用另一种工具——量角器来画。根据前面的经验,想一想用量角器怎样画24°的角?
学生讨论后回答:一是先确定顶点;二是过这个顶点画一条射线;三是用量角器确定度数;四是根据确定的度数画出角的另一条射线。
教师:你觉得用量角器画角最难的一步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用量角器确定角的度数。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怎样用量角器确定角的度数。
教师作示范画角,然后请学生照老师这样画角。
教师:你觉得用量角器确定角的度数时要注意些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要注意的事项是:
(1)量角器的中心点要与确定的端点重合;
(2)量角器的0°刻度线要与已经画好的一条射线重合;
(3)再在量角器上找自己需要的度数作一个记号;
(4)连接端点与这个记号画一条射线。
教师:也就是要关注画角过程中的“两重合”。请同学们用这个方法画出83°、139°角。
学生画角后,抽一个学生画的角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且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画角的过程。
[点评:由于用量角器画角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中一是采用了教师的示范作用,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同时通过对“画角中最难的一步”的讨论,突出画角过程中的“两重合”,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
三、练习
课堂活动第1~3题。
四、课堂小结(略)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三第9~12题
小学四年级优秀数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结合实际情况,探究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初步沟通整数计算和小数计算方法,
体会“转化”的思想。
教学重点:明确积的小数位数和乘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推导过程。
教法:引导、探究法
学法: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基础准备复习
1、下面的数与0.659比较,扩大到原来的几倍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0.6596.59659065.90.0659
组内交流订正。
二、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观察P38街心广场图:这是美丽的街心广场,街心广场的中间是花坛,花坛周围铺满了地砖。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
你从图中还能得到哪些信息?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一)街心广场、花坛、地砖都是长方形的。它们的长和宽。街心广场长30米,宽20米;花坛长3米、宽2米;地砖长
0.3米、宽0.2米。
1、街心广场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2、花坛的面积?
3、地砖的面积?
4、三个长方形的长之间有什么关系?宽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的面积之间可能有什么关系?
(二)小组交流讨论。
以后我们计算小数乘法时,先按照()乘法计算,然后再看两个乘数一共有()位小数,就在积中从()向
()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就可以了。
如“0.3×0.2”可以用竖式计算。(教师板书乘法竖式)
0.3
×0.2
0.06
计算时可以先算3×2=6,再看两个乘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在积中从右向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就可以了,0.3×
0.2=0.06。组内交流、解疑、个别汇报、老师点拨。
四、点拨升华
计算小数乘法时,为了防止在积的小数位数上出错,可以在计算之前,就正确确定出积的小数位数,等计算结果得出后,再与已确定出的小数位数相对照,看是否一致辞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六、当堂训练
1、先判断积是几位小数,再计算。
0.78×0.3 1.53×2.25 16.7×18.2
0.001×0.01 15×0.723 0.05×0.05
2、完成教材第43页“试一试”并交流。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3、完成教材第43页“练一练”
七、拓展提高不用计算,直接填空。
(1)0.7×0.9积是()位小数。
(2)0.38×0.26积是()位小数。
(3)23.8×0.6积是()位小数。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八、作业布置:教材第39页“练一练”2、4、5题
板书设计:
小学四年级优秀数学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在生活情景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能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的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两辆不同的汽车以不同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
根据情景提出问题。哪辆汽车跑得快些?
二、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如何解决哪辆汽车跑得快些?使学生认识到:两个物体体运动快慢的比较,与路程和时间都有关系,从而引出路
程、时间和速度。
引出:速度=路程÷时间
三、看一看
教科书P79页的看一看,拓展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速度的认识
四、巩固练习
1、完成P80页的试一试的第1小题,
2、完成P80页的试一试的第2小题。
3、完成P80页的第一小题。(在书上完成)
板书设计:
人步行的速度大约为4千米/时
人每小时大约走4千米。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路程=时间×速度
小学四年级优秀数学教案篇7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
2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习技能。
3.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
二、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
1、一头牛(猜一字:生)
2、一斗米(猜一字:料)
3、一月七日(猜一字:脂)
4、五个手指(猜一成语:三长两短)
5、七除以二(打一成语)——不三不四
6、七分之八(打一成语)——七上八下
7、一二三四五六七九十(打一字)
谜底是:口(意为“只”少“八”)
8、灭火(打一数字)——一
9、舌头(打一数字)——千
10、添一笔,增百
倍;减一笔,少九成(打一数字)——十
11、双杠(打一数学符号)——等号
12、你盼着我,我盼着你(打一数学名词)——相等
13、不转弯的路(打一数学名词)——直线
(二)、生活中的趣味数学
14、一根绳子两个头,三根半绳子有几个头?
解:8个头,(半根绳子也是两个头)
15.1根绳子对折,再对折,再第三次对折,然后从中间剪断,共剪成多少段?
解:9段
16、一栋住宅楼,爷爷从一楼走到三楼要6分钟,现在要到6楼,要走多少分钟?
答:15分钟
17、桌子上原来有12支点燃的蜡烛,先被风吹灭了3根,不久又一阵风吹灭了2根,最后桌子上还剩几根蜡烛呢
解答:5根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小学四年级优秀数学教案篇8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1—112页的例1和例2,第111页、113页上面“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二十六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初步掌握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少先队采集中草药。第一小队采集了1250克,第二小队采集了986克。两个小队一共采集了多少克?让学生先解答,再说一说整数加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2.笔算。
4.67十2.5=6.03十8.47=8.41—0.75=
让学生列竖式计算,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并注意检查学生竖式的书写格式是否正确。
二、新课
1.教学例l。
(1)通过旧知识引出新课。
教师再出示一次复习的第l题,把已知条件和问题稍作改动,变成例l。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比较整数加法和小数加法的意义。
教师:“例1与复习中的第1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例1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要用加法算?”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说出:从复习的第1题可以看出整数加法的意义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从例1可以看出小数加法的意义和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因为要把两个小队采集中草药的千克数合起来,所以要用加法计算。
(3)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师板书横式以后,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写竖式,并提问:“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然后把以千克作单位的小数改写成以克作单位的整数,列出竖式,并提问:“整数加法应该怎样算?”引导学生说出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从个位加起。
教师接着再提问:“为什么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引导学生说出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教师告诉学生:小数加法也是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所以列竖式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然后让学生计算,算完后教师提问:“得数7.810末尾的‘0’怎样处理?能不能去掉?为什么能去掉?”引导学生说出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把末尾的“0”去掉。并告诉学生以后在计算小数加法遇到小数末尾有“0”时,通常要把“0”去掉。
2.让学生做第111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检查学生是否把小数点对齐了,最后集体订正。
3.引导学生比较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的计算法则。
教师:“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启发学生说出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都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小数加法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对齐:
4.教学例2。
(1)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得出小数减法的意义。
教师:“例2的条件和问题与例l比有什么变化?例2的数量关系是什么?”启发学生说出例2是已知两个小队采集中药材的总数和第一小队采集的千克数.求第二小队采集的千克数;可以看出小数减法也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所以它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是相同的。
(2)利用知识迁移使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的算理。
让学生联系小数加法小数点对齐的算理,说一说小数减法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然后教师把千克数改写成克数并列出竖式,提问:“个位上是几减几?”接着让学生看小数减法竖式,提问:“被减数干分位上没有数计算时怎么办?”利用小数的性质使学生理解被减数干分位上没有数可以添“0”再减,也可以不写“0”,把这一位看作“0”再计算,以后在计算时遇到这种情况也可以这样处理。接着让学生计算,教师巡视,检查学生小数点是否对齐,被减数千分位的处理是否正确,得数的小数点点得是否正确。
5.比较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的计算法则。
让学生讨论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使学生明确这和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在计算上的关系是一样的。
6.小结。
教师:“通过学习上面的知识,小数加法和小数减法的计算法则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启发学生说出小数加减法计算时都要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都要从最低位算起。然后教师把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完整地说一说。并让学生看书上的法则,齐读一遍。
7.做第113页最上面“做一做”中的题目。
学生做题之前,教师先提问:“整数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整数加减法是怎样验算的?”从而说明小数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及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一样。再让学生做题.检查竖式的书写及计算有没有错误,得数的小数点点得是否正确,验算的格式对不对。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计算并验算的。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2题。
1.做第l题,教师先说明题意,要根据加法算式来写减法算式的得数,不用再列式计算。学生做完之后,可以提问:“你是根据什么来写减得的差的?”使学生加深对小数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关系的认识;
2.做第2题,让学生独立做,可以要求学生验算。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订正时,针对学生易出错的地方重点说一说。
小学四年级优秀数学教案篇9
教学内容:P116页的练习二十五的第20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鸡兔同笼”问题,感受中国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过程与方法:能熟练用列表、假设等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迁移思维的能力,进而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熟练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和方法,让学生再一次亲历列表法、假设法等解题的过程,深刻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性策略。
教学难点:建构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数学模型,运用学到的解题策略熟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具学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鸡兔同笼”是一道有名的中国古算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许多小数数学问题都可以转化成这类问题。
师:你知道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有几种方法吗?通过比较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
生1:列表法,适合数据较小的问题。
生2:假设法,一般情况都适合,数量关系比较容易理解。
师:今天我们复习“鸡兔同笼”问题。
二、自主探究
师:摆三角形和正方形一共用了19根小棒。(任意两个图形之间没有公共边)你能算出分别摆了多少个三角形和多少个正方形吗?(学生回答)
师:星期日,小英一家八口人到博物馆参观,博物馆的票价是成人每人30元,儿童每人15元,买门票共花去210元钱,其中儿童有几人?(学生回答)
师:三年级(4)班48人去北海公园划船,租了大船和小船共10条,每6人克坐满一条大船,每4人可坐满一条小船,且每条船都没有空位,他们租大船和小船各几条?(学生回答)
三、探究结果汇报
师:通过复习“鸡兔同笼”问题,你有哪些收获?
生1:借助列表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生2:我学会了化繁为简的学习方法。
生3:用“假设”法解决问题的一般性。
四、师生总结收获
师: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生总结得出:解决数学问题时,可以先提出假设,如果假设后的情况与实际不符,这时就需要进行调整。我们可以借助画图、列表等方法帮助我们进行调整,从而推算出正确结果,最后还要对结果进行检验。(逐一板书:假设、调整、检验)
板书设计
鸡兔同笼假设→调整(列表、画图)→检验
小学四年级优秀数学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能绘制平面示意图,通过制作平面图的过程,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2、通过绘制平面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合作绘图、练习巩固
目标:是通过看图回答问题,复习、巩固有关图上方向、角度、距离等知识,为下面自己绘制平面图作准备。
(1)停车场在广场的方向,距离大约是米。小红家在广场的偏方向,距离大约是米。
(2)地铁站在广场东偏南45度方向,距离广场100米。你能在图上标出地铁站的位置吗?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1、出示学校的录相或图片
问:学校中有哪些建筑?现在有一些数据,能根据这些数据将这些建筑物在平面图上标出来吗?出示数据:教学楼在校门的正北方向150米处。图书馆在校门的北偏东35度方向150米处。体育馆在校门的西偏北40度方向200米处。活动角在校门的东偏北15度方向50米处。
2、小组讨论:你们打算怎么完成任务?有什么问题要解决吗?
3、小组汇报完成平面图绘制的计划,教师进行梳理:
(1)绘制平面图的方法:
先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再确定各建筑物的距离。如果学生没有说道,老师可以进行引导:你们打算怎样在图上表示出150米,200米和50米?从而帮助学生确定比例尺,和图上距离。
(2)小组合作完成,可以怎样分工,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又好又快地完成任务。
4、小组活动,绘制平面图。
5、展示各组绘制的平面图,集体进行评议。
(1)评价绘制的正确性,如果平面图有问题,说一说问题是什么,应该怎样确定位置。
订正后交流:你们组认为在确定这点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
教师小结:绘制平面图时,一般先确定角度,再确定图上的距离。
(2)比较各个平面图,为什么有的图大,有的图小?
小结:1厘米表示的大小不同,图的大小也不同。练习:1、完成书上习题21页3、4题并订正。
二、在纸上设计小区,并说明各个建建筑的位置。
老师提供给学生一些建筑物的图片:如医院、学校、商店、银行、邮局、药店等
小学四年级优秀数学教案篇11
第一课时
一、情境引入:
师生谈话引出生活中的乘法话题。
二、展示目标
1、经历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计算的过程。
2、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三、自学与交流研讨
1、出示例1。
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列式,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列。
2、学生自己试着用竖式计算,指一人板演。算完后用计算器验算结果是否正确。
3、完成后说说是怎样算的。
同桌说说后,在全班说说。
4、用计算器验算结果是否正确。
四、质疑答疑
五、专项练习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68 × 19= 292× 46= 109 × 37=
六、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1、在自主尝试计算、交流等活动中,经历学习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简便算法的过程。
2、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口算整百、整十数乘整十数。
3、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知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知识迁移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学数学,使学生渐渐关心身边的数学,善于用数学的眼光来审视客观世界中的丰富多彩的现象
一、情境的创设:
教师谈话,引出旅游团就餐问题。
二、展示目标
1、经历学习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简便算法的过程。
2、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口算整百、整十数乘整十数。
三、自学与交流研讨
1、观察情景图说说了解到的信息。
2、分别计算选择两种自助餐各需要多少元钱。
3、学生试着笔算乘数末尾有零的乘法。
找不同选择的同学各一人板演,其余的写在本上。
交流计算的方法。
重点交流乘数末尾的0的处理方法。
四、质疑答疑
五、专项练习:试一试。
先估计积是几位数再口算。
六、课堂小结:这节课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七、综合练习
采用书中的练习题。
第三课时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进行估算的过程。
(2)能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乘法估算,会解答有关乘法估算的实际问题。
(3)估算、计算的过程中,体会估算的实际意义,培养估算的习惯,培养数感。
设计意图教学是一门需要不断更新和反思的艺术,只有牢牢搭住时代发展的脉搏,与时俱进,才能教给孩子更多的东西,这朵艺术之花才会永不凋谢。
一、情境的创设:
谈话引入(也可用其他形式引入)
二、展示目标
1、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进行估算的过程。
2、能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乘法估算,会解答有关乘法估算的实际问题。
三、自学与交流研讨
1、让学生看图并说出图中的信息,再提出问题:估算这列火车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2、展示:说说这列火车大约有多少个座位,你是怎样估算的。先小组内交流,再班级交流。
四、质疑答疑
五、专项练习
试一试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综合训练
采用书中练一练的习题。
小学四年级优秀数学教案篇12
复习过程:
1、 幻灯片显示方位图,并标有角度。让学生根据图说一说各个地点距离学校的位置。
此题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看图说位置,并正确说明是在哪个方向偏几度。
结合练习卷,做练习题1
2、 复习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结合练习卷,做练习题2(注意:量角器的正确使用,并注意一段线段表示实际距离多少)
巩固练习:测一测(练习卷3、4题)
3、 算平均距离、平均速度
学生说一说方法,再做一做练习4(2)
4、 画路线图
注意:
幻灯显示:
例:沙漠驱车越野:绘制简单路线图
根据所给信息画出越野路线
(1)在起点的东偏北40°方向距离350千米的地方是点1
(2)2在点1的西偏北25°方向距离200千米的地方是点2
(3)终点在点2的西偏南20 °方向距离它300千米的地方
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做,说一说
结合练习卷5
5、 课堂小测
一份小练习,巩固知识